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体会

时间:2022-10-16 06:51:04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体会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培养数学精英的教学,而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人文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不是以培养数学精英为目的,而是让全体学生活动不同的发展,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智慧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数学课程的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课程的数学和作为科学研究的数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所学的数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再是数学知识的机械被动地承受者,而是有情感、有灵性、有创造力的鲜活生命体。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构建起知识与情感和谐共生的人文课堂。

一、积极构建充满人文性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除了知识交流以外,还有一条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渠道,而且直接影响这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知识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施中存在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努力各该陈旧的教学模式,活化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及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让他们在学得知识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浓郁的人文关怀,逐步培养良好的人格,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用纸折出1/2,当时有一个学生折出了1/4。在引导学生辨证、解析清1/2后,吴老师没有忘记折出1/4的那个学生,而是凭借这个意外的插曲,把课堂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她让学生把折成1/4的纸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这张折纸表示什么意思呀?”。学生自己述说:“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教师写出1/4,并让学生齐读四分之一。教师总结:“刚才老师叫折1/2,他却折了四分之一,对这件事大家怎么看?”生:“我认为他的做法很创新。您只教我们折二分之一,他超出了您所教的范围,折出了四分之一”。生:“他的想法比我们超前,捷足先登”。吴正宪老师动情地总结说:“你叫什么名字?”生:“王文涛!”,师:“我要深深地向你鞠一个躬,我真佩服你。王文涛先前已折出了1/2,后来又折出了1/4。像王文涛这样的学习,就叫创新性学习。王文涛折出了1/4,你们的手痒不痒啊!”学生马上迫不急待待地动手折起了1/4、1/8、1/16、1/32等等。吴老师向学生郑重地行了一个鞠躬礼,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与尊重,让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功感。和谐课堂人文性的凸现,有力地促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活化教学内容,构建充满人文性的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材内容,把枯燥的数字和符号变成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鲜活内容,让教材内容更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容易地快乐地接受知识。如教学人教版第七册“认识几分之几”的内容,教材以简练的文字呈现了教学内容:“把一个饼平均构成两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3。”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干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同学们,你们的父母都特别疼爱你们,每到你的生日,父母总是很高兴地给你们买很多礼物,庆贺生日。你们想过怎样给父母过生日吗?怎样过呢?”学生纷纷发言,表示父母为家庭辛勤劳动,自己应当理解父母,并为父母庆祝生日。教师适时引导:“我班的李志文同学,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在母亲生日那天,给妈妈买了一个生日蛋糕,送给妈妈一个惊喜。让爸爸、妈妈很感动,直夸志文同学是个好孩子,过生日时,李志文同学亲自把蛋糕平均切成两块,一块送给爸爸,一块送给了妈妈,请问同学们,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教师用课件展示每人吃了平均分成的两块中的一块,叫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再让李志文同学接着述说那天过生日的情景:“爸爸、妈妈都没吃蛋糕,而是把蛋糕放回,并说,我们一家三口人,互敬互爱,不能少了宝贝儿子,于是妈妈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三份,我们每人吃一份。教师再用课件展示切成三块时的情境,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一份就是三分之一,表示为1/3。教师把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同数学知识紧密链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受家庭的温暖,接受了思想感情的熏陶,增强了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和家庭责任意识,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三、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实施人文性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课堂化,让数学为生活服务。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实际应用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实现真正的教育。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广泛应用数学知识,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体验和接受人文性教育。如学习了小数四则运算后,让学生走进生活计算自己的家庭收入,计算自己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消费情况,在数字的统计中接受人文性教育。如让学生计算在一周之内、一个月之内自己买零食、冷饮的花销,上网、打游戏的费用,一袋零食1.5元,一支冰淇淋1元、2元,每月上网吧的费用大约在20元,让学生再回家问家长各种粮食的价格,计算一下自己浪费了多少父母的血汗。学生通过计算,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尊重父母的劳动,珍惜每一分钱,学会合理消费。

总之,良好的人文教育使学生更加与同学、与家庭、与社会和谐相处,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教育教学目标。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果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师生的有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