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探讨

时间:2022-10-16 11:31:28

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探讨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六年来,成效显著,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西部工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调整工业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

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的现状及评价

工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区域配置的比例关系,工业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工业部门结构分析、工业所有制结构分析、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分析、工业地区分布结构分析、工业技术结构分析、工业组织结构分析等。通过对近年来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轻重工业发展不够协调 西部地区轻重工业的发展比例失调,这从近两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可以得出。2004年,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轻工业的增加值为2158.18亿元,重工业的增加值为4973.99亿元,轻工业增加值占总体的30.26%;2005年轻工业的增加值为2596.05亿元,重工业的增加值为6726.65亿元,轻工业占总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青海、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区,轻重工业对经济贡献的差距更大。有学者认为西部地区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轻重工业的比例并不能说明实质问题,关键是重工业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能源供应部门,也是一部分轻工业的原材料供应部门。如果重工业能为农业、轻工业服务,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服务,为发展消费品生产服务,则能使整个生产走上轻重工业都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的轨道。西部地区重工业中采掘业和原料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而轻工业则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这样就导致重工业不能很好地为轻工业的发展服务。

所有制结构不合理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原因,国有工业处于主导地位,非国有工业处于劣势地位。2003年西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4.8%,2004年这一比例为65.97%,而2005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例仅为34.21%。有学者研究表明,从各经济成分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来看,1997年以后是:其他类型经济>集体经济>城乡个体经济>国有经济。国有工业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活力不足,而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却未能发展起来,这样导致西部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犹如“孤岛”,不能形成与其它类型企业有良好协作关系的企业群体,因此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比较有限。

规模不够,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西部地区的企业规模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国有资本配置比较松散,而规模相对较大的股份制企业发展却比较缓慢。企业规模小,难以发挥规模效应,造成对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小企业容易使整个行业产生无序竞争,很难在国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2003年,西部地区占企业总数1.5%的大企业创造了工业增加值总和的41%,小企业总数占85.7%,而创造的增加值只占总值的25.2%。

工业区域结构不平衡 占全国地域2/3的西部地区内部各区域之间的工业发展存在不平衡。2005年西部地区全部的工业增加值为11437.74亿元,四川对西部经济的贡献最大,比例高达22%,接着是内蒙古、陕西、广西,对经济的贡献最小,比例只占0.15%,青海、宁夏、贵州的贡献也比较小。工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区域整体经济的不平衡,从而会制约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技术结构层次较低 西部地区工业的技术结构层次较低,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开采加工业占有相当比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传统基础工业比重大,科技含量少,相当部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小。《2004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对我国地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在11个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地区中,有7个在西部地区。

支柱产业发挥优势不够明显 支柱产业指的是在区域经济中占有较高比重、对区域经济繁荣起重要作用的产业,西部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采掘业和原料工业可以算是西部的支柱产业。西部地区几乎所有与采掘和原料相关的产业都具有专门化优势,但由于加工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原因,使得这些产业在区域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却很低。这说明西部地区虽然是中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但西部的这种自然资源优势却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西部工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西部工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向更有效率的部门转移;不断提高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竞争力,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减少环境污染,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西部工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工业结构的调整通常表现为市场推动和政府推动两种形式。在市场推动的调整过程中,主要是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结构重组的自然过程,表现为企业在市场竞争刺激下的自我调整;在政府推动的过程中,主要是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对工业结构进行人为干预。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应当采取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辅助干预的形式,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确立一条“改造一块、推动一块、稳定一块、开发一块、淘汰一块”的调整路径。

第一,改造一块。

主要是指改造西部老工业基地,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从而构建西部工业增长极。

西部的成都、绵阳、攀枝花、重庆、贵州、西安等地区属于老工业基地,在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曾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它们逐渐体现出弱势:传统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如机械制造、金属矿采选和加工等,工业设备陈旧老化,产品结构单一;众多的国有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很难形成竞争优势;以能源和资源为支柱产业导致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相当尖锐。这些弱势使多数老工业基地难以适应变化,经济增长已呈现出乏力的态势。但是老工业基地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较大的工业资产存量、较雄厚的技术和管理力量和较成熟的工业发展经验,因此为了节约资源、节约建设成本,使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应和聚集效应,应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上,构建西部工业增长极,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主要有以下措施: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和规模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改造要以重工业为龙头,更新设备,加快技术创新,同时拓展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业,从而发挥重工业的波及效应,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链,提升区域总体竞争力;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广泛建立小企业同大中型企业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中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配套和专业化服务;把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重点支持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生产的集中度,实现合理的经济规模,建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对经济贡献大、可持续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从而摆脱自然资源枯竭的威胁。

第二,推动一块。

主要是指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产业,注重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创造产业集群。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创造必须围绕其特色产业,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良好基础的产业加以培育,聚合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竞争优势。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采掘业和原料工业方面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因此,应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的后续产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如钢铁业、化工业、纺织业和食品业等。

西部地区的这些产业已有相当的规模,像四川和内蒙古的钢铁业、陕西和甘肃的化工业,内蒙古和新疆的纺织业、四川和贵州的酿酒业、云南的烟草业等,这些产业应争创名牌产品,并鼓励存量资产向名牌集中,加快发展精制钢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粮食加工等产业,最终在国内乃至国际形成竞争优势。

西部各地区之间要改善产业空间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建成初级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互补产品生产等相关产业链,实现有限资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第三,稳定一块。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能源、原材料工业产业已经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这些在工业中所占份额高的产业,要继续稳定发展。

在能源建设方面,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总体格局是:短期相对过剩、长期能源供给不足;污染严重的低质能源过剩,清洁的优势能源供给不足。西部地区作为我国能源的一大供应地,应不断优化能源生产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序发展煤炭,统筹规划,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积极发展电力,推进火力发电和清洁煤发电,加强电网建设;发展石油天然气,加大勘探力度;大力开发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大型风电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内蒙古、甘肃等大型风电基地。

原材料工业方面,应建立与地方其它产业关联性强的产业,从而对地方产生较强的波及效应;同时应延长产业链,增加最终消费品的生产比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铝、铅、锌、镍等特色资源,加快贵州和广西铝金属、云南铅锌、甘肃金川镍等工程建设,将西部初步建设成具有特色的有色金属产品出口基地;在内蒙古粮棉主产区建设尿素基地,建设云南、贵州磷复肥基地和青海、新疆钾肥基地。

第四,开发一块。

重点是指应用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开发朝阳产业和产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作用。加快发展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的技术优势,把电子及信息设备制造业、机电一体化产品制造业、航天航空业和医药及生物工程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重点,逐步形成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四川、陕西等地区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具有人才优势,、云南生物品种多样,可引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发展生物制药技术,从而形成区域性的增长极。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产业技术政策为导向,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持西部地区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依托中心城市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解决科技与产业脱节问题。要适当集中地方力量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发挥政府产业政策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导向作用,在信贷、财政、税收、外贸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另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发挥这些企业灵活、创新的特点,使之成为科技产业化的主力军。

第五,淘汰一块。

对于污染大、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质量低劣的产业和产品,要坚决按照国家政策加以淘汰,盘活存量,寻找新的出路。

首先应加大劣势行业和劣势企业的退出力度,尤其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产品没有市场的企业,以及因生产能力过剩而纳入全国总量控制范围的企业,要坚决予以淘汰。其次要调整改造重组中小煤矿,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加快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再次要以产业组织政策为导向,加大依法破产的力度,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使资源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集中,使之尽快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作者简介:陈南岳,经济学博士,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黄翠,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5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管理和现代企业理论)

上一篇:新世纪重庆工业的振兴之路 下一篇: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