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集体备课中搭便车行为的博弈分析

时间:2022-10-16 10:50:08

教师集体备课中搭便车行为的博弈分析

一、教师集体备课中的搭便车行为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备受欢迎的备课形式被广泛采用。集体备课的理论依据是群体动力学理论,它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从而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它改变了教师之间的那种“老死不相往来”、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的状况,集所有教师的智慧于一体,从而形成最优化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集体备课中,每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通过集体的深入探究,一方面形成优化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各个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分享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集体备课确实是一种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研究和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

毋庸讳言,当前不少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少数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其他教师要么怕自己讲不好而被其他教师看轻自己,不敢发表意见;要么怕其他教师超越自己。不愿意发表意见。另外为了激励教育机能,改变教育体制,在教育领域改进竞争机制,部分学校实行全员教师竞争上岗,有些地方甚至实行末位淘汰制,领导在选聘教师时当然要选聘工作出色、成绩优异的教师。这样在集体备课中,每位教师都有危机意识,怕自己的知识奉献之后对方的教学成绩高于自己从而超越自己,于是就“留一手”,不愿意在备课活动中发表意见。

二、博弈观下的教师集体备课中搭便车行为分析

博弈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各方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和目标,拥有独立做出决策的自;另一方面,各方的利益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一方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对方的行为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博弈参与各方总是在考虑到其他人行为影响的前提下,采取最优策略以达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任何一个博弈必然包含四个要素:参与者、博弈的规则、结果、收益。在教师集体备课中,参与博弈的主体是教师,他们对其他教师行动顺序的规定、当其他教师行动时他所知道的信息、有什么样的行动可供选择、选择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都非常清楚,并且对所有参与者的每一个可能的行动组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心中有数,在可能的每一个结果上,各自的所得和所失也非常明确。虽然他们有些并不知道博弈,但实际上他们都在不断地与他人进行博弈。

教师集体备课中的搭便车行为用博弈模型来分析,最典型的就是智猪博弈与重复剔除劣势策略,假设教师甲和教师乙的原有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教师对教材、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的独特理解)均为40,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就存在这样的博弈:假如教师甲和教师乙都将其知识贡献出来,那么两位教师的知识在共同分享之后各自获益就是80;假如两位教师中的一方选择隐藏自己的知识,只是分享对方的知识,那么提供知识的一方其知识仍然为40,而隐藏自己知识,分享到其他教师知识的教师就可以获益80;假如两位教师都不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那么其各自的知识均保持原有的水平,各为40,该博弈的赢利见下表:

观察这个博弈可以发现:每个教师均有优势策略――当其他教师贡献知识后,自己贡献知识获益是80,隐藏知识获益也是80。于是有些教师就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不贡献依然可以得到收益,偷懒的念头就这样诞生并左右了这些教师的行为。在具体的备课活动中,这部分教师就抱着坐享其成的想法不劳而获,在活动中不发表任何意见,只管汲取对方的优秀成果。但是辩证地看来,假如每个教师在备课前都进行过这样的心理博弈,均认为只要对方贡献自己不贡献也可以获益的话,出现的一个后果就是所有的教师都隐藏自己的知识,各自为阵,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最劣势的组合,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成了无法实现的理想。

三、博弈观下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化策略

如何在集体备课中促进教师个性的发挥,实现知识的流动与共享,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是当前集体备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集体备课能否真正发挥实效,主要取决于备课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取决于学校对备课组的管理。基于上述对教师行为的博弈分析,首先要从认识上纠正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看法,其次在领导监督作用以及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下,对教师行为进行纠偏,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1 引导教师形成对集体备课的正确认识

学校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提高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集体备课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求,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重要途径,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形成教学合力、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并且通过分工协作与资源共享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减轻教师负担。教师一旦从思想上对集体备课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反映到态度上就是积极的教学态度,行为上就是合作共享的教学行为,这样每位教师都会在集体备课中发挥自己的特长,阐述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等的独特理解,前表中的教师相互贡献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师的首选策略,集体备课活动就会散发出欣欣向荣的活力。

2 发挥领导干部对集体备课的监督作用

由于教师集体备课是一种团体行为,监督作用的发挥对团体中每个成员的表现都将会起着督促作用。在每次集体备课中,鼓励领导干部参与到集体备课中,与备课组长共同对备课组所有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将表现记录在案,作为评价依据。这样参与备课的教师在领导干部的监督下,会积极参与到备课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3 建立集体备课评价体系

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中,负责教学的相关领导及备课组组长要对所有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为每个教师设定基础分和表现分,基础分为每个教师的原始分数,主备教师的分数要高于其他教师,表现分由学校领导和备课组组长根据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表现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将每位教师的基础分与表现分相加得出其在此次备课活动中的总分。这样不参与备课活动的教师分数就为零,跟在其他教师后面人云亦云或不发表任何意见的教师就只有基础分没有表现分。

4 将集体备课评价作为教师综合评价的参考

集体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表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表现。为此对教师进行的综合评价中,也需要将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依据。集体备课,不仅要对备课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备课结果进行评价,而对结果的评价就反映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效果中。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备课结果进行评价主要看教师对教案有没有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对教案进行创新性的改变等等。学期结束时,根据每位教师的表现,评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备课组,将评选结果与教师的绩效直接挂钩。通过这样的评价以及激励机制,促使在集体备课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备课活动中,使他们从“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提高教师对集体备课活动的参与性。

如上分析可知,通过引导教师从思想上对集体备课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于那些在集体备课中抱有不劳而获想法的教师,领导干部以及备课组长的监督作用使其迫于压力不得不积极参与到备课活动中,主动发表意见。这样就剔除了前表所反应的三种劣势策略的出现,从而使博弈保留最优策略:相互贡献、相互分享,促进教师集体备课行为得到优化。

上一篇:“高效”应成为学科教研活动的永恒追求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困境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