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用约定来管理孩子

时间:2022-10-16 06:15:13

不妨用约定来管理孩子

主持人语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伸出小拇指,钩一钩,彼此郑重许诺:“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们,我们的上一辈,甚至上上一辈,小时候估计都曾玩过这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说明,“约定”早就存在于孩子们的生活中。行为学家将“约定”定义为“行为契约”,即约定和承诺。我们说,约定是商讨,体现的是一份尊重;约定是告知,体现的是一份承诺;约定是规则,体现的是一份责任。在亲子生活中,家长不妨跟孩子来个“约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凡事与孩子商讨,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畅通亲子交流,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相处更融洽,相互更尊重、更信任。

用约定帮孩子自律

(谭女士,30岁,保险公司职员)

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巧妙地运用“约定”这种形式,能帮助孩子自我约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管教女儿小鹭时,就喜欢用“约定”这种方式。就说孩子起床、睡觉这样平常的小事吧,弄不好有时就会让家长烦恼甚至抓狂。我家小鹭算好的,但有段时间,不知是不是“完美执拗期”在作怪,早上起床时她事儿特别多,特别挑衣服,让她穿裤子她嫌热,让她穿裙子她又挑挑拣拣,这个不漂亮,那个不合身;袜子也要挑,哪怕是头天晚上准备好的,睡一觉起来也会不喜欢,还要再挑一双……常常把我弄得头晕、冒火。好不容易收拾停当,该出门了,她又有事了:要擦嘴洗脸,说吃豆包和面包时,把豆沙和面包渣弄到脸上了。嘴巴擦了好几遍,脸也洗了,她还是不出门,还要我帮她擦,非说没有擦干净。好多次,我们都是踩着点儿赶到幼儿园,弄得我上班屡屡迟到。一琢磨,这不行,必须改变早晨这种“混乱”的局面。于是我就跟女儿约定,早上7点钟之前必须出门,在离出门还有10分钟时先打“预备铃”——我用手机在6:50设了闹钟,一到时间就打“铃”,而且每过10分钟响一次。之前的选衣服、挑袜子之类的自我都交给她,但约定头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早上不能变。我还跟她约定了奖励规则,如果连续三天都准时出门,就发给她一个小贴画,攒够5个小贴画,就可以买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书。这样把部分自交给孩子,并结合奖励措施调动她的积极性,她早晨“出勤”果然顺利多了。“预备铃”一响,我就背上我的包并把手机拿在手上,跟她说:“我在门口等你啊,出门铃响咱们就出发。”再看女儿,真是比我还着急呀,也不要求洗脸擦嘴了,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离开餐桌,拿上自己的东西奔到门口,不等闹铃再响,我们就能出门了。

同样,让女儿按时睡觉我也“照此办理”。女儿每天洗完澡进入卧室,在睡前故事开讲之前,总要用笔记本电脑看一会儿《Peppa Pig》(英文版电视动画片《粉红小猪妹》),这个“睡前程序”必不可少。我就跟她约定,每晚只能看两到三集,大约十几分钟,但有时候她看得上瘾,就会耍赖,要求多看一两集,我从不破例给她开绿灯。我觉得,要让孩子明白,约定了就必须遵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记得有天晚上,我加班不在家,由老公照看女儿。女儿大概觉得爸爸好说话,便要求多看两集,老公不允许,说妈妈回来会批评。女儿便哭闹起来,老公哄不住,只好打电话向我“请示”:“能不能破例让女儿再看一两集?”我说绝对不行,并给老公出主意,可以跟女儿猜想一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节,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

就因为我一直坚守“约定”,女儿晚上睡觉也很有规律,我觉得这对她的发育和健康成长很有好处。

“约定”这种方式,是跟孩子的一种商量,是在征询孩子的意见后,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共同遵守,而不是大人单方面地命令孩子怎样做,这样孩子就比较乐意接受,也比较有利于以后的执行。因此,我在需要孩子自控或自律的事情上,常会跟孩子来个约定。除了以上所述,女儿买零食或小玩具方面,我们也有约定。女儿幼儿园周边有不少卖零食和玩具的摊点,小孩子难免被诱惑,女儿也不例外,曾经要求我给她买这买那的。一开始我也没太在意,给她买过棉花糖、巧克力豆、锅巴之类的小吃,还有溜溜球、陀螺之类的小玩具。可后来我就发现,一出幼儿园就买东西,变成了她的一个习惯。有段时间,每次接她从幼儿园出来,她就直奔卖玩具或零食的小摊点,不买一两样东西绝对不离开。很快,我家光陀螺就有七八个了,其实她并不怎么玩陀螺,就是跟风,看小朋友有什么花样的陀螺她也要买一个。我意识到这样不行,不但小摊点的东西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不能这么给她惯出乱买东西的坏毛病啊,怎么办?还是采取“约定”的老办法。我很认真地跟女儿讲了乱在小摊上买东西的坏处,然后跟她约定,如果能克服在小摊点买东西的毛病,每周给她买一次零食,每个月给她买一件玩具。当然也可以“换算”成其他的项目,比如适当增加玩电脑游戏的时间,或者适当增加外出游玩次数等。女儿大大方方地同意了,但刚开始还是习惯性地在小摊上摸摸看看,我没阻止她,觉得孩子有欲望是正常的,只要能学会克制就好。还好,有几次还未等我开口,女儿就说:“我只看看,不买。”然后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没有要求买东西。因为不能买,渐渐地她就没有了看的欲望,加上我及时兑现约定的奖励,女儿便自觉地改掉了在小摊上乱买东西的习惯。这更让我体会到,“约定”不失为帮助孩子自控、自律、自我管理的良方。

别把孩子的话不当回事

(赵先生,33岁,商贸公司销售主管)

有句玩笑话,“别把豆包不当干粮”。我要说的是,别把孩子的话不当一回事,跟孩子有了约定,就要严格遵守,否则,不但管不好孩子,还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儿子卡卡小的时候,常有意无意地跟我提个要求,比如“你下班了来接我啊”“明天给我买个溜溜球吧”,我总是点头答应,并没有意识到这就跟孩子有了约定,当然也都没当一回事,也就常常爽约。比如,快下班时单位临时有事,我会打电话让保姆去接他,晚上回来儿子就会委屈地跟我说:“爸爸,你今天干吗不去接我,不是说好了吗?”我本来应该跟儿子解释一下没去接他的原因,甚至跟儿子道个歉什么的,但心里还是没把小孩子的事当一回事,总是轻描淡写地“嗯嗯啊啊”应付他,儿子便会提出新要求:“那你明天下班了去接我。”我仍然不假思索地答应:“没问题,爸爸明天下班接你去。”没想到,第二天下班又有事,一忙我就把接儿子的事给忘了,因为我家接孩子的事基本都是我爱人或保姆负责,我很少操心。结果,当晚回到家,我跟儿子打招呼他竟然不理我。妻子提醒我:“儿子生气了,说你说话不算数,答应了去接他却没去。”据妻子说,儿子跟一个小伙伴吹嘘说他爸长得有多威猛,小伙伴就要亲眼目睹一下我的风采,于是儿子才屡屡要求我去接他。结果,我两次失约,害得儿子在小伙伴面前很没面子。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把跟孩子的约定当回事,对儿子爽约的事仍时有发生。比如,说好了带儿子去游泳,却因天气原因取消了计划,也没跟儿子商量;答应他六一送他“铠甲的腰带”,可到玩具店一看,根本不是我认为的那种腰带,而是一种孩子玩的玩具,再一看价格,两百多元,觉得贵,就以在网上订购为由“哄”了儿子一把。诸如此类的事情多了,我明显感觉到儿子跟我有隔阂了,不信任我了,我说什么他都认为不会算数,爱听不听的,有时甚至我很真诚地跟他“约定”,他都不以为然。比如有个周末,妻子跟我唠叨,说幼儿园从大班开始学习跳绳,可儿子却学不会,我正好有时间,听罢便拿出绳子要教儿子练习,并跟他约定:“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咱们从现在开始练习,要是你一天内能学会单腿跳和双腿跳,而且动作连贯,我就带你到儿童乐园玩。”谁知儿子不仅懒懒的没有一点积极性,还撇了撇嘴,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那意思分明是说:“谁信啊!”敢情在儿子眼里我就是个“大忽悠”?这让一向大大咧咧的我很是难过,进而开始反思。恰好,无意之中我看到一个资料,说有一天百事可乐公司总裁卡尔·威勒欧普快下班时,接到市长邀请他参加晚宴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谢绝道:“很抱歉,我已经约好晚上陪女儿过生日。我不想做个失约的父亲。”我很受触动,并就此决定,做一个不再跟孩子失约的爸爸。

主意打定,我决定找个机会改变一下自己“大忽悠”的形象。很快,机会来了。儿子准备参加少年宫的绘画比赛,要画一幅以“海底世界”为题材的画。儿子设想的海底世界,有水晶城堡、虾兵蟹将,还有美人鱼以及来探险的小朋友,很有想象力。可只有想象还不行,儿子急切地想看看真正的大海,找找感觉,而在那之前他曾多次说过想去海边看一看。我心里一动,何不带儿子去看大海呢?于是我跟儿子郑重地聊了一次,检讨了自己以前的行为,并向儿子承诺:“为了帮助你比赛取得好成绩,爸爸决定周末带你去看大海,说话算数!”然后我们拉了钩:“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那个周末,尽管单位仍要加班,我还是跟妻子一起带儿子去了200多公里外的一个4A级海边风景区。我们一起开心地在海边戏水,在沙滩上放风筝……儿子对我的态度明显改善。

约定要具体可操作

(陈教授,男,42岁,学前教育专家)

说到底,“约定”只是一种形式、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成功的约定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外在协助的力量,可以促使孩子改变不良行为,并表现出良好的一面。家长要善用“约定”,与孩子建立有效的约定,并使约定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从而通过约定实现对孩子的目标管理。在此提醒家长注意三点:

一是约定内容要具体明确,尽量单一。一次最好只达成一个约定,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想约定,起床睡觉约定、看电视约定、玩耍约定、学习约定……约定一大堆,结果是什么都搞不定。比如,我了解到有位妈妈,跟儿子的约定就比较可行。儿子不爱收拾东西,玩具四处乱扔,书、本子、颜料等摊一桌子,衣服、鞋袜也没有固定的位置,屋里简直一团糟。为改变这种状况,妈妈就和儿子约定:一周内能做到每天收拾好书本,玩具玩完后归位,衣服放在指定的地方,周日就可以看两集动画片并得到5元零花钱。你看这个约定内容就很单一,也比较可行,孩子容易做到。而且奖励也很具体,孩子自然乐意去做。

二是要让孩子意识到约定的严肃性,从而保证约定的有效性。要让孩子遵守约定,父母认真,孩子才会当回事。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是儿戏,也不是玩笑,不能马虎。我就看到过有的家长,很认真地跟孩子签订“约定书”,“约定书”上的内容、要求以及奖罚措施,都很具体,然后双方都签上大名,并将“约定书”张贴。这种认真的书面“签约”,一来能让孩子体会到约定的严肃性,二来对孩子也是一种提醒和督促。假如仅仅口头约定,年幼的孩子很可能会记不清一些要求和规则。有了书面约定,执行起来当然就不能马虎,尤其奖罚要分明。比如,家长要求孩子每天专注地练琴20分钟,完成老师布置的曲目,完成了就可以玩游戏半小时。孩子达到约定的要求就应享受他期望的奖励,达不到要求就应承担后果。只有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约定,才能收到实效。

三是约定应循序渐进、富有弹性。学龄前儿童刚刚接触社会交往的原则,遵守约定对他们来说是个比较新鲜的理念,需要一段时间来习惯,也需要通过反复体验来确立。开始时,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对孩子进行“信守诺言”的教育。比如给孩子讲《说到做到,我真棒》的故事,故事里的阿迪,因为太喜欢布奇的小火车,想违反约定,不还给布奇,布奇就不高兴了,不愿意和阿迪一起玩。阿迪认识到只有遵守约定,才会拥有伙伴,从而认识到守约的重要性。讲完故事后,启发孩子跟阿迪一起学会遵守约定。还有,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好的习惯的建立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多点耐心和方法。约定可以灵活些,尽可能地照顾到幼儿的特点。举个例子,孩子喜欢玩游戏,家长不想让孩子玩太长时间,可以跟孩子约定玩多长时间,约定时可以运用一些妥协的小技巧,跟孩子“讨价还价”,比如孩子说玩40分钟,家长坚持只能玩10分钟,然后孩子从40分钟降到30分钟,再降到20分钟时,家长便可以与孩子达成一致。这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他会比较乐于接受。

上一篇:浪涌天蓝却无心 下一篇:女高管患上“微笑性抑郁症”,丈夫怒告商场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