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历史题材杂文

时间:2022-10-16 08:02:02

说说历史题材杂文

现今的杂文与历史上的讽谏、廷诤等有相似的作用。我所说的“历史题材杂文”,就是说古论今,以典章、史籍、诗赋、词曲、笔记小说之类为底色蓝本,敷陈妙漫,云卷云舒,暗浇块垒,警世醒人。

应当说,这类文章在杂文中占有重要位置,独树一帜,形成峰派,历久弥新,代有人出,读来心旌摇曳,令人赞叹不已。仅凭记忆,不免挂一漏万,列举一些改革开放之后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家,如黄裳、牧惠、邵燕祥、曾白融、杨子才、王春瑜等,他们所写的历史题材杂文,当然是比较好的作品,读起来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杂文多奇文怪文,也有美文,好的历史题材杂文就是如此。此类杂文,正是作者出入历史、观察现实、深邃思考的结果。不过观点的表露,散见于字里行间而已,也最耐人寻味。

历史题材杂文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长期以来颇有影响。记得二十五年前,即1987年,我作为《北京日报》与北京市杂文学会合办的“北京杂文”版首任编辑,编发邵燕祥的杂文《怕说红楼》,初读不禁叫绝,文章居然可以写成如此!如果说他的《“娘”打儿子论》主要得益于其慧眼独具的话,那么此篇足见他的读书功底之深厚和擅作引类连发之想。同事李乔2005年所出版的著作《人在史中》,选五十余篇历史题材杂文,发思古之幽情,砭当下之时弊,篇篇精彩耐读,至今仍不觉过时。

这也难怪,当今历史题材杂文和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刘勰所说的“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是很有见地的。杂文确如鲁迅所言“古已有之”,代代因袭,各领,传承至今,影响甚大。千年文化,万卷书章,为今天的历史题材杂文创作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或可言之,目下此类杂文,于杂文当中堪称“独树一帜”,由此方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自不必说,历史题材杂文难写,难免有些泛泛应景之作,好的历史题材杂文更是难得。据我所知,很多优秀的历史题材杂文,其实是大方之家皓首穷经、苦研治学的“边角余料”。这些饱学之士将研究学问、著书立说之外的知识,用于杂文创作。这样写作对于他们来说,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而对一般我等,自是难学,也劝年轻作者,量力而行。只是今年元始,我又重操旧业,兼职《北京日报》“杂文专版”责编,心有不甘,搁笔二十余年后再行写作,即《杂文选刊》本期所收《警惕如此“帮衬”》,以期抛砖引玉,如此而已。

(作者系《北京日报》杂文版责任编辑)

上一篇:被骗者与骗人者 下一篇:迟到的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