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10-16 08:22:51

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论文

(一)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1)加强课程建设。为更好服务社会助推国家经济建设,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和优化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一些有明显优势特色、行业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也可以和企业专家共同合作编辑校本教材等等。(2)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大力推广使用以多媒体、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要将教学课件、录像等资料上传到职教新干线上共享,带动其它专业、课程的建设并以此加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3)加强工业中心建设。学院2014年新建现代化工业中心,面积为30000平方米,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有100余间实验实训室,用于学院化学化工类主体专业建设。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比率到达90%以上,有助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校企共建“双师型”队伍。

(1)师资力量。目前学院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6名,省级专业带头人3名,国内访问学者20余名,专任教师322人。从结构上看具有正高职称教师总数的3.42%,副高职称占教师总数的33.23%,具有中级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30.43%,具有初级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35.09%。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124人,占教师总数的38.51%。“双师型”教师152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0.23%。2013年新引进博士生3名,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2)师资队伍培养。学院非常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比赛活动,有力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自2010年以来,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多项。2014年湖南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院囊括了所有奖项,获团体一等奖。自2011年开始,学院先后选派了50多名专业教师到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进行培训与学习。学院制定了《专任教师“一年一月一线”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关于人才引进的管理办法》等文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到企业实习、实践,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学术交流、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鉴定,以取得相应工种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主体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

(三)校企同台竞技,融入企业文化。

(1)强化意识,搭建校企竞技平台。为强化师生共同参赛意识,拓宽其视野,学院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理念,把校内外各级各类竞赛变成师生与员工交流切磋、取长补短的平台。学院每年举办技能节,技能节从每年4月份起至12月结束历时9个月。技能节活动开展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充分利用学院教学场地与教学设施,承接省、市、企业各级各类技能比武或竞赛活动,策划创办校企同台竞技活动,让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在同一平台进行技艺切磋,共同交流学习,在具体的技能训练、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2)营造奋发进取的竞技氛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对接石化产业提升办学内涵,以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营造了浓郁的竞技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学院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活动获省级及以上团体竞赛奖72项,其中,获部级团体一等奖9项,部级二、三等奖19项,省级一、二等奖22项;近400名学生分别获得省级和部级技能竞赛名次或奖项,数十名学生通过竞赛获得技师资格;26位老师获得省市级以上“优秀指导老师”的称号。学院推行实训教学6S管理模式,每年举办技能节活动,建立校企“同台竞技”和竞赛管理制度,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打造技能竞赛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等项目分别获2010、2011年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年我院党委书记张孝理教授主持的《职业技能竞赛融入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学院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一方面磨炼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了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为其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质量工程,对满足我国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职院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负有艰巨而光荣的历史责任。

作者:黎璞琛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电子科学人才培养论文 下一篇:图书馆人才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