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粗取精:材料在精不在多

时间:2022-10-16 01:36:26

去粗取精:材料在精不在多

导语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有这种错误的看法:材料越多越有说服力,材料越多越能感人。显然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文的材料在精不在多,很多人在写作时不知道根据中心取舍材料,把什么材料都收进文章,以为这样内容就具体、充实。但其实,文章内容没有主次,是一堆材料,像流水账。这样的作文,显然不是好文章。

因此我们写作文时要学会对材料进行精选,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要选那些典型的、新颖的,有表现力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表现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选材需要慧眼识珠的见识,不能以“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来敷衍,否则,就不可能选出典型的材料。有些同学写老师永远是深夜窗前备课,下雨了给学生送伞,学生病了背学生去医院,总是这样写,材料就变味了,不新鲜了。因而要去不断地发现和选用既典型又新颖的材料,使文章能吸引人,有表现力。

写作指导

一、舍弃大众化的材料,选取典型的材料

比如要写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的作文,看到题目,首先我们要在脑海中搜索,我们可以选哪一天呢?哪一天值得我们记住呢?通过思考我们筛选出好多天。我们发现911、刘翔夺冠、神舟五号上天……这些天值得我们记住,因为它们是重大事件,意义深远。第一天上学、期中考试发奖、入队那一天……这些天值得我们记住,因为他们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过生日、考试的一天、拔河比赛……这些天值得我们记住,因为我们有着亲身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父亲节、母亲节、朋友聚会、儿童节……这些天值得我们记住 ,因为这样的日子让我们感受丰富,回味无穷。这些天都是有意义、有代表性值得一记的。这样的材料我们称之为典型的材料,它们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作文选材典型才能“以一斑窥全豹”“以一目传精神”。

二、舍弃庞大空泛的材料,选取小巧精致的材料

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因而显得异常精致。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喜欢犯这样一些毛病:让他们写长江,他们必然溯源到江头,漂流至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让他们写长城,他们就会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如此贪多求全、贪大求圆,是作文一大忌。

特别是考场作文,选材更是宜小不宜大,这是因为小材料容易操作,在考场作文有限的篇幅和有限的写作时间条件下,容易写得具体生动、细腻感人;大材料却因篇幅有限、时间有限,容易造成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缺乏细节,缺少深度,思想苍白,内容空洞,甚至难以完篇。所谓典型、深刻,是指所选择的材料是同类材料中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的,既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又能集中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有典型性、深刻性的材料,其最基本的功能是能唤醒大多数人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三、舍弃陈旧老材料,选取新颖别致的材料

陈旧老材料一般不是指那些古代的、近代的历时已久的人物和故事,而是指那些经常出现在一般文章和作文之中,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运用的素材。或是因为众人皆知,太“熟”太“俗”;或是故事简单,内容单薄;或是千人一面,彼此雷同;或是缺乏个性,无趣无味。但是,当我们找不到新鲜材料时,对旧有素材进行改造,也不失为一种“避熟就新”的途径。比如仍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的作文,写考试这一天,大多数同学会写自己应考答卷的经过。如果有人写同学们考前各具特色的“准备”场面,考中各有妙法的作弊高招,收卷后各不相同的“讨论”场面,反映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会不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呢?写生日这一天,大多数同学都会写过生日的欢快、幸福。如果有同学写妈妈没时间给自己过生日,自己很生气、很委屈,而看到妈妈的操劳,又改变了看法,为妈妈沏一杯热茶,送去儿女的关心,会不会让人眼前一亮呢?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逐步筛选、去粗取精,确保材料的典型、小巧、新颖。经过这样层层地筛选,我们的文章必能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

上一篇:举一个相似但非常简单的例子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要积极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