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校园隐性形态文化的建设

时间:2022-07-20 12:05:40

论大学校园隐性形态文化的建设

摘 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特色文化,历来受到重视,而校园隐性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本文就校园隐性文化的重要性、作用及建设方法作阐述。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隐性形态 显性形态 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营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各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好的校园文化在教育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校园文化可按表现形态分为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的文化,两者构成校园文化的总和,形成不同学校的特色。显性形态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控制行为、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的作用。隐形形态的文化(即学校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管风,是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根本,是校园文化蕴涵的力量和涵义。校园隐性形态文化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因而也是校园文化的表现。

校园显性形态文化和隐性形态文化同样重要,但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建设校园的显性形态文化,使得校园文化的建设停留在肤浅的、表象的层面上,忽略隐性形态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显得有形而无神。本文就校园隐性形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用及建设方法作阐述。

一、校园隐性形态文化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时期,大学内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和信息的网络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社会上鱼龙混杂,大大影响他们的思想品质;各种信息充斥当代的大学生,使得部分大学生失去明确目标,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空虚的网络游戏,耽误学习,甚至休学;一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恋爱关系,由于失恋有的精神抑郁,甚至出现自杀现象;还有的学生行为不端正,出现偷窃现象。当然所有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原因,但据相关资料显示,也和学校的思想教育不到位有一定关系,特别是校园隐性形态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隐性形态文化恰恰是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根本。

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校园文化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校园隐性形态文化的建设。校园隐性形态文化是真正无声无息对师生员工发挥潜移默化作用的校园文化部分,在无形中告诫人们如何自律,是较显性文化更深层次的校园文化部分,虽看不见摸不着,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隐性形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同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

二、校园隐形文化的作用

校园隐性形态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藏于各种显性教育的背后,也隐蔽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潜移默化地感化和熏陶学生,让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状态中接受着各种载体的隐性影响,潜移默化地内化成特有的习惯、觉悟、信念和精神,这种长期的校园隐性形态文化会成为一种精神,形成一所大学所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

1.导向作用

不同学校在办学宗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性,都会使得不同学校的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思维言行等方面不同,从而形成特有的校园隐性形态文化。这种隐形形态的文化使校园内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价值导向,校园里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校园气氛、教师言行等都在无声无息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同一校园内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发挥巨大的同化和导向作用[1]。

2.激励作用

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校训、校风、校徽、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名人名言等,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文化,长期就形成校园隐性形态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科学追求等方面的认同,产生共鸣。校园隐性形态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们的行为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矢志成才,为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机会和舞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增强学生敢于面对磨难和失败的勇气,激励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人格塑造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营造一种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在塑造学生的心灵和形象时,把校园精神的深刻内涵渗透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内隐的,而人格成长所依赖的条件是只有渗透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渗透教育就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人格成长规律及环节,循循善诱地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展开。校园文化建设经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把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意识通过显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隐性的精神文化反映出来并将其内化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思维和行为之中,校园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氛围中会塑造出继承优秀历史的校园文化传统及与时展相适应的人格。

三、如何建设校园隐性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的高度建设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设计中,要特别注重显性形态文化建设和隐性形态文化建设并重,把握好整体的同时要突出本学校特色。

校园显性形态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规章制度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如果在优美的环境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名人雕塑,催人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名人名言等,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潜在的、规范的育人功能更显著,有利于陶冶高雅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2]。

隐性文化正是在这些显性文化的长期灌输、强化、渗透中形成的。显性文化推动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又反作用于显性文化,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由环境入手,强化制度,提出校训口号及明确学校发展的远大目标,建立导向机制,严格要求,落实检查,循循善诱,在“育”字上下工夫,倡导、强化、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必然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同时把中华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体现在校园文化中,这是校园隐性形态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切忌建设之后又管理不善,教育不到位,造成自由发展、松散无格的校园文化形式,一旦这样的校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不但起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得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弱化、基础文明素质较差、功德意识不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3]。从长远看,这样的教育效果将给我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

校园文化是一个微妙的教育领域[4]。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向上、有朝气、有品位、学习型、创新型的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庄可.校园文化的隐性形态和新发展策略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7(8):162-164.

[2]皮海峰,张丽超.德育视域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64-65.

[3]王德祥.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31-32.

[4]朱冰.校园文化:微妙的教育领域[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1):149-151.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下一篇:凸显技能培养,展示个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