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教育实践初探

时间:2022-10-16 03:39:46

【前言】王国维教育实践初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898年,迫于生计的压力和对新思想的追求,王国维北上,在梁启超、汪康年所主办的《时务报》工作,后又于工作之余在东文学社中学习外文,从此开始正式接触异国文化。两年之后,王国维受到罗振玉资助赴日留学,学习了西方文学、哲学、美学、教育等先进思想,在思想观、...

王国维教育实践初探

摘 要:作为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涉及美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并均有卓越建树,尤其值得世人瞩目的是他在教育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极大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程。王国维的教育实践,包括主编《教育世界》、参与并任教于中国建立最早的师范学堂、谋划建立师范学堂等等。王国维早期教育思想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些教育实践又为王国维进一步形成自己独特、先进的、系统的教育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王国维;教育思想;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46-02

王国维一生关于教育的著述颇多,并能躬行实践,把自己的思想积极地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他早年主编《教育世界》,翻译了大量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文章,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中国最早的师范学堂教员之一,他在教授期间,能够融合中西,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撰写了诸多教育方面的文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等等。所以,深入总结王国维的教育实践,对重新评价王国维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促进今日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笔《教育世界》、呕心沥血向西学

1898年,迫于生计的压力和对新思想的追求,王国维北上,在梁启超、汪康年所主办的《时务报》工作,后又于工作之余在东文学社中学习外文,从此开始正式接触异国文化。两年之后,王国维受到罗振玉资助赴日留学,学习了西方文学、哲学、美学、教育等先进思想,在思想观、文化观、教育观上有较大的改变。1901年8月,王国维在武昌农务学堂任教并开始为《教育世界》撰文。1904年起,他开始在《教育世界》主笔,负责撰写、翻译外文,介绍西方先进思想。他在第68期中撰文刊物新的宗旨,共分为三部分“一、引诸家精理微言,以供研究;二、载各国良法宏规,以资则效;三、录名人嘉言懿行,以示激劝。若夫浅薄之政论,一家之私言,与一切无关教育者概弗录。” 自此,《教育世界》为学术界、教育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研究平台,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许多著名学者纷纷投稿,王国维繁杂之事虽多,但亦笔耕不辍,时常发表自己的论著或译著。《教育世界》成为先进人士讨论学术、发表见解、抨击时事的主要阵地,其中所刊登的文章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被桎梏已久的思想,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

20世纪初,正值中国近代教育探索、确定之时,所以《教育世界》开始大量翻译国外先进教育论著,其中以日本的最多,包括日本确立近代教育学制之时所颁发的新教育政策、学制、各级各类教育法案等等。同时王国维在《教育世界》上注重刊登西方先进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例如,刊登的《费尔巴尔图派之教育》、《德国海尔巴德派教育学会纪事》、《讷德普氏之教育社会学》、《姐妹花》(1904年)、《醉人妻》(1905年)《爱美耳钞》(今译爱弥儿,1903年)等等,为清末政府制定新学制提供了参考资料。为了丰富多学科理论研究,《教育世界》自第69期开始实行新的版面,不但扩大了版面,张页也有所增加,涵盖的内容更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从纯教育类刊物改为综合性刊物,主要内容有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史学等等。王国维主编《教育世界》使它成为囊括百家言谈、罗列世界先进教育、学术理论的专业刊物。它上面刊登的许多文章几乎都是国人闻所未闻的,且翻译的西方教育思想较全面,所以说《教育世界》对引进西方教育思想,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学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任教师范学堂、鞠躬尽瘁育新人

1903年,在罗振玉的协助下,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中国第一师范学堂――通州师范学校。当时的王国维虽然在《教育世界》工作,但因学识广博,精通外文,故此在罗振玉的举荐下赴南通任教。

王国维在通州师范主讲的为何种课程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他主讲的是心理学和逻辑学,而有的学者,如佛雏,认为其主讲的是伦理学和国文两课。据资料显示,王国维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且在1903年之前翻译和学习的多为伦理学,故此他在通州师范主讲国学和伦理学的可能性极大。王国维在工作之余亦不忘研究教育、哲学理论,撰写了不少文章,其《论教育之宗旨》、《哲学辨惑》、《汗德像赞》便在此时而著。

1904年,王国维任满通州师范学校,受罗振玉邀请赶往苏州任教。多数学者认为王国维此时主讲的课程为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但是仍有争议,有的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认为其主讲的是修身、中文、历史等课。据江苏师范学堂第一届学生蒋息岑回忆:“王虽讲授修身、伦理,出入于封建名教纲常之领域,然王能沟通不同之中外礼俗,时创新说,着眼当时国势民风,讲求实效,而为学生心悦诚服,后成为中学方面的总教习。” 由此可见,王国维讲课不拘泥课本,结合时事,时时创新,深受学生欢迎和同事们尊敬。江苏师范学堂的教学,可谓是王国维展开其新教育实践的过程,从他这时期写的文章《论性》、《释理》等哲学文章中可窥一二。以《释理》为例,作者首先从本国和“西洋各国”的语源解释“理”字来源,而后又从本国和国外两个方面解释“理”的广义和狭义、“理”的客观假定和主观性质。可知,王国维讲解修身、伦理理论之时即注重本土理论,又注重新学的真学法、真方法和真精神;既注重传授知识,又能恰当结合时事,不啻为教师的典范。

振兴教育、改革教育时弊是时代所趋。王国维追随时代潮流,积极汲取新思想,参与新学实践,可谓是时代造就了王国维,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近代教育改革的实践者。

三、谋划新式学堂、身体力行忙新学

王国维毕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其青壮年时期更是血气方刚,雄心勃勃,立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看到旧学衰败不堪、新学新生繁荣,于是产生了举办新式学堂的计划。在友人许默庵的举荐下,王国维于1898年到《时务报》任临时书记及校对,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他,初到上海,就深深感受到了新学的气氛,并认识到了教育对国民发展的重要性。他与同乡许默庵等人互通信件,商议在家乡海宁创设新式学堂。从来往的信件中可以看出,创设学堂的计划周详、目标明确、态度积极诚恳,而并非是草率的冲动之举。他认为,海宁每年向湖北的捐款甚多,完全能取之充为建立学堂的资金;另外又设想向小学生略收学费来解决办学资金问题。但是,此时的王国维等人办学设想并没有得到各方的响应和支持,故并未成功。

1902年,王国维从日本归国,受罗振玉之托,负责编写中小学教科书。他认为,编写教育内容,事关紧要,不仅要立足国内已有资料,取之精华,更应当引进国外先进内容和教学方法。日本人藤泽利喜太郎的《算学条目及教授法》就是王国维在1901年成功翻译的。当时,国内数学学科尚未统一,其教学内容混杂、滞后,难以适应工业技术发展的需要;方法不一,难以传授科学、正确的数学原理;深浅不同,直接导致人才培养的不确定性,故此亟须加以科学规划以形成理论体系。所以《算学条目及教授法》一书的引进,对中国数学教育可谓是雪中送炭,对近代数学教学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小言十则》中,王国维论述了广播新学必先培养师资的问题。当时政府多聘任遗老充任各类学校的教师,王国维认为如若能聘任到得用之才尚可,但放眼望去,大多遗老身体孱弱多病或者思想僵化而难以教学,而且最重要的是有的遗老有学问而不能自成一家,有的则迂腐不堪、盲目自大,由此而产生的矛盾甚多,后患无穷,这可以说是导致办学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师的聘任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层层选拔,甄别人才,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教学的严肃性,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同时,王国维经过研究日本教育状况,指出教育的另一弊端。他提到,以官管学可以说是日本和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授予教师一定的官职,意在提高教师地位,引起人们对教学的重视,他认为这种方法本意极好,但施行起来极不可取。因为这样一来,容易导致人们治学目的不纯,不但于教育有害,学术的发展也会蒙受损失,因为唯利之徒有可能借学问来追逐官位,而丧失专心做学术的志向,故此,他提倡,学术如要得到长足发展、振兴,首先要与官位脱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次要采用各种方法鼓励人们潜心研究学术,而不是以名利相诱。

王国维在教育领域的可贵探索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了旧学改革推进新学之上,对当时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谭佛雏.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研究 下一篇:论会计准则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