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纳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末归本

时间:2022-10-18 09:46:18

摘 要: 教师应进行方法、作业、评估等各项改革;把握语文综合性本质特点,显现“语文味”;注重主题、资源、过程及内容方面的优化;摆正方向,坚定信念,摒弃“末流”教法,一步一个脚印搞好学习研究,与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改革 甄别 优化 坚守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贯彻落实此理念的重要抓手。如何实施和推进综合性学习,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确保综合性学习质量,增强综合性学习效果,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改革――沃土育新苗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桎梏中,本该诗意的语文教学沦落成为戴着脚镣的“舞蹈”。教师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填充器”,拼命灌输各种考试“经典”。“痼疾”不除,综合性学习就会成为“水中花”、“镜中月”。改革,是前提,是基础。

1.方法改革。“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达成这些目标,首先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须谨记:“我是服务者、组织者、合作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样深入教材,同样揣摩教法,但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生不再疲于应付各种指令,而是在教师引领和帮助下尽享学习快乐,如是,综合性学习就有了土壤和温床。

2.作业改革。在瞄准考试而进行的种种“作业训练”中,学生丧失了热情,虚掷了光阴。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多实践,多运用。作业走向多元,走向整合,走向引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此为综合性学习的“催化剂”。

3.评估改革。“评价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能否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2]此段论述昭示了评估改革的方向,是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必备条件。每个为师者,都应尽快地、彻底地摈弃“教师本位”的评价。

二、甄别――驱除伪课堂

专家们强调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3]综观身边的语文综合课堂,的确不少偏离了“轨道”。下面是一次比较大型的课例――《文明之花处处开》的主要流程:

(一)生活陋盘点(师生互谈)。

(二)文明礼仪知多点。进程有三:

1.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其实是就不文明现象,师生问答),使学生明确在校、在家、在社会应当如何做个文明的小公民。

2.文明知识小竞赛(学生抢答教师出示问题)。

3.文明格言大展示(教师奖给竞赛获胜者各类文明标语,贴在黑板上)。

(三)文明行动展亮点(学生让听课老师题词鼓励)。

我对本节课是否姓“语”产生了深刻怀疑。试作如下修改:(1)调查不文明现象,以照片、图画、录像等形式展现,配以文字说明;(2)情境说话:对不文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师生评议“说话”质量;(3)自主创编文明标语,不是教师出示;(4)小组合作,写一份“讲文明、讲公德”的倡议书;(5)延伸拓展:搜集阅读各类“文明”资料,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宣传推介。

三、优化――匠心得高效

在观摩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时,我深切体会到“优化”的重要性。无论主题确定、资源整合,还是过程设计、内容安排等,都得以“优化”为抓手,向“优化”要质量。

1.优化主题。“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取得成功,前提条件就是要选好主题。有的主题本身开掘狭窄,不适宜开展综合学习”。作为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主题的确定不可心血来潮、草草出台。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可用资源,选择有研究价值的、可操作性强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前不久我们年级开展了“走进客家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效果很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结合了学生实际情况――作为一位客家人,他们非常希望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作为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调查整合能力。再加上充分准备和优质指导,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了。

2.优化资料。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搜集到各种各样的资料。如何运用这些资料,他们往往难以取舍。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细致地、有预见性地指导。特别是在课堂展示中,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整合资料,否则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全搬照套,不仅严重挤占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一般情形下,课堂着重突出的是小组合作。亦可在小组合作基础上,进行跨组合作,使资料展示更精当扼要,确保课堂效率。

3.优化过程。前不久到兄弟学校听了一节质量较高的语文综合学习课,主题是“在对联世界中享受语文”。当然,其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小组汇报轮流“坐庄”,费时多,内容重复并缺乏主次,听者皆感“审美疲劳”。如果老师能做方法指导,优化进程,效果必不一样。

4.优化内容。还是谈谈上面那节课。我和几位同行发现“对联闯关”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难度过高,超过学生接受水平;二是题目过多,学生应接不暇;三是题次安排不妥。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进程,削弱了效果。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不仅要通盘考虑,而且要关注细节,反复权衡。此外,还要力求体现趣味性。如在上述“走进客家文化”的综合性学习中,我试着安排了一项内容:近日,梅州旅游接待处将迎来一批外国友人。外宾们久仰客家文化,希望对客家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请各小组通力合作,为梅州旅游接待处准备一份简明扼要的客家文化介绍稿。学生们很喜欢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练习,成效显著。

四、坚守――正本树信念

不少老师认为,综合性学习纷繁冗杂,费时费力,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与其苦苦“煎熬”,不如腾出时间进行其他语文学习。“古人并没有进行什么综合性学习,不也诞生了那么多英雄才俊”。此言差矣。在当时条件下,古人仍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到读书和生活相融,读书与实践并进,这不就是“综合”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成语同样可以印证古人推崇广采博览、相融贯通。如果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死抱一本书,把课本当做唯一信息源,把教室当做唯一信息交流所的话,就是对学生犯罪,对国家和民族犯罪。

当然,语文学习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为师者的责任,是恪守教学本真,为学生指明道路。综合性学习就是通向未来发展的康庄大道。我们要坚定信念,坚决摈弃事倍功半、鼠目寸光的“末流”教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搞好学习研究,提高指导质量,与学生一道成长。

参考文献:

[1][2]张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师,2002,(9):1-5.

[3]韦健.解读“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师,2004,(增刊):9-12.

上一篇:从“忠”“孝”在中日儒学文化中的地位差异看... 下一篇:和谐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