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生本课堂”的实践

时间:2022-10-16 09:42:44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生本课堂”的实践

摘 要: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作者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基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高中化学“生本课堂”。

关键词: 生本课堂 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

江苏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九个年头,其目标就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大量反复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言堂”,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学生只负责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被动接受知识,因此上课时注意力不能一直集中,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老师很累,学生更累。“生本课堂”犹如一股温暖的春风吹向师生,课堂重新恢复了活力。所谓“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生本课堂”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预先设置好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怎样做,就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师作为生本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己获得知识、全面提高各方面能力,做到学生自己亲力亲为,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生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可以自在地讨论,自由地表述、探究、质疑等,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学习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于生产、生活。如何在“生本课堂”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呢?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内驱力就是认知需求。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乐于创设认知需求的重要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学习信息中,让他们感知学习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诱导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主动探究,激发探究的脑动力。因此,教师要是一位重要的“引路人”,好的教师要善于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情境,营造和谐氛围。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这一节课中,我们先通过《舌尖上的中国――“黄酒的酿造”》的视频引入,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简单了解粮食制取酒精的过程。乙醇除了做酒精饮料之外,又有了新的用途,展示图片,开发利用乙醇汽油作为动力燃料。乙醇为什么有这些用途呢?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乙醇的性质。创设的情境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以上对话,学生思考,产生疑问,以此为背景,引领学生思考、探究。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及探究的目标去感知新知识、内化新知识。

二、感悟规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生本课堂”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干”,倡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学习探究,感知科学事实规律,达到的良好效果是我们不能预料的。多次磨炼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一定能提高,同时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乙醇的结构时,让学生根据碳四根键、氧两根键、氢一根键的原则,自己搭建球棍模型,搭建出那么为什么有人醉酒后会感到不舒服呢?乙醇与氧气反应能否转化成其他物质呢?教师要提出明确的探究目标:观察乙醇的催化氧化,你能发现其中的反应规律吗?让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感知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原理,观察并感受铜丝的颜色和乙醇气味的变化。这样,学生在明了探究的具体目标后,展开积极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探究,可在同学质疑问难处探究,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究,也可在求新、求异、求变中探究。最后学生归纳出以下探究的结果:Cu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乙醇与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了新物质乙醛。乙醛进一步催化氧化可以变成乙酸,这也是“酿酒成醋”的原因。阅读课本P74资料卡片,思考交通警察检查司机是否酒驾的原理是什么,体现了乙醇的什么性质?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生本课堂”中的合作探究通常有两种组织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组织方式。这两种方式:一是生生合作。一般4―6个学生一小组,组内有组长,每个成员各有分工:记录、动手操作、发言等。组内合作,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师生合作。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参与到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对话、辩论,在关键疑难处加以引导及点拨,给予及时帮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会学得主动,学习兴趣会随之提高,自信心也必然随之增强;还能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良性竞争,从而获得双赢。同时,教师的适时参与能使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

四、评价激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一阶段是前三阶段的激励和评价,也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这也是检测学生和教师活动的依据,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同时查漏补缺,综合运用和提高,也是进一步内化的过程。评价措施能激励学生,使学生知道,这一节课的收获颇多,汗水没有白流,促进以后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如在归纳“乙醇”的性质后,笔者提供了以下练习:

1.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摇?摇?摇?摇)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

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

2.能够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摇?摇?摇?摇)

A.金属钠?摇?摇?摇?摇B.无水硫酸铜?摇?摇?摇?摇C.无水氯化钙?摇?摇?摇?摇D.浓硫酸

3.乙醇结构与性质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摇?摇?摇?摇)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中的羟基可以和钠反应,同样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4.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分别再将其放入下列溶液中,取出洗涤、干燥后质量没有变化的是(?摇?摇)

A.水?摇?摇B.乙醇?摇?摇C.醋酸?摇?摇D.硫酸

练习结束后,应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可由教师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再由教师补充。

“生本课堂”能否获得实效,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怎样参与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改变机械的、枯燥的课堂教学的现状,让课堂生机勃勃。每一步探究应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要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就可以使“生本课堂”的教学进入理想境地,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探索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生本课堂”,是每一个有理想的教师的心愿,我们更应该主动践行。希望每个教育人都能不懈追求和勇敢探索,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本化,力争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让课堂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1999.8.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初探 下一篇:浅谈数学史在概念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