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项目

时间:2022-10-16 12:58:22

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项目

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

申报部门:国家图书馆

承担单位:国家图书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中国盲文出版社

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以互联网为载体,力求改善残障人士与社会隔离的状况,为广大残障人士提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项目创新点一是在于开放式服务平台的开发。以网络为媒介的服务平台的建立,极大地解决了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行动不便的窘境,把储存在网络平台上的数字资源最大化地传输给坐在电脑旁的残障读者。二是信息无障碍读取技术的先进性。本项目分别从多媒体相关资讯的可及性、网页结构和表现的可及性、网页开发和输入输出装置相关技术处理的技术可及性、网站浏览机制的可及性等方面入手,针对残疾人使用习惯,进一步完善个性化定制服务、升级无障碍支持软件,从技术手段层面加强信息读取无障碍的可及性。三是贴近残疾人群体。在栏目设置和资源遴选上,广泛听取盲人朋友的意见,紧贴盲人朋友的需求,并根据网站的阶段性建设逐步更新。四是体现了和谐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本项目旨在探索适合残障人士需求的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为图书馆界开发新的服务领域提供借鉴,为全国图书馆行业的技术创新注入新鲜的活力。五是拓宽特殊人群接受均等文化服务的渠道。本项目紧贴无障碍理念,摸索网站平台与现实平台的对接机制,将极大方便残障读者享用公共文化盛宴,为残疾人士打开一扇学习知识、提升自我、改变命运的大门。

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创新运行应用模式

申报部门:山东省文化厅

承担单位: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图书馆

本项目结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山东省的实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型的多样化服务模式相结合,在山东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传播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项目创新点一是资源传输体系的创新。在全省建立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复合型多样化资源传输体系,实现海量信息资源向基层传输。二是合作共建机制的创新。破解农村基层网络建设难题,在乡村社区基层站点与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进行合作共建,建立并完善了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网络架构,有效实现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8万多个基层站点在资源传递、资源共享、终端服务方面的技术对接,实现双网合一、共享共用。三是文化信息资源整合的创新。建立文化共享工程省级资源库,妥善解决传播权、使用权问题,将各级图书馆馆藏的大量数字资源纳入共享工程资源体系,实现海量资源全民共享。四是终端建设和基层服务模式的创新。拓展基层站点的设备配置和服务功能,建立具有电子阅览室和自主学习功能的扩展型规范化站点,以未成年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等低收入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传播先进文化,成为新型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阵地。五是多媒体资源分发点播技术的应用创新。采取CDN网络智能分发、CDN+P2P网络视听平台、分布式镜像、用户就近访问的策略,形成多点分发、分布存储、负载均衡的资源传输服务系统,解决了流媒体资源的网络传输和点播服务问题。六是系统运行监管的创新。部署“业务协作交流平台”和“信息浏览监控平台”,实现网络各级节点之间的在线协作交流和监控管理。

辽宁省营口市文艺表演团体转企改制

申报部门:辽宁省文化厅

承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辽宁省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年底,由营口市青年京剧团、营口市评剧团、营口市歌舞团转企改制组建而成。转企改制工作按照“可核查,不可逆”的要求,坚持一步到位,“不留壳、不借壳、不造新壳”,三个文艺表演团体一次性全部转企改制,原单位彻底注销。

在转企改制中,制定实施科学的措施,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明确了人员安置的5条原则:一是坚持“先开渠,后放水”的原则。对需要转岗的人员,首先解决好转岗的途径,然后再进行安置。二是坚持尊重个人意愿、体现友情安置的原则。三是坚持“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四是坚持壮大文化企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原则。把骨干力量留在新企业,把部分有专业特长但没被聘用的人员充实到社区。五是坚持稳定的原则。政府负责安置,人员不能推向社会,确保社会稳定。

按照这5条原则,营口市通过多种渠道和办法对改制单位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一是让经营管理和演出人才留得下。二是让符合“5•30”条件的人员退得出。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人员实行提前退休。三是让其他人员转得走。对文艺院团中有文艺特长但未被聘用或自愿转岗人员,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到社区做文化辅导员。四是对情况特殊人员采取灵活办法。

营口市文艺表演团体转企改制,整合了本地区的文艺资源,实行企业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推动文艺表演团体自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辽宁省文艺表演团体文化体制改革作示范,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苏演院线”连锁经营

申报部门:江苏省文化厅

承担单位:江苏省演艺集团

“苏演院线”是江苏省演艺集团为了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构建“中国南方演艺航母”,推进“演艺产业化、产业立体化”而投资设立的新型演艺文化连锁经营体系。

“苏演院线”建设的意义在于:目前,各地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大量剧院设施建成以后需要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层文艺演出市场需求巨大。“苏演院线”以全新的体制机制和自身独特的产品优势,吸引各地剧院加盟,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和市场化的节目配给,形成强而有力的品牌优势,可以大幅提高剧院资产使用效率,活跃文化市场氛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苏演院线”的创新性和示范性在于:一、“苏演院线”是全国第一家以市、县基层为目标市场,以市、县剧院为核心资源并链接其他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的艺术演出院线。二、“苏演院线”是全国目前唯一一家由国有主流文化艺术团体创办的、以内容提供为主的文艺演出院线。三、“苏演院线”是全国第一家以建立剧院行业标准为先导优势的演出院线。“苏演院线”的创意经营理念,跳出了旧剧院经营剧院的传统模式,将剧场打造成为一个创意文化汇聚的平台。

“苏演院线”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是:以县、市剧院为重点,2010年发展加盟30家,2011年达到50家,2012年达到100家,2013年达到120家,2014年达到150家。院线扩张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做到“三贴心、心连心、常惠民”,做到“百城一线,好戏连连”。目前已经实现合作的连锁剧院达到15家。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

申报部门:安徽省文化厅

承担单位: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黄山市文化委员会、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区涵盖宋至明清徽州一府六县(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地域,包括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面积1.3881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余万。实验区建设突出四大创新点:

一是保护机制的创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领导小组(省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和专家委员会起到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指导、形成工作合力的作用。安徽、江西两省文化厅在文化部的统筹指导下,密切合作,指导、协调黄山市、绩溪县和婺源县三地开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作。

二是保护理念的创新。树立传承是最好保护的观念,变被动保护为积极保护,变静态保护为动态保护,变粗放保护为精细保护,变抽象保护为具体保护,变单一保护为整体保护。深刻挖掘徽州文化的社会性和时代性,针对不同文化项目的表现特征、生存状态、传播途径等属性,结合实际工作条件,制定各不相同的传承保护方案。

三是保护内容的创新。以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古村落保护工程等一系列工作,整体保护徽州各类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

四是保护方法的创新。从对一件文物、一个项目的保护,扩展到对文化遗产整个生存空间的保护,将特定对象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的保护。这不仅是保护范围的扩大,更是保护方法的革新。

中华节庆文化动漫博览园

申报部门:陕西省文化厅

承担单位:西安曲江经典创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西安智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本博览园采用最新信息技术手段,以文字、影像、动漫和网游为表现形式,通过观赏、参与、体验、交互和互动游戏等妙趣横生的功能,创新性、趣味性、多层面地展现春节、中秋、端午等重大传统节庆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在文化传播信息载体上,探索传统文化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文化内容建设上,探索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融合;在功能效应上,探索资源集成与分众推送的融合,实现对所有运营网点的运营流程和运营数据的统一管理,通过技术过滤提供健康、安全、绿色的互联网内容服务。

计划在时机成熟时,将虚拟的网上“中华节庆文化动漫博览园”在西安、深圳、上海、北京、昆明、南宁等城市落地生根,形成各种游览性实景博览苑。使实景苑与网博园相互依存、彼此借力,实现中华节庆文化内容与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当代新技术手段,成为一个全方位、广角度、无界域向全球推广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新型载体和传播媒介。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申报部门:中国文化报社

承担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文化报社深圳记者站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于2005年6月开办,是全国较早推出的由党委政府牵头、专为公众举办的公益性大讲堂,它探索出了一种政府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式,搭建了一个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构建了一个培养市民健康文化生活的新载体,开拓了一条高雅文化走向社会、走进市民生活的新途径,构建了一个先进文化全民共享的新模式。项目实施的创新点在于:

一是观念和理念创新。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提出要打造一个先进文化的全民共享新模式的理念,走的是一条立足实际办文化、服务大众讲文化、推动发展兴文化的新路子。二是内容和形式创新。在内容方面注重做到“两个结合”,即“宽严结合”和“庄谐结合”。在形式上坚持讲座内容系列化,探索演讲形式多元化,着力推动大讲堂进机关、进军营活动。三是文化传播方式创新。争取实现大讲堂的广播电台传播;力争在市和中央报刊开辟宣传专栏;探索新的信息模式等。四是机制和体制创新。探索建立包括专家资料库和讲座题库的大讲堂资料库,同时加强大讲堂俱乐部的建设。

文化大讲堂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圳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等发展战略作为目标定位,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为着眼点,努力提高与大众的关联度,增强其扩散效应,使其真正成为“市民主体、市民参与、市民享用”的文化殿堂。

福建艺术扶贫工程

申报部门:福建省文化厅

承担单位:福建省艺术馆

2004年起,福建省艺术馆向全省文化馆发出倡议,引领全省文化馆一并行动,在全省范围铺开“福建艺术扶贫工程”。5年多来,福建全省文化馆持之以恒,常年定点、定员、定期下乡,为偏远山区学校儿童免费开展艺术辅导和培训,开展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结对帮扶活动,让他们相互交流,让他们在同一个舞台演出,创造条件为农村的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开辟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子。全省文化馆挂钩学校216所,有600多位专业人员常年坚持参与辅导授课,受益学生达20多万人次。学生、家长、教师都非常欢迎,所在学校和当地政府也非常满意。该项目为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将在2010至2012年进入第二期实施阶段。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方面,将进一步突破旧有文化馆工作的局限,把城市文化资源无偿输入偏远农村,把文化下乡转化为乡下文化,把各方力量感召到扶贫帮困的队伍中来,把文化馆专业人员的思想认识提升到社会服务新高度,彰显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增加传统艺术培训科目,增加乡土民俗知识教育内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活动,丰富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内涵。

基于激发文化科技活力的研学合作模式研究

申报部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承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文化科技研究机构与高校进行研学结合、合作发展,能够通过最小的投入,快速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人才效用的产出。既提高了文化科技工作推进的有效性,也保障了文化科技重大项目攻关能够成功进行。

采用研学结合的合作模式,将加快文化科技人才培养的速度,改善文化科技研究机构自身的结构,并可通过项目的拉动,达到激发文化科技活力、集聚文化科技力量的目的,对于各地方文化科技研究单位有着良好的示范意义和启迪作用。

本项目的创新点在于突破体制方面的制约,以推进文化科技进步为目标,实现研学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结合合作双方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科学规律进行合作模式的制度设计,运行“发展、双赢、高效”的实践与管理机制;在人才与智力资源方面,贯穿“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和“不求留人,但求留智”的大人才理念;在科研条件建设与利用方面,贯穿“互通有无,突出优势,互补建设”的基本思路;在激发文化科技活力方面,贯穿“以科研项目带动科研能力与科技水平等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这一根本性的举措。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项目以合作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围绕文化艺术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三大方面,全面加强研学结合与交流,探索建立创新的合作模式与运转机制;着力实现合作双方研学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打造文化科技创新基地;形成基于激发文化科技活力的研学合作模式。

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

申报部门:沈阳音乐学院

承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

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艺术传播为手段,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为目的,立足精神文明建设。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教学实践先锋楼近千间琴房于每个双休日向市民开放,提供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影视表演、服装设计、合唱及“名人名家大讲堂”等60余个专业课程,市民根据个人爱好免费学习。

该项目创新点一是彰显艺术走向大众及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二是为在校学生搭建了极好的实践平台;三是“墙内开花墙外红”,不断向校外拓展及延伸;四是扩大培训范围带动相关产业,使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市民参与艺术活动,掀起全民学艺术高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民族整体素质贡献力量;五是探寻艺术教育的初衷与全新的办学模式。

此项目得到了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已纳入沈阳市“双百万”艺术惠民工程,即“百万市民培训工程”和“百万市民共享工程”。对于深挖沈阳市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弘扬优秀艺术文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人文建设、加速沈阳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上一篇:当代戏剧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 下一篇:心灵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