基层国税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0-16 04:45:03

基层国税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调查与思考

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承担着“外促整规、内促征管”的重任,稽查部门通过开展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和专案稽查,充分发挥税务稽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以查促廉、以查促改”的职能作用。最近笔者通过深入稽查一线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在基层国税稽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使税务稽查应有的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执法手段不强。一是查证难。目前很多企业是家族式的经营管理,经营方式灵活,经营活动隐蔽,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偷税手段更加隐蔽,账外经营不入账或两本账偷税日趋普遍,而其偷税的直接证据往往被隐匿在其住宅等处,且转移销毁资料比较迅速,检查人员难以取证。在实施检查期间,一些纳税人不配合检查,以各种理由外出,拒绝、逃避、拖延检查;同时一些纳税人存在大量现金交易行为,稽查人员即使追溯检查到交易的各个环节,也很难查证其真实情况。二是入库难。“难”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的纳税人查后逃逸躲避执行;有的企业查后资不抵债无法执行;有的纳税人发现补税数额较大就一走了之,甚至平时就把资金放到私人账户运作。对此,税务机关无法实行有效监控,查封货物或其它财产也常常“扑空”,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就算稽查人员按程序进行清算、核资、评估、拍卖,税款执行也是少之又少。三是会计电算化对稽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手工会计条件下,稽查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等方法,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由于稽查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的程序、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稽查面增广,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统计抽样;运用专门稽核软件进行系统的测试;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稽查技术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进行税务稽查工作管理,因此稽查人员是否掌握稽查技术、电脑知识和技能也影响到稽查工作效能。

(二)税务执法环境不优。一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仍然不强,有主观偷、逃税现象,偷逃税形式更加复杂,手段更加隐蔽。二是有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部门干预税务部门执法现象,使税务部门处于执法难、难执法的境地。三是部门配合不力,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税务部门需要的有些情况不能及时、有效提供,甚至有些部门常常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加以推诿和拖延,使税务部门失去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良机,从而使税务执法力度受到一定影响,带来税务执法不到位的种种现象。

(三)部分税务干部执法素质不高。在税务稽查中,税务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税务执法质量的高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对税务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干部不仅要成为懂税收政策、懂财务会计、懂相关法律及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求税务干部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较强的拒腐防变能力。目前,一是基层稽查力量还相对薄弱,稽查一线力量不足。二是干部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的趋势十分严重。三是少数干部敬业意识不强,工作缺少主动性,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执法不严,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稽查岗位需要,影响了检查效率和检查质量。

(四)稽查办案经费不足。目前基层稽查局稽查经费纳入所在国税局的经费管理,而专门的办案经费非常有限。事实上,稽查工作与一般科室有很大区别,经常要加班加点,开展案件外调,还要与公、检、法等部门沟通联系等等。有的税务案件,由于受稽查经费的限制,检查工作不能全面、有效、深入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稽查质量和成效。

(五)收入任务难以完成。由于稽查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查补收入的数字来体现的,因此,多年来稽查部门一直承担者一定的收入任务。这样,不仅影响了稽查工作由收入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也给稽查部门带来了严重的查补负担。就莘县而言,

二、对策和措施思考

(一)提高查办质量和效率。一是要运用科学方法,提高选案准确率。研究制定专业的选案程序,提高选案的准确性。二是进户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待查纳税人进行进户前的调查研究,了解收集纳税人相关信息、资料,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三是认真全面细致地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严格依法办案,落实各环节相应的法定程序和手续。四是强化执行措施和手段。在法律的规范下,合理运用法律所赋予的各种执行手段,对欠缴查补款项的纳税人,依次采用催缴、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依法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对已定性为偷税的行为,除依法追缴税款外,还要依法进行处罚,对性质恶劣的重大涉税违法行为要依法加大处罚力度,并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对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五是重视涉税案件查处的宣传曝光工作,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进行宣传曝光,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税收执法外部环境。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对全社会的税法宣传。要让人们了解税收的作用,真正认识到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使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使依法诚信纳税的氛围更加浓厚。二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和固定长期的税警协作办案机制,同时建立税警协调和移送机制,构建平台,借助公安力量打击涉税犯罪。密切国、地税稽查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部门信息交换、联合办案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查处合力,共同营造综合治税的良好环境。三是积极主动协调地方关系。及时主动地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和沟通,多汇报、多宣传,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稽查工作的理解,尤其是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更好地促进工作,确保检查顺利开展,案件及时结案,税款足额入库。

(三)加强稽查队伍建设。一是有计划地充实一些年轻干部到稽查队伍,不断改善年龄结构。二是加强稽查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努力提高稽查队伍业务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稽查人员业务培训,抓好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积极推行稽查绩效管理和考核奖励制度,鼓励干部自学成才、给予重奖重用待遇、奖励大案有功人员等,进一步激发稽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稽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稽查人员的潜在能力,引导稽查部门通过高质量查处稽查案件来促进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稽查工作质量与效率。

(四)打牢税务稽查基础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基层稽查经费和装备的投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层稽查条件。

(五)真正发挥税务稽查职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稽查收入的硬性指标。注重发挥税务稽查维护税法尊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减少税款流失的职责,实现“以查促收”增加税收收入、落实“以查促查”增强稽查自身能力、发挥“以查促管”改进征管方式的职能,圆满完成各项稽查工作任务,推进国税稽查事业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婚姻法探视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基层税收环境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