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材的角度探讨中学作文的教学

时间:2022-10-16 01:05:01

从素材的角度探讨中学作文的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素材在学生作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这一角度探讨中学作文教学,指出学生作文由于素材的匮乏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素材积累和运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素材作文语文教学

【引言】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渠道,是衡量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标志,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害怕的,因为他们绞尽脑汁也挤不出几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学生素材的匮乏,加之不能有效自如的运用。因此,如何从素材的积累和运用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素材及其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素材,《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是指作者从社会生活中搜集的,未经加工和提炼的文艺创作的原始材料。素材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正如现代语文名家阮真先生所说:“肚子里‘空空如也’,哪里做得出好文章呢?譬如厨房里有了鱼翅海参,自然有好菜做出来;倘使只有些青菜萝卜,哪里做得出好菜来?”对写作的过程,著名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先生曾用煮饭三步曲作了形象的比喻: 一是为写作准备素材,就是提供下锅的米;二是运用素材写作文,就是怎么把米煮成饭;三是根据材料成就经典美文,就是怎样才能把饭做得香甜可口。因此,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二、中学生作文素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素材贫乏,文章枯燥无味

在作文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平时作文素材积累得很少,导致考试时为寻找合适的素材花费大量的时间,有的学生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最终,即使有好的立意构思也被迫放弃,或者勉强成文却辞不达意。

2.素材陈旧,缺少新意

学生由于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积累的素材又少而陈旧,常导致两种情况:一是素材陈旧,只会用几种材料或几个大家都熟悉的事例,导致作文缺少新鲜感和活力。二是对传统见解的重复,人云亦云,毫无新意。很多学生都喜欢用“爱迪生孵小鸡”“雨中母亲送我去医院”等作为事例。

3.素材与主题脱节,结构散乱

有的学生由于平时忽视作文素材的积累,在临考前背诵大量的现成材料,一知半解,把素材硬拼在一起,结果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甚至出现材料和观点脱节的情况。这样的文章既无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显得文章结构散乱而无条理。

三、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1.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观察是获得作文素材的基础,没有观察,没有体验,作文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师应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指导学生从多姿多彩的人生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获得体验,提炼自己的看法、观点,激发学生兴趣,触发学生灵感,并让他们养成记录从生活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感受的习惯。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作文往往内容比较充实,甚至言之有理,避免了空洞和乏味。日积月累,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不再把写作当成是绞尽脑汁应付老师的“苦差事”。在观察中积累,这是积累作文素材最重的途径,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2,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一方面能够使我们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阅读对于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是其他手段不能取代的。关于这一点,阮真先生在《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很有见地地指出:“论到中学国文教学的成绩,虽有读作二方面,但我以为读文是因,作文是果。读文成绩的好不好,往往在作文中表现出来,所以作文教学的成绩,也可包括全部国文教学的成绩。……读书能力薄弱的,作文也不会好;作文好的,读书能力自然也高些。从教育上看来,读文是吸收智识,发展智识的判断力;作文是运化智识,发展智识的发表力。读文好比蚕吃桑叶,作文好比蚕的吐丝。”

中学教材其实是宝贵的阅读资源,包含着大量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如果学生能有意识的积累这些素材,并在作文中运用,往往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3.运用联想,让旧素材推陈出新

对旧素材,应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展开联想,进行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同一素材,从不同的角度提炼立意,既可以旧米酿新酒,旧文出新意,又可以使文章与众不同,脱颖而出。比如说,大家都熟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他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五柳先生还能唱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吗?联想到陶渊明“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自食其力的生活,当然就可以放弃媚上欺下、无人身自由的官僚生活了。

4.运用典故或成语使文章增添色彩

典故和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文章中巧妙地引用,能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虽然有时只用了几个字的典故或成语,却往往可节省数十字,或者数百字。作文应指导学生运用言简意赅的典故和成语,更能凸显人的文化底蕴和表达力。譬如说:“以弱小之爱尔兰,抵抗强大之英国,虽不能胜,很有勇敢精神。”不如说“爱尔兰以螳臂当车,其勇可嘉”;譬如说“你走错了向方,目的达不到了”不如说“你这是南辕北辙了”。

【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这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在考试中自如地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斌辉.论学生写作效能感的形成[J].教育评论,2004.(1).

[2]王晓辉,周娜.新课程:语文教育这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巫建伟.高中作文五步教学法实验研究[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106-110.

上一篇:一池浮萍 润物无声 下一篇:浅谈怎样打破古典诗歌教学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