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祝福》的人物肖像描写艺术

时间:2022-10-16 11:44:17

浅论《祝福》的人物肖像描写艺术

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鲁迅的作品难懂,有的甚至干脆不去学习。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鲁迅不仅仅是一个作家,他更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他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有着超乎常人的深刻,他的深邃的思想正蕴含在他的作品中。

文学作品一般不直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认识,它们常运用一些文学艺术手法含蓄地揭示出来,因此只有弄清楚作者创作时所用的艺术手法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大家,他运用的文学创作艺术手法是丰富多样的,如果我们能先对它们有一些了解,将会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进而读懂这些作品,并藉此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写作技巧。下面我就具体谈一下《祝福》中的“控诉于无声处”的人物肖像描写艺术。

《祝福》是鲁迅的一篇重要小说,作者以“祝福”作为故事的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来揭露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表现广大劳动人民所受的深重灾难和难言的悲哀。作者在记述祥林嫂的故事时,语气是平静的、舒缓的,但正是在这平静下面掩藏着作者的巨大悲愤,而以平静的语气抒写大悲痛、大感慨,这正是鲁迅一部分作品的艺术特点。这篇小说有多次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这些描写有详有略,形象地写出了她在不同时期的生活境遇。如果把这些描写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发现它们暗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祝福》中对祥林嫂比较集中、典型的肖像描写共有四处,现摘录如下:

一、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

二、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三、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四、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

这四处肖像描写在小说中非常重要,直接说明了主人公不同时期的生活、精神状态,以及这些状态的发展变化。小说为了突出作品的主题是以倒叙手法来结构全文的,因此第一处描写是故事结局时的人物肖像,如果把它移到后面,按照二、三、四、一的次序重新排列起来,就能十分清晰地分析出主人公的生命历程:

第二处肖像描写是故事的开端:“头上扎着白头绳”表明她新近死了丈夫,“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的素净装束说明她是一个朴实的劳动妇女,“脸色青黄”说明了她的生活状况是衣食堪忧,“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表明她还不失为一个年轻女人,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抱着一份希望的。到了第三处肖像描写时,祥林嫂已在鲁四老爷家做了近半年佣人,却不巧被夫家的人发现,她被硬抢了回去,接着是被迫改嫁到山里。幸运的是改嫁后的日子过得还可以,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丈夫突然患病死去,她不得不“依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到鲁四老爷家再作女佣。这次和第一次来时的穿着大体一样,脸色也是“青黄”的,只是在接连的打击之下她“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她对未来已失去了信心,她清楚地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无助,她只愿能把时光平静地打发过去就满足了。

第四处肖像描写是一个转折点。祥林嫂听到帮工柳妈说到自己到阴间要被两个丈夫分争之后,认为自己没能坚守“贞节”,确实罪孽深重,她就想免除自己的罪过,做一个不受别人歧视的正常人,于是她依柳妈的指点用尽自己一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个门槛,此后她就满心认为自己又成一个“干净”无罪的人了,可到了“祝福”时四婶仍然嫌她“不干净”,不让她碰一下“酒杯和筷子”,这个打击一下子把她彻底击垮了:“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她感到了没顶的绝望,自己的罪孽太深重了,怎么也洗不掉了,周围的人们仍将用白眼看自己,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她像一只“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胆战心惊地挨着时日。“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这没多少利用价值的祥林嫂终于被冷酷无情的鲁四老爷赶出了家门。小说中的“我”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情景是文中的第一处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色是“黄中带黑”,那黑的颜色正是她临近死亡的征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活脱是一具会移动、能出气的尸体了,被折磨成这般模样的她还能残喘几日呢?不到一天时间她就凄惨地冻饿而死了。

综观这四处人物肖像描写,可以看出一些细节的变化过程:祥林嫂的脸色由“青黄”、“两颊却还是红的”变成“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直至临死前的“黄中带黑”;她的头发由“花白起来”变成“全白”;她的精神状态由初到鲁家时还有一点青春朝气变成后来的“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后又发展到“精神更不济了”、“很胆怯”,最终“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这些细节变化揭示出祥林嫂被当时的社会一步步折磨成“非人”的经过,同时明晰而巧妙地暗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进程。

总之,《祝福》中的肖像描写在小说的结构和情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用语简洁而形象传神,没有发表议论却鲜明而无情地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反动和罪恶。这些人物肖像描写成功地凸显小说的主题,也显示了鲁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艺术手法的高超技巧。

(作者单位:新沂市高级中学)

上一篇:挖掘景物描写中的情感意蕴 下一篇:“反抗”究竟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