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声乐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时间:2022-10-16 02:59:09

浅谈中国声乐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摘 要】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歌词、旋律和人的声音。而语言是声乐歌曲的基础,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就无法完美展现声乐这一门艺术。说到语言,在歌唱中咬字吐字又是极其重要的。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地方语言比较多,所以在歌唱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咬字吐字不清晰了。在歌唱中,咬字吐字是否清楚,直接关系到歌曲思想内容的表达的准确性、人物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以及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咬字不清晰、吐字不圆润,人们就无法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无法和你产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咬字吐字是我们重点要克服的困难之一,也是学好声乐这门艺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声乐歌曲;咬字;吐字

中图分类号:J61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092-02

一、歌唱中的语言

明朝的魏良辅曾在《曲律》一书中提出过“字清绝;腔纯绝;板正绝”的三绝。而在三绝中,他又提出字清处于首要地位。书中还提出曲有五难:“开口难、出字难、过腔难、低难、转收入鼻音难。”而到了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字真则义理切实,所谈何事,所说何人,悲欢喜怒,神情毕出;字若不清则音调虽和而动不人易”。早在元朝,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也提出过“字真、句笃、依腔、贴调,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由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歌唱中字的准确、清晰至关重要。还提出了歌唱的一大要领,即“字正腔圆”这一技术要求。

在歌唱中,咬字吐字是否清楚,直接关系到歌曲思想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人物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以及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在当今歌坛,有很多歌唱家咬字和吐字非常好,如廖昌永、戴玉强、宋祖英、等。例如廖昌永唱《祖国,慈祥的母亲》,在这首作品中,第一句歌词“自己的母亲”中的“自己”,如果咬字不清就会把“自己”唱成“知己”,这样就会使听众在理解歌曲的感情表达上产生误解,从而使歌唱者的水平大打折扣。又如戴玉强唱的《那就是我》这首作品,第一句歌词就为“我思念”,如果咬字不清晰不准确就会使听众听成“我诗念”,这样同样会降低歌唱家的水平。我国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更是复杂多样,而方言会对歌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四川、重庆、湖南等省份,普遍是n音和l音不分;广西和广东等省就前后鼻音不分;福建等省就f音与h音不分。由于汉语是由单音节组成的,且语调风格又不相同,所以咬字和吐字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把地方方言口音去掉才能把歌唱中的歌词咬准确咬清晰,吐字吐清楚。但是如果演唱的是地方民歌就另当别论了,这就需要遵循当地的语言发音和风格。

二、中国声乐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中国声乐演唱其实就是民族唱法,是由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特有的,西方国家无法复制的一种独特的歌唱艺术。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故而在演唱形式上也多种多样,各具民族特色。中国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声音明亮高亢;2.口腔着力点靠前;3.声音以口腔共鸣为主,同时加入头腔共鸣,这就恰与美声唱法相反;4.声音主要是真声,女高音到高音区就真假声结合。在前面我们也提到过,中国的方言有很多,几乎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方言,所以歌唱时的语气、语调、咬字吐字自然就有着差别。

在我国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字头咬不清,就是所谓的有声无字;2.字腹变形,歌唱长音时不懂如何保持音不变;3.收音不归韵,就是不分前后鼻音了。例如,“壮”归不好韵就唱成“转”字,“网”字唱成“晚”字等等。在民族声乐中,对那些用于情感表现的字,在咬字时需要采取强调、突出、拖腔等方法,把歌曲要表现的情感表现出来。而咬字发音慢、过程长、占的时值长,其字头、字腹、字尾就得咬得夸张一些,吐字的时候有力点,其特点是:字头咬得快而准,且要清晰,韵味长且要饱满,字尾就要清楚干净。歌唱者要做好这些,尤其是在歌唱状态中把握好咬字与吐字的技巧,那要求就更高了。

(一)咬清字头――快而准

在世界语言中,汉语是最为难学的语言之一。汉字的组成较为复杂,字音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而一个字音的发音声母是基础,是整个字音的着力点,咬好一个字音,首要就是要把握字头,再拿捏好着力点,这就是正确表达字义的基本条件。为此,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找准发音位置及接触的着力点。汉语的字音发音有很多种,有双唇音、唇齿音、舌齿音、舌尖音、舌根音、平舌音、翘舌音,这时,发音就要找准字头的位置,找准着力点。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最常见的就是平舌与翘舌音不分,例如把“长城”的“长(chang)”唱成“藏(cang)”,就是将翘舌音字头(ch)发成平舌音字头(c);把“草原”的“草(cao)”唱成“吵(chao)”,就是将平舌音字头(c)唱成翘舌音字头(ch)。而在同声母中就是舌尖音时也要注意,四川、重庆、湖南这一带尤为明显,把“脸(lian)”唱成“粘(nian)”,就是吧边音字头(li)唱成鼻音字头(ni)。其他的字头在发音的时候也要注意,如“肉(rou)”唱成“又(you)”。

2.发音时值短,力度要适中。在演唱时,每一个字音发音时间不宜过长,应快速地把字音从口腔里送出,不可拖延,因为声母在口腔里呆的时间长容易变形,只要一发出声音,就快速地的从字头过渡到字腹,也就是从声母过渡到韵母。中国的文字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两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一旦分开,那就可能不再是原来那个字或者无法再形成一个字了。例如“甜(tian)”拖得过长就容易让人听成“提案(ti)(an)”了。而且时值短一些,过渡到字腹之后也更容易归好韵。在控制好时值的长短之后就需要把握好力度了,在咬字头的时候力度不宜过大,力度大了,字就会咬得很死,歌曲也随之变得苍白僵硬,没有流动性,就无法达到预期想要表达的感情和内容了。但如果是歌曲处理需要那就另当别论了,例如戴玉强唱的《那就是我》,其中就有一句咬字的力度非常强,即“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这一句,他就是根据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以及自己的处理而这样唱的,所达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反之,咬字力度太小,出声就含糊不清,容易犯有音无字的毛病。所以,咬字必须控制好时值的长短,还必须控制好力度。

(二)延长字腹

字腹就是歌唱语言中的元音。“咬字”主要是指字头的声母构成发音部位,字腹则是“咬字”时作为母音的组成部分。字腹歌唱是发音的中心,因为它是声音共鸣、响度、以及声音是否圆润饱满的控制总站,歌声就是靠它传向远方的。我们评定一个歌唱者的水平,主要就是看他对字腹的运用水平如何,因此,字腹的准确拿捏是非常重要的。

1.掌握好“四呼法”,所谓的四呼法即是我国民族传统演唱艺术家们对韵母发声时口腔活动变化过程的科学研究和总结,我们平时称之为开口腔。开口呼,以a、o、e或以其分别打头的韵母都称为开口呼,以及这些韵母与声母b、p、m、f、d、t、n、l等打头相拼的字,也为开口呼字,这些字口腔开得越大共鸣越亮,但是发音的着力位置要找好,不能在喉部用力,应在硬腭。例如我们唱的“钢、放、壮”等字,着力点都在硬腭上,共鸣才会突出。齐齿呼,以i或者i打头的韵母都称为齐齿呼字,以及这些韵母与声母b、p、m、d、t、n、l、j、q、x相拼的字,这类开腔都较小,嘴巴微横,声音发在开腔前。例如《白发亲娘》中的“亲、娘”两个字。合口呼,与开口呼差不多,以u或者u打头的韵母,只是合口呼出音时,双唇与口腔内成圆形状,着力点也是在上硬腭,带有鼻腔音,例如《亲吻祖国》中的“祖国”。撮口呼,v或者v打头的韵母称为撮口呼字,以及与n、l、j、q、x相打头的字。在歌唱时双唇突出,着力点靠前,嘴型像鱼的嘴巴吐气时的形状就对了,如《军民鱼水一家亲》中的“军、鱼”等。

2.以气息作支撑。在歌唱中,气息是重中之重,没有十足的气息作支撑,是无法展现出声乐这门艺术的。在歌曲中,有些字拖的拍子很长,要求有充足的气息作支撑,特别是到了高音区,如果延长不够就会出现断节,随之共鸣也就没有了。歌唱就是把旋律连贯成一条线,根据音的时值、长短、强弱、声调要求,再以气息作支撑慢慢地发出声,旋律切忌噪、乱、散、浅。所以,歌唱必须要以气息做保证,否则发出的音忽高忽低、忽强忽弱、断断续续,这样,字腹是无法唱好的。

(三)归韵、收准字尾

字尾是韵母的收尾部分,也是咬字吐字的完整体现。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天下知出声之法最重,而不知收音之法为尤重。”字尾收不准,归不好韵会使这个字音含混不清,会直接影响字音的表达和歌曲的内容,同时归韵又是为下一个字音的发声做好良好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字音的归韵收得准确与否,对整首歌曲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无字尾单韵母收尾字音。这种是比较简单的收尾,例如“发、呀、衣、齐”等均无字尾,我们只要在字音发音后保持口型、口腔不变,再以气息作支撑,最终根据歌曲内容提示进行结束收尾即可。

2.复韵母尾字收音,这比单韵母收尾稍难一些,要舌位、唇形、口腔根据韵母的变化而改变口型,例如ei、ao、ou、ia、ie、ua、uo、ve、iao、iou、uai、uei等韵母。在《红梅花儿开》中的“花”只要找准ua是由u过渡到a,然后灵活地改变嘴型及口腔内部的着力点即可。又如“遥、条”二字,收尾时唇部是着力点,收尾时口腔由大到小地变化收尾,这类字我们必须要归韵到位,使字尾清晰,否则会将字尾丢失,改变字音的字义。

3.鼻尾音收尾,顾名思义,就是前后鼻音的收尾,由于字尾带“n”“ng”的鼻音,既影响字音的清晰准确又严重影响歌唱的头腔共鸣及良好的声音位置。鼻音主要是an、en、in、ian、uan、uen、ang、iang、ing、eng、ueng等,对于南方人来说要想把鼻音归韵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南方人普遍不分前后鼻音。在字尾为“n”时,气息要部分进入鼻腔,软腭下降,舌尖抵住下齿龈,如中间的“间(jian)”就是以“n”为字尾,也就是前鼻音;而在唱字尾是“ng”的字音时,鼻腔就必须充分打开,软腭下降,舌根微翘与软腭微微接触,如《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当”即为后鼻音“ng”收尾。如果前后鼻音不分清楚,将“间”唱成“江”,“钢”唱成“干”,那么字义就变了,歌曲的内容也会跟着变。因此,归韵声音没有收好,会严重影响歌曲的内容表达,它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字音的字头、字腹、字尾三个组成部分各具特性,但又是紧密相连的,这三者是咬字吐字的关键要素。同时咬字吐字在歌唱中又是十分重要的技巧,我们最常见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咬字吐字。而我们在歌唱时想要把咬字吐字做好,上面所述三大点就必须要做好,字头、字腹、字尾做到出声有力,延长字腹,响亮圆润,归韵收音准确干净到位。要想听众感受到你的歌声以及音乐的美妙,就必须做到咬字清楚、吐字气息自然,富有感彩,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效果。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咬字吐字必须通过字音的长期练习方能成功。

参考文献:

[1]闫庆健,崔晓婧编著.声乐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田春雨,王磊,潘芳编著.声乐演唱理论与舞台表演实践[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陈缨,欧阳蓓蓓,王琦编著.声乐语言的表达与审美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上一篇:李斯特作品《轻盈》的演奏处理与乐曲分析 下一篇:浅谈二维动画流程与制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