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中的符号语言探析

时间:2022-10-16 04:32:18

电影海报中的符号语言探析

[摘 要] 电影是大众流行文化的典型代表,电影海报则是对电影艺术本身的视觉诠释。本文基于符号学的相关论述,探析符号学理论应用于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可能性,即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方法解读电影海报的特质与系统关系,阐述电影海报中符号语言的表达形态及其传达特征。

[关键词] 电影 电影海报 符号学 符号 表达形态 传达

一、电影海报的特质

电影是时间浓缩的艺术,而电影海报就是凝固的瞬间。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与受众视觉交流的直接媒介,其表达过程是和电影语言表达现实的能力直接相关的。电影海报是对电影的视觉诠释,左右了受众的意识和心理,它一方面传递和传播了特定的信息和观念,另一方面也充实了电影艺术的完整印象,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使电影艺术更具有传播性和影响力,引导着大众的流行时尚、语言文化、视觉文化,以及大众的审美心理。电影海报与电影新闻会具有相似的功能,因此它被誉为“电影的名片”。

我们这个时代正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视觉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转变。在当今国内外的电影信息交叉爆炸的市场,受众无意去领会纷繁复杂的影视信息,因此,电影海报的就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以电影中主人公的特写镜头或精彩瞬间的内容情节为主要元素,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传达出电影中某种情感和氛围,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从而赋予电影以直观的力量,达到电影宣传的目的。

由此可见,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宣传媒介之一,电影海报成为电影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电影发行商希望创造和唤起受众对电影深刻印象的联想物,同时也是电影在目标受众心中被认同的形象。一部精良而深刻的电影必须有清晰纯粹的识别形象,应该是人文享受与视觉冲击的融合,它是诱发消费者驻足观看和亲身体验的“品牌工具”。从客观角度出发,电影海报浓缩了电影所希冀传达的信息和观念,直观地与受众产生视觉共鸣,使得电影本身为消费者所认可与接受。

电影海报是电影发展史的见证.是一种文化形态的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影海报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达.它承载着更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现代电影在传播的过程中,有赖于电影海报形象的推广与衍生,也使得电影海报成为一种导示性符号服务于电影产品中去。电影海报是基于一定的符号图像来形成对受众的发现、体验和认知。电影海报本身的符号语言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有利于我们抛开种族族群、地域文化、意识形态的分歧而达到感性的认知。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1926-2006)在《文化的解释》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序,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因此符号作为人类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进行沟通与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载体。在此,将符号学理论引入电影海报设计中,正是希望通过深挖符号的应用价值为电影海报设计带来更多更新的理念,丰富电影海报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电影海报与符号学的本质联系

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明示义,是符号和其它所指涉外在事物之间较明显的符号意义,如特征;第二层次是隐含义,隐含义是依据第一层的符号内容,给于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指涉,如观念与情感。人们与外界的交流是通过一系列的符号实现的,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一切事物都以载体的形式向我们传达着符号信息。

电影海报的本质是通过平面媒体来传达信息,电影海报不仅具有形态、色彩、结构等视觉形象,同时蕴含和折射着电影本身希望传达的精神内涵,既是符号的综合形式表现,又以符号的方式传达信息。

传达和沟通的设计元素包括:图形、色彩、文字、材料、符号及造型手段等,延伸到电影海报中亦是如此。一幅电影海报应该或者必须具有如下特性:说明性(故事梗概)、指示性(消费信息等)、象征性(电影意识形态)、感染性(情感与观念)。电影海报既是电影信息的媒介,同时也是符号的视觉依附者和传达者。一方面,电影海报的符号信息必须一目了然,必须打破人们熟视无睹的惯性,在信息的大海中作出选择;另一方面,符号信息必须是充满感性和人情趣味的,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并引感上的共鸣,通过符号的视觉传达得到审美的愉悦。在《红高粱》海报中(如下图),通过充塞天地的红色与顶天立地的实体人物,鲜明地交代了电影的主题,单纯的视角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勃勃生命讴歌。

三、电影海报符号语言的表达形态及其传达特征

1.电影海报符号语言的表达形态是电影的浓缩再现

电影海报通过程式化、符号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浓缩再现了电影的信息或者情感,通过海报设计者“转嫁”到受众的视线范围之内,这种替代形式,使得信息接受者希望完整的去观赏电影,这就达成了电影海报-受众-电影三者的互动交流过程。(如左图所示)

电影海报必须以最凝练的符号形式展现电影的精华内容或者主要情景,在这有限的信息含量之中,电影海报设计者应该艺术地通过充满活力、充满情感的美学形态把电影世界的内在意涵显现出来,巧妙地把电影意向和观者完整地统一在一起。这种统一过程,不仅包含着电影本身的信息含量和意图表达的认知结果,同时浓缩再现过程中必然有意无意间渗透着设计主题的个人情感和意志。在传统习俗与观念中,大红灯笼给予人们喜庆与吉祥,而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海报当中,凄凉荒僻的高屋之内,灯笼高挂,女主人公对烛凝视,布满整个画面的红色没有丝毫喜庆之感,反而让人窒息和恐惧,意味着封闭的灵魂,窒息在凝固的空间里。设计者通过布满红色道具的空间里,以符号化的形式揭示了封建妻妾制度的野蛮与暴虐,野蛮对文明的蚕食,环境对人生的畸化,厄运对健康灵魂的蚀化。通过电影海报中的符号形式,我们隐形地读到电影当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气息。在另一部好莱坞经典大片《沉默的羔羊》的海报当中,女主人公朱迪•福斯特口中含着一只飞蛾,仔细观看,竟是由7个女人以不同姿势组合而成一幅骷髅符号,这一数字暗含着7个受害的女子。在飞蛾遮住嘴巴的背后,恐怖的气息潜伏在观者的心灵深处。影片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痼疾:善良无辜的人在残暴肆虐之下,反抗无力,充满了恐惧──特别是女性受害者,她们温驯而脆弱,如沉默的羔羊一样,无奈地任由罪恶宰割、吞吃。通过电影海报悬疑恐怖的效果,进而唤发出人性的本质,催人思考。

2.电影海报符号语言的传达特征

电影和观众的生活是一种疏离的关系,而电影海报则和生活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电影海报或者张贴于墙壁之上,或者镶于镜框之内,在有效的距离之内,可以慢慢观赏。正如电影海报的最突出特征是电影“无声的名片”,从观者的角度看,与其说关注的是电影的整个过程,不如说整个过程给予观者的生活体验。电影海报的凝练画面,使得观者的心理产生联想与回忆,营造了一个假定的、有效的生活距离。在这个对视空间里,真正实现了对现实物质世界的高度再现和逼真复制。在电影《建国大业》海报里,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带领我们回到共和国从血污中携带理想的诞生过程。在《可可西里》电影海报当中,画面以他者的目光──尕玉,凝视着主人公的苦痛──别人的创伤,激起了我们的同情之心,也使得我们相信那些血腥与暴力都是偶然、瞬间的,而呼唤人性的温柔回归通过镜头永恒地闪现出来,成为了珍惜美好生活的励志铭言。

在信息时代,我们接触世界其他的文化形式已经穿越了时空的障碍,我们已经“由图画时代的体验、文字时代的思考、印刷时代的记录转向视像时代的‘观看’”,多元化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互补──突破了语言、民族、地域、等诸多因素的束缚,呈现出吸纳与理解的文化现象。

随着交流的扩大,中西方文化彼此接触撞击,虽然是各自独立发展,但是在它们各自内部已经包含着与对方相似的文化因素,这为彼此间相互学习、欣赏、借鉴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2001年,《卧虎藏龙》成为第73届奥斯卡奖的大赢家,华人导演李安凭借淋漓发挥的东方武侠意境,一举摘下四个奖项,其中展现的博大精深的东方传统文化,让西方世界为之惊叹。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奥斯卡奖所带来的国际美誉,同时也让我们获得关照传统文化嬗变的另一种思维方式。2008年6月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好莱坞精神内核的结合。海报中展现的中国式背景、建筑、五种拳法、龙图腾、筷子、汉服、兵刃等中国元素符号,一举洞穿观者心中基本的情感反应突触,而成为好莱坞的叙事模式转化为中西方结合的经典范式。

四、结语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现代电影海报亦以其特有的形式语言不断创造和传播着电影新的话语。现代电影海报是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通过巧妙的构思、个性十足的表达、新颖的构图、强烈的形式美感,使得现代电影海报不仅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与满足,更赋予电影独特的人文形象与时代观念。它不但刺激着人们的消费需求,更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意识观念,为我们的精神源点提供永不熄灭的火种。

面对新时代的全球化挑战,中国电影以及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如何着力建构一个富有深度的思考框架和文化平台,创造性的利用既有的中国特色的元素符号、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并由此对中国文化发展路径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判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滋养自身民族文化的代表着、守护者和塑造者!

注释:

林少雄:《视像与人-视像人类学论纲》,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3

参考文献:

[1] 周至禹 :思维与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2] 徐恒醇 :设计符号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3] 陈晓云 :中国当代电影,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9

[4]李道新 :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5](法)樊尚•阿米埃尔、帕斯卡尔•库泰著:美国电影的形式与观念,徐晓媛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7

[6]海军 :视觉的诗学--平面设计的符号学向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

[7]蓝爱国 :后好莱坞的中国电影,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上一篇: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角度看品牌审美价值 下一篇:倡导绿色消费 抵制过度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