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与相应措施

时间:2022-10-16 06:32:08

电工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与相应措施

[摘 要] 针对电工实验的特点,从人和物的方面分析了当前电工实验中安全问题的几个隐患,并从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实验过程严格把关、制定安全规范、做好仪器的安全和检修等针对性地给出了消除安全隐患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电工实验;学员;安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M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143-2

电工实验是我校多个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针对本科和士官学员的不同课程如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等都会涉及到实验课程,实验中需要用到交直流电源、各种仪器仪表、实验电路板和配电平台装置设施等。通过电工实验能够巩固所学的电工理论知识,培养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潜力。由于学校现有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后勤士官学员,对于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他们来说,实验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学员本身在部队接触电方面较少,实践能力较差,教学过程中,安全问题总是在困扰着教员和学员,影响了电工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确保在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影响实验教学的几个安全问题

造成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者的人为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素质差,对电路分析、电工基础、电机学、电机控制以及电力拖动等电工实验操作的安全标准不熟悉,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人身和仪器等安全问题不重视;有的学员由于缺少操作经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误操作和接线错误,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对人身和实验设备带来较多的安全问题。例如:做三相交流电实验时,当采用星形连接时,输出线电压应为220V,如果学员将调压器调到380V,灯泡就会烧坏;而当采用三角形连接时,线电压与相电压相等,都为220V,如果学员不注意电压的调整,使线电压超过了220V,从而使相电压超过了负载的额定电压;有的学员在三角形连接中,又接一根中线,这将导致电路严重短路;做日光灯实验时,误用电源去测电感、启辉器两端的电压,造成电源短路,8A保险管烧坏;接镇流器、日光灯、启辉器的顺序接反了或将本来应串联在电路中的镇流器并联在了电路中,都会使日光灯烧坏。

(二)实验设备的安全隐患

电工实验教学设备,正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复合型、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也促使设备厂家不断加大设备的安全技术含量,以适应实验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如对实验平台设施的各种仪器仪表加装软保护装置,对漏电、开路、短路、过量程等加装保护装置,以及对直流稳压电源采取过压、过流、过热保护等、这些安全技术措施,对方便实验操作、保护人身与设备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提高设备安全性的同时,也失去了经典的接触,如实验过程中的许多手工焊接、排查、测量、计算等环节,均被不断地删改、简化,甚至取消。这种正负两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提高了设备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学员的动手机会,增加了设备价格和实验成本。

(三)管理方法上的安全隐患

维修、维护与保养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保持、提高工作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由于做电工实验的专业班级较多,仪器设备使用频繁,故障发生也较多,因此做好维修保养工作非常关键,科学管理是保证仪器设备使用可靠性重要条件之一,包括储存条件,使用工作条件、使用人员和维护保养等诸多方面。对于电子仪器设备,如果长期储存不用,其内部的电解电容等器件寿命会缩短,从而会降低电子仪器设备的可靠性。或者设备长期使用不检修,导线绝缘老化开裂,碰到外壳尖角处形成通路,造成漏电等隐患。

二、加强电工实验教学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实验人员自身素质

要提高实验教员的自身素质,特别是业务技术水平,学习好实验专业知识,展开定期培训。只有业务水平过硬,才能熟悉整个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掌握规律,从而保证工作安全。必须认真掌握与电工实验安全性密切相关的环境、设施、电路、工具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如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用电的安全方法、触电的解救方法等;安全问题容易发生的部位等。对学员来讲,首先要克服畏惧心理、正规操作,掌握电工仪表、电机和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树立自信心,在电工实验操作中,要胆大心细,敢于实践,谨慎操作。做好课前预习,上课认真操作。要引导学员树立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慎于安全的理念。使学员牢固掌握联接线路的技巧,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仅联接导线就需要几十根,如果不按要求联接,不讲美观,就很容易联接或联接得乱七八糟。通过电动机起动、调速、制动、运转等多种实验,特别是加强了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行程开关、按钮等控制电器的结构介绍及其使用方法的训练,来加强联接电路训练。经过几次反复联接电路,学员较好地掌握了电路的接线。

(二)实验过程全程把关

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实验设备历次试验记录,熟悉和预习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和操作步骤,了解实验方法。实验前要检查设备、仪器、仪表是否正常,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必须认真检查接线、标记量程、接地是否可靠,实验器具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予以纠正。实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应遵守先接线、后通电,先断电、后拆线的基本原则。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精力集中,特别是设备刚投入运行时,要随时注意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现有超量程、过热、异味、异声、冒烟、火花等,应立即断电,并请教员检查。在电路通电情况下,人体严禁接触电路不绝缘的金属导线或连接点等带电部位;在电机转动时,防止导线、发辫、围巾等物品卷入。实验结束后应拆除一切接地线,恢复原来接线,以保证送电安全。认真清理现场,保持试验场地整洁。

(三)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

安全管理规程是进行安全实验的保障,能够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违规违章造成的,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电工实验前,教员要对仪器、仪表的结构和操作规范作认真的讲解和演示,让学员了解有关电气设备的规格、性能及使用方法,严格按额定值使用;注意仪表的种类、量程和连接使用方法,例如,不得用电流表或万用表的电阻档、电流档去测量电压;电流表、功率表的电流线圈不能并联在电路中;电压表、电流表不能超量程使用;湿手不可接触带电体、不可在潮湿处用电器;保险丝、保险盒、开关等应按电路上实际用量来选择适当的规格等等。对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同时要按照操作规程对实验室进行严格管理,每次做完实验要做好实验记录。

(四)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购置仪器设备的过程中,应尽量选用符合安全标准、有安全认证的实验设备。考虑电工实验设备基本的安全标准是要能满足安全与实验教学要求,技术措施要不危及人员并使设备损坏降到最低程度。如果购买仪器设备技术水平要求过高或安全性能不足,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人为的不可靠因素,造成人员损伤或设备的损坏。

同时,要加强实验仪器的安全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配电系统,适当地添加接地点并与仪器外壳连接,在仪器工作台的地面铺设一层绝缘橡胶,增大人体与地面间的电阻率,或者加装漏电保护器以避免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触点现象。通过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五)做好仪器的维护和检修

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可靠性,降低由试验仪器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实验室要勤通风,保持干燥,有条件的话可安装除湿机。其目的是降低空气湿度,减小空气介质系数,从而降低分布电容的影响。仪器要常通电,减小仪器内的湿度。仪器不常使用,会引起元件加速老化,绝缘性能下降,所以应做到不常用的仪器每周至少通电半小时以上,以降低仪器内的湿度,提高仪器的绝缘性能。经常使用的仪器,容易出现电源线破损,如电烙铁,台灯等的塑料电源线,因无意中割伤或烙铁烫伤塑料绝缘而金属导线,手碰该处就会引起触电。另外设备长期使用不检修,导线绝缘老化开裂,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实验仪器的检修,如通电设施的绝缘、电阻是否合格;保护装置是否符合标准;保护接零和接地是否正确、可靠;实验平台的工作灯、信号灯是否安全;电气设备、部件和线路板的安装、连接、定位是否安全等,并做好检查记录,以确保使用时的安全、可靠等,也是避免电工实验教学中出现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三、结束语

电工实验室由于其中大量使用市电电压,包含了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需要从各个方面来保证实验正常。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实验者本身的安全意识,只有实验者从主观思想上认识到所面对的危险,其他的各种安全措施才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了足够的安全意识,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一定能夯实其操作技能,培养团队意识,使学生能够胜任各种专业实验。

参考文献:

[1]陈葵.实验安全对电工实验教学影响的思考及措施[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8,(06).

[2]张琦,李伟.电工实验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5).

[3]彭安华,张金文.电工学实验中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4).

作者简介:谭晗(1981-),女,汉族,江苏海安人,武警杭州士官学校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通信工程,电工电子教学。

上一篇: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营养... 下一篇:甲床扩大术结合V―Y推进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