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10-16 05:40:29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查与研究

摘 要: 本文首先通过走访和摸底调查就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对目前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娱乐形式单调及建设经费不足等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层 文化建设 调研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74-01

针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我对基层村镇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和摸底调查,对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今后努力方向也做了一些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速度迅猛。

以大桥镇金桥村为例,金桥村全村不到300人,是个小村,建有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内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村内广场舞已经普及,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村里挑选了业务文艺骨干,成立了农民秧歌队,积极参加镇上、县里等演出活动。喜欢看电影的村民基本每个月都能看到县里的电影放映队带来的电影,内容涉及种植、养殖、爱国主义等多个方面。开通了有线电视,村民在家就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电视、电影节目。在广场舞的带动下,村里氛围比较活跃,村风也比较和谐。

虽然农村文化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比较低。文化大院配套设施过于简单单一,基本都是跳跳广场舞,健健身,其他活动开展的比较少。农家书屋基本是“一个牌子,一个橱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里面的藏书有的是陈旧的杂志,有的是政教类书籍,找不到对生产生活有帮助的书,引不起农民的兴趣,以致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信息共享工程和远程教育网百姓不易接受、不好操作,很大程度上成为摆设。

二是文化娱乐形式比较单调。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据调查,金桥村平均每年大型文体活动不超过三次,结合端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的活动微乎其微。送电影下乡活动虽然实现了正常化,但是内容没有新意,对老百姓没有太大吸引力,存在观众难组织的现象。因此,多数村庄的文化生活仍以看电视为主。

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文化事业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且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这一要求在不少的地方没有得到落实。大部分的投入都用在建设上,建好之后就不再投入,而要开展活动,单靠村级财力难以维持。特别是对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来说,开展活动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这种“断奶”,无疑让公益文化事业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四是文化生活消费偏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留守农村的人员,大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妇女,中青年农民占的比例很少。这类人群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据调查,有些家庭除子女教育以外,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除了跳广场舞以外,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打牌,文化品位不算太高。

五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虽然加大了对本土文艺人才的挖掘力度,但是由于受待遇差、工作内容单调等影响,一些有文化专长、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不愿意到农村来。另外,有的乡镇把文化站当做无所谓的单位,盲目的把不适合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安排在文化部门,影响了文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观不科学,对基层文化建设不想投入。个别基层干部对科学发展理解不透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发展”,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忽视了文化等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有的人认为,文化属上层建筑范畴,投入大,产出小,做大的投入不合算。有的认为文化对经济促进作用不大,是“软指标”,抓不抓无所谓。这种在思想上对文化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在行动上对文化工作的不支持,对文化发展不想投入。

二是宗旨意识不强,对基层文化建设不再投入。有的只想着对上负责,没想对下负责,往往在一个时期为完成上级交办的某项特定任务而投入,一阵风过去了,文化投入就滑坡回落,停滞不前。有的只注重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不重视文化阵地后期的管理和运营投入,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原有的文化阵地荒置成为摆设,经费断源等情况,文化发展后续动力严重不足。

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对基层文化建设不能投入。从全县农村发展情况看,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村,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比较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里的文化活动就比较少。因此,要发展文化,必须要先把经济搞上去,温饱问题解决了,群众才有精力、才有心情休闲娱乐。

四是有关部门责任缺位,对基层文化建设引导不力。农民的自觉意识不强,对于发展文化来说,仅靠农村农民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应主动承担起责任,认真履行科学规范引导的职责,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上有一个大的、总体性的、指导性的规划,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三俗”文化,倡导发扬先进、积极、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是农民文化需求不旺,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农村文化消费大多数集中在红白喜事和传统节日期间,往往是请几支民间乐队招待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平时的文化消费很少,形式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农民对物质的需求还远远高于对文化的需求,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是很强烈。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切实纠正那种认为只要把农村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农村文化建设也就自然而然会得到加强的“自然论”;先搞农村经济建设,以后再腾出时间来抓农村文化建设的“先后论”;以牺牲农村文化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片面增长的“代价论”;认为农村文化建设难度大,出力不讨好的“无用论”,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增强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是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群众需要不需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把对上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把上级的各项政策和群众的现实需要有效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引导那些有深厚群众基础的、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指导和帮助农民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并不断探索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切实把基层文化建设搞成群众自己想参与、能参与的活动,搞成一项群众满意、上级放心、自己安心的惠民利民工程。

三是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对于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在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更要加大后续管理资金的管理和运用,做到专人、专项管理,多搞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演出、民间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不断提升这些阵地服务群众的水平。

四是切实组建队伍,筑建农村文化人才高地。启动文艺队伍培训工程,实行定点、定期、定向培训,有倾向的指导村级集体积极组建农村文艺演出队伍,提升农村基层人员的文化素质;鼓励和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壮大村级文化队伍的实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能人的挖掘和培养,让他们成为村级文化活动开展的带头人。

五是切实推向市场,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着重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鼓励和积极引进民营资本、社会资本、企业等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支持面向农村文化市场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村级演出队伍的培植力度,争取推出几支有影响力的文艺骨干团队,参加各类商业演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建立文化品牌意识,加大对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确保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在实现高效运营的同时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

上一篇:合理利用史料 提高教学效果 下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