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电影海报

时间:2022-10-08 11:54:56

再谈电影海报

[摘 要]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外包装,是电影的广告,是电影的名片,不仅是大众获取电影信息的窗口,也是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这种静止的画面艺术表现形式,以其信息传递快捷、表现主题突出、形象精练以及色彩对比强烈来吸引观众的视觉,观众在接受海报的同时,也接受了电影。电影海报不仅能传达电影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票房的收入。

[关键词] 电影海报;宣传;带动;电影票房

看电影已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娱乐休闲方式,特别是暑期和新年更是电影重要的销售季节,也是提高票房收入、拉动电影经济的重要季节。要吸引广大的电影观众,除了影片的制作质量以外,还应该正确分析档期、影片、观众,确定市场重点,满足各年龄段,各层次观众的观影需求,票房收入才会增加,从而带动整个电影市场的繁荣。(晏劲松,2007)

影响电影票房收入除了以上因素,宣传海报和营销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源老师在《电影海报心理等级评价对票房的影响》中采用心理量表的方法测验大众对海报的喜爱程度,并通过统计分析推断,海报与票房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票房直接受到海报宣传的影响。为此,电影完成后制片商为了宣传和吸引观众观看,会不惜花大价钱设计宣传海报,最终达到增加票房收入的目的。

海报又叫招贴或宣传画,是现代广告媒介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旧时,上海的人通常把职业性的戏剧演出称为“海”,而把从事职业性戏剧的表演称为“下海”。作为剧目演出信息的具有宣传性的招揽顾客用的张贴物,也许是因为这个关系的缘故,人们便把它叫做“海报”。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向35位观众放映了《火车到站》等短片,当时那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的功能

电影海报这一“瞬间”的艺术作为电影的宣传途径和手段,虽然不是惟一的形式,但在具备制作低成本,不受宣传条件限制,容易复制的同时又具备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鲜明的视觉效果和宣传的直观性已成为电影宣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影海报不仅是大众获取电影信息,制片商宣传电影的窗口,也是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

(一)电影海报的传播信息功能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外包装,是电影的广告,是电影的名片。电影海报的发展和壮大是直接受到电影的影响,早期的电影海报是纯粹为了电影的上片做宣传广告用途,是用手工绘制完成的,画面绘制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电影的普及,电影海报制作技术的进步,电影海报的表现手法也随之丰富起来,但无论电影海报的表现形式如何变化,表现手段如何丰富,它都会准确地传达有关电影导演、演员阵容、电影主题等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直接地传递给观众,从而引起观众对影片的欲望,实现对电影的消费。如美国经典爱情影片《乱世佳人》的电影海报,海报中没有过多的修饰,画面定格在一个温馨、浪漫的瞬间,仿佛我们也沉浸在主人公的世界中,什么是爱?什么是恨?需要我们每个人静静思考。这部影片也成为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最著名的爱情片经典。又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全球最瞩目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特别是海报的设计,一只有力的成人的大手紧紧地拽住了小红袖子里伸出来的孩子的小手,拯救的主题就这样简单而又震撼地表现出来了。袖子的红色是整个画面中惟一的彩色,特别显眼,这或许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画面的背景则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再如美国惊悚片《大白鲨》《咒怨》的电影海报,画面通过特段展现给观众不同视觉体验,让观众产生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期待着电影的到来,同时也起到了传达信息的目的,这种信息的传递往往是语言无法替代的。

(二)电影海报的审美艺术功能

电影海报不仅能让观众了解有关电影的重要信息,还是一部影片思想的再现,是影片艺术美的升华。电影海报是一种视觉文化,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和其他海报一样,注重审美与创意表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版式与构图的和谐以及视觉的平衡感与冲击力等。阳光透过树顶的缝隙一线线地撒在宽阔的特律河上,河面上一闪一闪地跃动着细碎的金光,抛出的渔线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大河里流淌着生命的意义……这一切让我们美得足以让人心碎,这就是由罗伯特•雷德福导演的一部拍得如诗如画的怀旧文艺片《大河恋》的宣传海报。又如法国吕克•贝松导演的The Big Blue,一部蓝色调的电影,电影海报用唯美手法描绘梦幻中的生活,让我们躺在宽大的蓝色中听一首天籁,直到光滑的海水覆盖我们,一同回归生命最初的宁静之地。耳边仿佛环绕的是海豚那沉长的嘶鸣,一圈一圈,扩散开来,这就是电影海报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这些海报设计新颖,艺术感染力强,使观众在第一时间得到视觉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去看电影的欲望。

(三)电影海报的刺激消费功能

电影海报以再现电影的画面或人物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色彩、文字和版式的编排来吸引观者,并引发观者的欲望与冲动,从而对这一宣传产生实际行动。一份海报的制作成功与否,与该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上,以影片中的明星人物作为海报主体屡见不鲜,充分运用明星的名人效应为电影的宣传和推广助力,电影明星广告对刺激电影消费,提高电影票房收入有着一定的影响。如《007》一系列风靡全球的谍战电影,它的海报以影片中主人公特工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为画面主体,特别是皮尔斯•布鲁斯南,根据网上调查,他所饰演的詹姆斯•邦德是最受网民欢迎的,加上邦女郎的衬托,直至今天仍被广大影迷所热爱。在很多时候观众只是为了欣赏自己的偶像风采或某些明星的演技,而去观看电影的,有时,一部电影可以成就一位明星。但更多时候,是一位明星推动一部电影的成功。如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电影《建国大业》,是一部云集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史诗巨片。它的宣传海报画面就是以众多明星的面孔为主体,使人在观赏海报的同时产生观看此部影片的欲望,创下了当年电影票房4.3亿,中国第三名的纪录。

电影海报的表现形式

如何让观众自愿的去影院买票看电影,除了电影预告片的广告宣传,另一种有效、快捷的方式就是在公共场所里四处张贴的电影海报。电影海报就是电影的广告,电影海报以其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优势一直被电影制片商们所青睐,在进行电影宣传时采用不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进行。即使是同一部电影的海报,宣传的版本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这种静止的画面艺术表现形式,以其信息传递快捷,表现主题突出,形象精练,色彩对比强烈吸引观众的视觉,观众在接受海报的同时,也接受了电影。

(一)电影海报的设计方法

通常一部电影海报要通过电影中主要人物或者特定的图形、场景来进行设计,而设计的完成需要绘画艺术与摄影技术的配合。如《夺宝奇兵3》的电影海报,采用了绘画的表现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叠加再现出来,而画面中怀旧的色彩让人们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神秘的年代。又如美国影片《佐罗的面具》的电影海报,佐罗是正义的化身,是人民的保护神,只要人民需要,佐罗就永远不会消失……画面以佐罗的剪影形象与利剑划下“Z”的标记为设计元素,再现了主人公的神秘与潇洒。再如由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美国丽人》这部1999年度的第7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海报,画面通过摄影的写实手段传达影片的信息,也让人体会到了美丽的玫瑰带来的幻想,犀利地揭示了美国日常生活的“众生相”。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

电影海报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就是电影剧照,作为海报的核心内容,它能直接、准确、快速地传递有关电影的信息,曾获得第七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泰坦尼克号》,它的电影海报就是影片中男女主角站在船头上享受自然、享受爱的瞬间剧照为原形,海报画面就定格在那最美的一刻,这部电影连映281天,创下北美之最,而它的票房更是让人无话可说――全球18亿美元,这个数字直到2010年1月才被《阿凡达》所超越,票房冠军的坐椅坐了12年,这些奇迹的创造电影海报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电影海报的宣传策略

电影海报是为某影片作的前期广告和宣传,其目的是引起观者的注意,让观者了解影片的各种信息,观众在欣赏海报的同时产生看电影的行为,从而刺激票房的收入,商业目的明确。就像黛米•摩尔在《脱衣舞娘》的电影招贴中极具诱惑的造型,把观众“诱”进电影院。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电影产业化改革。电影产量逐年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稳步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制片商为了能让影片有高额的回报,非常注重电影前期的广告宣传,包括首映庆典盛会,明星见面会,电影预告片的制作,网络的宣传,这其中电影海报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票房的收入,但是由于在实施的过程中指导不善或个别垄断行为,电影海报只是张贴在影院内部或影院周围,没有真正达到与大众沟通,宣传影片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扩大宣传的力度,把海报这一“街头艺术”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把电影海报张贴在街道、商业区、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大众随时都能收到海报传递的信息,真正实现观众在欣赏海报的同时产生看电影的欲望,并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达到精神与文化需求的双重实现。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影视广告业的迅速发展,也给影视广告的创意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制作技术、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电影海报仍以其独特的艺术感召力在电影的发展领域里施展着独特的魅力,也始终是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电影海报的设计和宣传必将是票房高收入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瑶均.影视的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刘源.电影海报心理等级评价对票房的影响[J].科学咨询,2009(17).

[3] 晏劲松.论通过不同渠道拉动电影票房收入[J].法制与社会,2007(07).

[4] 张文波.“先声夺人”“喜闻乐见”――浅析电影海报的两个功能[J].丹东师专学报,2003,25(01).

[作者简介] 闫伟(1975― ),女,吉林长春人,硕士,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英文电影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下一篇:浅析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细节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