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理论及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16 08:43:59

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理论及应用研究

摘要:城市公建项目建设引发的大量新增交通需求导致了道路服务水平下降,带来了很多交通问题。为了缓解项目投入使用后对交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交通压力,必须分析和评价项目对其周边路网交通负荷的影响,提出缓解对策。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理论及应用进行研究。

关健词:城市公建项目,预测模型,评价指标,交通组织

中图分类号: C91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交通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1988年由ITE的技术委员会推荐的交通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拟开发基地的土地使用状况和区域用地现状分析;现状的和未来的交通系统分析;预测拟开发基地外的交通量,包括综合交通规划或相关数据、年交通量增长率、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已知的地点特性的发展变化等方面的分析;预测开发基地产生的交通量,包括确定分析的高峰时段、确定出行生成单位和生成率、估计由于地点开发产生的交通量、出行的分布划分和分配等;以服务水平分析为主的交通分析,包括确定开发地点内外的交通量、V/C评估、确定通行能力不足的地点、确定相应的安全限制条件等;针对道路和出人口的改进,包括外部道路系统的改进、内部道路系统的改进以及对运行特征和改进费用的评估等。

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基础理论

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特点

城市公建项目范畴界定是判断项目交通影响范围,选择项目交通出行参数,确定项目交通交通方式划分,选择交通影响评价的判别标准的基础。由此可知,对任一城市公建项目而言,分析项目类型是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起点。由此,本文在对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之前,首先从明确城市公建项目的定义以及本文研究的城市公建项目的范畴入手。由大型公共建筑的定义可知,公共建筑一般指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

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

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是从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运用通供需分析预测公建项目生成的交通流量,提出交通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公建项目对城市交通的压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通过利用预测理论和数学方法对影响阈值、研究范围和交通需求等内容进行分析,而且还需用经济理论对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和交通影响费进行研究。

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研究范围的确定

交通影响评价中范围一般指的是交通影响评价研究范围和项目的交通影响范围两个方面,其中项目的交通影响范围包括在交通影响评价研究范围内,而影响范围的确定与交通影响阈值有关。在交通现状调查和项目交通需求预测之前,需确定拟开发项目周围的交通状况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区域作为交通影响评价研究范围。为了既节约成本又能够使预测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必须考虑选择研究范围确定方法的合理性。

三、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范围内的交通现状分析

为了对交通影响评价中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设计,必须详细了解公建项目的布局情况,包括分析公建项目内部交通系统布局和对外交通系统布局两部分。公建项目内部交通系统是指主要为内部交通服务的各类道路、停车、货运等交通设施。为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时能准确评价公建项目内部交通组织的合理性,需要全面了解这些交通设施的几何尺寸、设置数量和位置等情况。公建项目对外交通系统主要指将公建项目与外部区域连通起来的交通设施,包括交叉口和道路设施、公交设施、停车设施等。为计算和评价这些设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需要对这些设施的几何尺寸、设计车速等设计指标进行调查了解,同时还要对这些设施的设置数量、位置等进行调查统计。

由于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年限需要在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后根据项目特征来确定,而且项目交通量预测与项目的使用功能、类别、规模等直接相关,所以应在交通影响评价初始阶段就要了解项目建设方案中进行交通影响评价需要的内容,如项目的动工时间、竣工时间、项目投入使用时间、项目的使用功能(如商场、交通枢纽等)和类别(如交通枢纽有一级、二级之分)、规模等。

总之,对公共建筑而言,项目的用地性质(即公建用地)、建筑面积、容积率、配建停车位以及建筑总平面图等资料十分重要,这些是今后进行项目交通量预测和项目内外交通组织的必要条件。

四、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体系

1、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建立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体系是为了能够评价公建项目交通影响程度,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并对项目改善方案提供依据。

l)系统性原则

土地开发和交通环境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系统内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对交通的影响,指标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地反映系统的整体状况和性能,避免以偏概全。

2)可操作性原则

确定交通影响评价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交通影响评价后期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指标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结构简洁、明确,便于统计和量化计算,各指标值应尽量相对易于获取。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反映了指标的敏感程度,即须考虑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及其影响,合理选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选用的指标只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才能客观地反映出项目对交通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改善改善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4)协调性及独立性原则

由于可选的指标较多,所以选择指标时应考虑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重复和冲突,实现指标体系的最优。且,指标间的独立性也较重要,否则对权重的确定带来困难,还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5)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建立应当满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使指标具有较好的可度量性,能更加客观的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的特征,有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2、城市公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选取交通影响评价指标的原则,在确保能较全面评价项目对整个区域交通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城市公建项目评价指标。公建项目对影响范围内的交通影响是由项目生成的交通量引起的,但是考虑公建项目对区域的交通影响程度不能局限于项目的规模和生成交通量的大小,还应考虑影响范围内所能提供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情况。即公建项目生成的交通量对周围交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供求关系上。如果交通供给能力能满足需求的话,即使项目生成的交通量大,项目对交通的影响程度也是相对较小的;相反,如果交通供给能力很小,项目生成少许交通量都有可能造成交通瘫痪,那么项目对交通影响的程度就相对较大。所以,评价指标的选择就是找到公建项目与影响范围内交通设施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郑连勇.城市交通影响评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王殿海.交通系统分析[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1

作者简介:

姓名:韩阳出生年月:1988年4月性别:女籍贯:吉林工作单位: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交通工程

姓名:杨东豫出生年月:1984年10月性别:男籍贯:河南工作单位: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市政工程

上一篇:把能力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第一位 下一篇:公路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