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辅音错误研究

时间:2022-10-16 08:58:21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辅音错误研究

[摘 要] 随着外语教学的注意力逐渐向听说倾斜,语音教学成为课堂教学和实际交际的焦点,但相关的历时研究和基于大型语料库的研究还不多见。运用《中国大学生口语语料库》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大学生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发音错误的倾向性,分析了其内在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 辅音错误;语料库;倾向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32-04

0 引言

随着外语教学在国内的不断普及,关于英语语音习得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从最初单纯的中英两种语音系统的对比和经验总结式的研究,已经发展为依据不同语言学理论、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不同层面深入研究的多元时代。尤其是近20年间,多种现代语音学、音位学、语音习得理论和研究方法逐渐运用到国内语音习得研究的各个方面,同时,运用这些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的实证和实验研究也逐渐增多[1-3]。

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常见的辅音发音错误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探究了COLSEC中涵盖的辅音发音错误,即错误频率、错误类型、错误分布及性别差异,旨在发掘常见辅音错误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1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自从Selinker提出中介语理论之后,国外对于中介语语音体系的研究就成为了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虽然在一些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差异,但是中介语音系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所具有的独特性,已经被很多学者接受并认可[4-7]。在探讨中介语发音规律的研究中,对比分析方法逐渐被错误分析方法所取代,但对比分析法作为最基本的语言比较研究方法,还一直被沿用至今[8]。

国内中介语音系研究的基础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的中英语音对比研究,到九十年代达到一个高潮,涉及到了两种语言在语音各个层面的对比[1]。随后,运用不同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加[9-11],使用大型语料库数据进行学习者中介语语音习得规律分析的研究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出现[12,13]。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中介语语音系统的规律性做出了阐释,也是中介语语音研究不断发展的表现。然而,运用语料库进行中介语语音方面的研究从总体数量上并不多见。本文运用COLSEC,通过统计大学生英语辅音发音错误的数据,尝试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辅音发音错误的规律性及其根源。

2 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的现象与问题:(1)辅音发音错误的倾向性;(2)辅音发音错误的分布规律;(3)辅音发音错误的性别差异;(4)发音错误的成因。

2)研究对象。本文使用杨慧中教授等创建的COLSEC中的原始语料,对三届在校大学生302组共926人的辅音发音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和武汉三个城市的大学生,其中男生277人,女生649人。

3)语料库及研究方法。杨慧中教授等创建的COLSEC,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英语学习者最大、最权威的有声语料库,其涉及面广,内容全面,语音错误标注详尽,使用该语料库进行语音错误方面的统计与研究更有说服力。

对语料库中的原始数据,在对所标注数据中的单音发音错误分类后,排除了一些标注不清或者不具有分析价值的标注、一些非典型发音错误和误读现象后,首先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从中发现辅音发音错误的一般规律,然后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进一步探讨发生辅音发音错误的内在根源。

3 数据分析

3.1 错音频率的倾向性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辅音发音错误频率按辅音类型划分最高的是边音/l/,虽然英语中边音只有一个,但其在所有错音中居首位,有156人次。其次是摩擦音,但因为英语中归入到摩擦音的单音有9个,相比之下这些音的错音频率只有/v/、/ /、/亢z/高于边音/l/,分别为213、198、178和160人次,其他单音的错音次数都明显减少。其他类型辅音错误类型依次为通音、鼻音、爆破音和破擦音。按照单音发错音的次数计算,次数最多的是摩擦音/v/,其次分别为/ /、/亢z/,全部为摩擦音,再次分别是鼻音/n/,通音/w/、/r/和爆破音/t/。

3.2 错音分布

为了进一步发现单个辅音错误在发音位置上的规律,笔者对每个辅音错误在词首、词中和词尾的三种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只有三个单音/ ,/的词首错音明显多于其他单音,其他辅音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位置分布趋势。当然,这些数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说明问题,还要考虑这些辅音本身在英语单词中不同位置出现的频率。例如,/w/这个音主要出现在单词开头,而很少出现在单词末尾,还有像/ /不出现在单词词首,/j/不出现在单词末尾,因此这些音对应的分布数据不具备典型性。但总体来看,学生在发某个单音时如果出现错误,在词首、词中和词尾三个位置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

3.3 性别差异

根据本研究所有辅音错误数据显示,男生平均错音数量为1.98个,女生平均错音数量为1.56个,不具备典型性,可以说男女生在辅音发音错误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4 结果与讨论

1) 从单音错误频率较高的辅音类型来看,摩擦音和边音最多,而这些摩擦音多数(/ /、/俊/z/)是汉语辅音中缺少的,从这些音的错音类型上看也比较分散,错音类型分别为6种、9种和8种,这说明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这些汉语语音中没有的辅音时还存在问题,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音发音的正确方法,尤其是在会话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发音错误的类型也成离散状态。这种现象从通音/r/(错音种类8种)和边音/l/(错音种类7种)错误类型较分散的情况也可以看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英语语音系统的规律性和与英语拼写相结合的辅音发音方法及其规律不甚了解。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音系的辅音系统辅音数量更大,因此有些音是汉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的,学生极易用相近似的汉语单音替代,这种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错音类型与原辅音比较的数据显示,英语中的一些摩擦音容易被相近的汉语摩擦音替代,而浊爆破音则易被其对应的清音替代。前者是由于汉语语音中缺少这些音而产生的替代现象,而后者则是由于对英语辅音中清、浊辅音对立的这种典型现象不了解而造成的。这些现象部分可以归结为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英语学习初期对某些语音本身的系统知识了解不够而引起的替代和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逐渐形成的僵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中学阶段学习英语初期英语教师的语音知识系统及其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14,15]。

2)从辅音错音在词内的分布和男女生错音的分布情况看,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在英语辅音习得方面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旦一个单音发音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将在所有的位置以错误的发音形式出现。这种情况的普遍性说明语音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问题。国内外语教学在几十年前就提倡听说领先,但是作为听说环节最重要的语音知识与能力无论在哪个层面的教学却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作为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大学生群体依然在此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确实是外语教学及其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

5 结论及建议

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COLSEC,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常见的辅音发音错误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探究了COLSEC中涵盖的辅音发音错误,即错误频率、错误类型、错误分布及性别差异,分析了常见辅音错误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最易产生语音错误的辅音为边音和摩擦音;(2)错误辅音通常与源辅音属于同种辅音类型;(3)某些辅音的语音错误趋向于出现在词定的位置,但总体来看错音分布没有明显的倾向性;(4)性别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辅音发音影响甚微;(5)英语学习者辅音发音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忽视语音规则限制等。上述研究成果对外语学习及教学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结论,在英语语音教学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英语教师语音素质的培养及相关研究。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教师)的语音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但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我国英语教学迅速普及,英语师资的需求加大,但相关的师资培训跟不上,造成基础阶段合格的英语师资缺乏、中学英语教师的语音素质不高的普遍现象。另外,在教师发展的研究中,针对教师语音水平的研究相对缺乏;(2)不同阶段适当强化语音训练。语音作为一种语言最直接、最表面化的表现形式,在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是语言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相应地进行语音教学。在初级阶段应主要让学生模仿,了解拼读规则,了解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中单音发音的不同特点,以掌握英语发音的特殊规律性。但到中、高级学习阶段,尤其是大学阶段,应该适当增加语音系统知识的介绍,结合语言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从知识体系的角度了解英语语音系统与汉语语音系统的差别,达到避免僵化的目的;(3)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音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关于学习者语音意识方面的重要性、达到语音教学的要求并切实提高学习者语音水平,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6]。要提高学习者的语音意识,教师对语音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也至关重要,教师本身语音意识的提高是基础,结合自身语音水平的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语音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菜君梅.国内汉英中介语研究评述[J].外语教学,2006,(1):35-43.

[2]许高渝,王之光.论二十世纪我国的汉英语音对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50-55.

[3]王立非,孙晓坤.国外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进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25-29.

[4]Ioup G.“Exploring the role of age in 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A]// In J.G.H. Edwards & M.L.Zampini(Eds.), Phon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2008:41-62.

[5]Major R C.Foreign accent:The ontogeny and phylogeny of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M].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5.

[6]Selinker,L.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New York: Longman Inc,1995:259.

[7]Yavas M.Final stop devoicing in interlanguage[A]//In M. Yavas(Ed.),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San Diego, CA: Singular,1994:267-282.

[8]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9]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陈乾峰,二语韵首塞音和流音辅音群习得的优选论分析,2008:1-7.

[10]马照谦.中国EFL学习者语音感知的功能音系学分析[J].现代外语,2007,30(1):79-88.

[11]王鲁南. L2语音语际迁移的多维解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8-12.

[12]程春梅,何安平. 高级英语学习者口语音段错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3):38-42.

[13]杨慧中,卫乃兴.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建设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4]杜晓梅.初中英语教师语音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教学研究,1998,(4):255-256.

[15]赖丽华.中学英语教师语音现状分析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0,(12):172-173.

[16]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1):56-64.

上一篇: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策略探讨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爱心文化建设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