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16 11:16:23

文科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和创造性的核心能力,它对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已被各个相关学科学者达成共识,所以,没有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基于“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视域融合角度对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内涵及其能力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在透视文科硕士生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文科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生活世界;意义世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25-02

研究生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疏离,使其思维长期固化于理论层面,受传统思维方法定式影响,难以形成批判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识记、模仿、背诵,题海战术为主,这样填鸭式学习和大量的题海战术显然不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1]根据恩尼斯的定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主要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技能。批判精神体现为习惯性质疑,善于反思,具有创造性,善于联想,评价观点客观、公正等思维习惯;批判技能则包括分析推理、解释、归纳、演绎、评价和自我调控等。批判精神表现在“勇于批判”――一种质疑一切的反思精神;批判技能表现在“善于批判”――一种可以质疑的工作能力。二者必须合二为一才能共同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2]。研究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动态适应和发展”;研究生的“意义世界”是指“基于对自身和环境的把握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由此形成的超越日常生活世界的价值理念系统,是支撑其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园”[3]。“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偏颇,使得研究生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长期疏离,只有客观审视两个世界之间彼此联结的内在张力结构,保持两者恰当的和谐,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3],帮助研究生从“生活世界”提升到“意义世界”,真正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文科硕士生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主要表现

研究上缺乏发散性思维。太书本化、太专业化、视域狭窄、分析不深、理论与实践脱轨是研究生当前研究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致力于自己的专业研究时,研究生往往停留在专业层面,封闭了跨学科研究的视野。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合理接轨,从生活世界层面上升到意义世界层面,因此在把握重要的研究领域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对现实问题缺乏深刻分析和实质性探索。绝大多数的研究生都比较关心政治热点问题,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重大事件,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刻的,欠缺深入分析能力,面对一系列热点问题时,不能从更多的理论层面来分析解读。

三、文科硕士生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主要原因

知识本位教学理念。我国传统教育思想重知识传授,即“传道、授业、解惑”。受传统思想影响,长期以来,高校课程教学范式沿袭了传统的“知识本位”理念,只注重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师与学生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形成了对现有知识不可置疑性和相对真理性理念,这既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发挥和自我见解的传达,又压抑了课堂氛围。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课本负责无需对学生负责,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授课成为主要任务即可。

“记忆型教学文化”即以“灌输式”为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信息,研究生被动接受和存储信息,并按照这些信息指导行动,不能及时反馈,无法形成双向对接系统。教师在课堂上忽视将理论与生活实际接轨,使学校教育日益与现实生活世界偏离,难以取得预想的教育效果,理论式课堂学术讨论氛围微薄,气氛低沉,缺乏实践互动,最终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批判性思维。

单一式课程设置。传统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之间的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课程设置过于单一,重视基础课程设置,而不注重本学科方法论的课程,难以形成研究生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在西方国家,波士顿马萨诸塞大学关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研究生课程方面,规定学员完成30个学分批判性思维课程,其中包括《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等10门课程。而中国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高校至今寥寥无几,并且也仅局限于相关哲学专业开设;在教材方面,也只是侧重于推理演绎和逻辑论证,对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知识涉及不多。这种情况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造成了极大限制。

刻板式的教学环境。以老师讲授为中心是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教师的教学目标仅是传授知识给研究生,研究生的学习目的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并不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刻板式教学环境导致研究生缺乏批判意识与创构能力,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善对“事实”追寻、“现状”反思、“真理”质疑、“权威”挑战,而是盲目承认“事实”、屈从“现状”、肯定“真理”、维护“权威”。这对研究生的批判意识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基于“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视域融合角度培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培养生成性思维教学模式

生成性思维教学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教学源于生活世界,缔结意义世界”的主张,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超越传统思维定式,从“知识中心”转移到以人(学生)为中心是生成性思维的根本主张。要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性和反思性。生成性思维教学模式强调超脱理论,敢于批判,有自己的见解主张。不把教学过程作为“理论事实”来看待,而要作为意义价值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生成特定认识的批判性思维。要求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研究的思维方式,增强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的反作用性,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杜绝静止的、单一的、机械的思维方式。

新型“教学文化”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对各种文化的适应是研究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大环境下,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已不符合时展潮流,一种新型的“生成性思维型教学文化”应运而生,教师不再是研究生的权威,教材上的东西也不是绝对的真理,教师和教材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促进和帮扶的作用。在学习研讨中,教师要鼓励研究生不盲从权威和教材,敢于怀疑批判,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并深入进行分析,系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中,意义世界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意识就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批判,与实践相结合,淡化书本和教师的权威,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可以采用CDIO教育模式,让研究生在“用中学”“练中学”和“做中学”中体验批判性思维和感悟创新思维的精髓。采用“问题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研究教学法”激发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研讨式、师生平等对话式教学模式,研究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之间互相提问、相互质疑,从而激励他们去探索与创新。

2.双轨式课程设置

双轨式课程设置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创新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就是将“生活世界知识本位”与“意义世界实践本位”相结合。重塑研究生在课堂情景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调动研究生积极主动思维能力,形成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互相倾听、积极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夯实研究生的基本理论基础,利用课堂内外的资源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与协调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多元开放式教学环境

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习共同体和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目标,以科研创新为途径,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以学校各类理论知识为依托的研究型群体。以研究生为中心,按照其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培养方向,形成兴趣驱动型、平台驱动型、导师驱动型、项目驱动型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形成后,开展批判性思维主题式论坛、论辩与批判性思维式演讲、学习共同体式工作坊以及建设创新团队式网站等;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质疑彼此的见解与成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与研究项目。在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中促进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提高,锻炼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科学素养,为促进研究生更好地自主创新性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

提倡“走出去”教学环境。所谓“走出去”,就是打破学校原有制度的封闭性,为学生提供开放渠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去,选择生活与体验生活。通过课外活动与生活实践锻炼研究生的自信心、开放性、思维独立性以及批判性创新等品质。在合作共进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之间,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研究生生活实践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归属感,进而树立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于研究型课程培养方法,建立纵向为本人自评与同学互评,横向为学校教师与家长参评的一个评价网络体系。对于那些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见解,向权威挑战,甚至观点“怪诞”等,社会及校方要给予激励性肯定与评价。

总之,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课程建设中有意识地融入和渗透有助于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素材,将批判性思维的知识技能融入日常研究生教学实践之中,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才能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和创造力提供宝贵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40.

[2]Ennis,Robert H. A Taxonomy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Dispositions[C]//In,Joan Boyloff Baron and Robert,J.Sternberg(ed).Teaching Thinking Skills:Theory and Practice.NewYork:Freeman,1987:9-26.

[3]黄琴.大学生‘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联结[J].教育评论,2011(5):69.

上一篇:电子商务时代女性购物心理的特点及影响 下一篇:回归语言纯粹 重视经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