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饮食文化内涵的菜肴英译水准提升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6 08:04:46

基于饮食文化内涵的菜肴英译水准提升策略研究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式菜肴的命名也丰富多彩。美食配美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其菜名浓缩了博大精深的烹饪技艺和地方特色,折射出中华绚丽多姿的饮食文化。因此,一份优秀的中式菜肴的翻译,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在旅游中日益显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译方法饮食文化烹饪技艺英译原则翻译策略

1中式菜肴的命名方法及其文化内涵

1.1常见的命名方法与文化特点

中式菜肴选料丰富,技艺精湛,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养俱全。根据菜肴不同的品质要求,会使用不同的刀法和技巧,加工后的原料会呈现各种丝、丁、片、条、泥等不同的形状。

1.2特别命名方法与文化特点

2中式菜肴英译的方法和技巧

2.1直译法

直译法即写实法,中国菜肴大部分都可以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直译法可以直接译出烹调方法、原料、辅料、调味品、味道、形状等菜肴元素。

2.2意译法

意译法即写意法,趋吉避讳、去俗求雅的文化心态是写意法菜名命名的心理基础,它注重“性、音、意”方面的意境美,往往可以激发食欲、耐人寻味。

通过谐音、同音寄意抒怀的菜名:如,“三元及第”的“元”与“丸”谐音,“绝代双骄”的青椒炒红椒的“椒”与“骄”谐音。

通过形态相似类比象征的菜名:如,“步步高升”指乌竹笋炒排骨,“青龙过江”指空心菜汤。

2.3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把菜名的中文名字用拼音译出,这种方法既简洁直接也很有特色。在美国和欧洲的中餐馆中,中文菜单翻译英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音译”。音译法保留了一些“中国味”,得到普遍的认可,常用于翻译中国特色饮食。

2.4混合法

有些菜名带有历史人名、地名、典故等,若用单一的方法将其译出,略显直白,缺少文化气息。此时用直译和意译、意译和音译等相结合的办法,先直译人名、地名等,而后加以注释,或口头解释,既通俗易懂,又能体现其文化内涵。

3现有中式菜肴英译的不足

尽管中式菜肴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但翻译起来必须谨慎。如果不参照中国菜谱翻译的一些原则,直接按照字面进行翻译,则会让外国游客产生误解。

4提升中国菜肴英译准确率的建议

4.1中式菜肴英译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4.1.1中式菜肴独具特色,难以有标准统一的译法,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即使是同一菜肴,也有多钟英文译法。如麻婆豆腐,可简化译为tofuSichuanstyle也可音译为Mapotofu。因此对于菜肴的英译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翻译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集思广益,方能得出更多更好更恰当的翻译方法。

4.1.2菜肴翻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理解和表达。正确翻译中式菜肴的前提是充分理解。中式菜肴原料丰富,来源广泛,在原料上不可望文生义,如荷兰豆不可译为Hollandbean,因其并非荷兰土产,跟荷兰没有任何关系,英文名实为gardenpea或snowpea。中式菜肴的烹饪丰富种类繁多,工序复杂,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具有基本的烹饪常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专业人员咨询来充分理解。

4.1.3译者应该具有跨文化意识。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中国人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往往由于本族文化和等原因对一些食物有所忌讳,如猪肉、动物内脏、野味等。此时译者更要小心谨慎,尤其要注意那些根据联想意义命名的菜肴,以免使人不知所云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2中式菜肴英译可采取如下的翻译策略

4.2.1普通菜肴的英译策略。普通菜肴英译时多直接采用直译法、音译法进行翻译,同时应该删除表意重复和冗余的词汇,简化必要的美化或表情词汇。但对于传达核心信息的词汇,应当准确完整保留。

4.2.2与菜品创造者或历史典故有关的菜肴英译。涉及历史典故等菜肴背景故事的内容,应该坚持简明清晰的原则。对于不重要的人物和地名及无关的细节信息,应去繁就简,但对于在菜肴的发明演变中起重要作用的著名人物,应在直译之后加一个简短的背景说明,以便食客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

4.2.3以动植物命名或有美好寓意的菜肴英译。外国食客品尝中国菜肴的同时也是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而每一道中国菜的背后都有很浓厚的文化韵味,菜肴英译时不可以摒弃菜名中美好的形象和韵味,仅让外国客人对菜肴的理解停留在菜名的表象文化上,是不可取的。

4.2.4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菜肴英译。意译的菜名除了要让客人了解菜的原料及口味之外,还应保留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如果只注重菜品的实际意义,而摒弃了其中所含的文化精华,对于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来说无疑是一大遗憾。

参考文献:

[1]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3(11).

[2]张恩来.中国典故菜[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

[3]周芳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8-19.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3-45.

上一篇:浅谈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下一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