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鲁迅比童年

时间:2022-10-16 01:51:44

和鲁迅比童年

鲁迅童年生活怎么样呢?从《社戏》和《故乡》,可以看到他童年的影子。据周作人回忆,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用油光纸影写书上的图画,《山海经》《荡寇志》上的绣像人物,鲁迅花了很大工夫,影写了百多张,后来还装订成册,送给了同学。他有自己的童年伙伴,比如“闰土”(真名运水),可以一起开心地玩。在外婆家里,听“友舅舅”讲故事,天上地下,津津有味。即使在“三味书屋”读书,也很自由,甚至可以偷偷溜出去摘覆盆子,捉蜈蚣。让人羡慕的是,他的父亲并不干涉,老师也没有强制留什么作业。总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自由的,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和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仅从物质生活的幸福指数去比较,谁也不会否认,今天的孩子幸福多了:物质如此丰富,世界如此多彩,生活如此有趣。但这种幸福是什么样的幸福呢?仅有物质的享受,就能获得幸福吗?想当年,我们批评美国的青年,有迷惘的一代,有垮掉的一代,我们批评的落脚点,就是说他们精神空虚。精神的空虚必然意味着心灵的堕落,再丰富的物质也无法救赎他们。

比较鲁迅和今天的孩子的童年,自由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心灵的自由,思考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在鲁迅的时代,这些都是不会受到禁锢的。而今天,孩子们的自由看不到了。他们学习任务重,干涉太多,不能做自己想做的和喜欢做的事情。

孩子最需要的是伙伴。虽然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围着他们团团转,但他们是孤独的。童年伙伴――这是父母不能代替的角色――是他们思想交流的源泉,也是激发他们思考、激活他们灵感的动力。然而,可悲的是,他们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只能关在家里看电视,做作业;实际上,看电视都没有自由,还会受到父母的干预。那些让人畏惧的海量的作业和升学的巨大压力,让孩子们和家长们都不敢懈怠。

鲁迅和他的童年伙伴除了一起去偷六一公公的蚕豆,还一起去教训过“矮癞胡”。虽然生活的圈子和背景并不相同,但不妨碍他们成为好朋友,彼此生活的差异,正是他们相互吸引的引力。

吃巧克力,吃麦当劳,看动画片,玩电子游戏,玩滑板,这是童年的鲁迅无法想像的。而鲁迅的童年,他的“闰土”,他的影写小说绣像,他跟伙伴们在乡村小河里夜航,这也是今天的孩子无法想像的。

今天的孩子缺少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没有童年,他们的童年被了,他们的生活被异化了。我们的孩子被父母捧为掌上明珠,但父母却并不能跟孩子作心灵的交流。相反,关注越多反而成为锁链。

从孩子身上看不到童年、童真,看不到顽皮、幼稚,看不到不着痕迹的单纯和在大人眼里可笑的无知。今天的孩子似乎成长得太快了,也成长得太早了。一不小心,他已经成了小大人,有领导范儿,说成人话语,做“有意义”的事情。

孩子不是孩子了。孩子没有自我了。

孩子们的自由到哪里去了?是谁在干涉孩子的自由?如何还孩子们的自由?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有不少人在讨论如何遏制悲剧的继续发生,但是却鲜有人关注悲剧的根源所在,而这,其实是最重要的。

这是谁的错?这是谁的责任?我们能责怪孩子么?孩子的问题折射的是社会病,是成人世界的病。是成人的思维出了问题,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才导致了孩子的不正常状况。

那么,成人患了什么病呢?社会出了什么问题呢?这才是最值得思考和关注的。

上一篇:祭小悦悦文 下一篇:诗意孔丘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