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时间:2022-10-16 05:15:14

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老师,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还有补充!”“老师,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正确!”“老师,老师,老师……”相信各位同仁在听课、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上述现象,是吗?自实施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是轻车熟路地备课、上课,按部就班地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将学生的“节外生枝”也预估在教案中,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并因势拓展探究?答案是什么?显然是后者。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我选择了探究,并且逐渐成为我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程序。我的课堂也因学生的问题生成而变得精彩。

教学片断:《孔乙己》一课的赏析结束后,我照例问大家还有没有质疑的问题?我目光扫视了一下,发现一学生正匆忙写着什么,且不时嗤嗤地笑着。我好奇地走上前去正准备探询,见此他立即站了起来,并且清了清嗓子环视大家道:“我还有一个‘寻人启事’需要大家帮忙。”我心里突地一沉,是开玩笑吗?但新课程理念提醒我,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言”,因此我还是怀着疑惑的心理说道:“好,就请大家听一听能否帮得上忙!”同学们也在焦急地期待着。这时他大声念道:“寻人启事:孔乙己,男,五十多岁;黑痩脸色,皱纹间有伤痕,穿一件破夹袄;两条腿已被打折,只能靠两只手在地上‘走’。今仍欠铜板十九个,有知道下落者,请速与咸亨酒店老板联系。咸亨酒店老板定当重谢!”听罢,大家先是惊讶,但又很快醒过神,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也情不自禁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然后我灵机一动,顺势展开探究对话:

师: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提得怎么样?

生1:形式好,富有吸引力。

生2:问题问得妙,能承接课文的结尾深入问!

师:是的,这种质疑不仅形式好,而且问题切中了小说的主题,发人深省。那大家能否帮助咸亨酒店老板寻找一下孔乙己的下落呢?

生1:无法还上这十九个铜板,藏起来了。

生2:也许有人可怜他,帮他在医院治腿?

生3:不可能!像丁举人这样的社会上层恨不得打死他;像咸亨酒店老板这样的社会中层只记得欠他的钱;像短衣帮、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这样的老百姓也只是把他当成笑料,同样不会帮他。

生4:他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不肯劳动,但为了生存,又去偷时手也被打折了……

众生:可能饿死了!

……

师:大家分析得都很透彻,看来找到他只有靠奇迹发生……但现在不管怎么说,我们还得要帮酒店老板把“寻人启事”张贴出去。大家觉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生1:我还觉得“寻人启事”里面忘了一个孔乙己一生中视为宝贝的东西——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

生2:还有“咸亨酒店老板定当重谢”也是骗人之词,应该删去。

师:是啊,那件长衫确实是它的命根子。可小说最后也没交代,那长衫究竟哪里去了?要不要加?

生1:不要加,他最后一次用手“走”入咸亨酒店喝酒的钱,就是破长衫当的。

生2 :那件长衫又破又臭,哪个当铺还要。肯定穿在身上,用手在地上“走”时,被一群顽皮的孩子戏弄撕分了。

师:那“咸亨酒店老板定当重谢”之词,大家觉得是否应该删去?

生1:删去!仅有十九个铜板,能重谢吗?

生2:仅有十九个铜板,还出寻人启事,可见他爱钱如命。

生3:不,他爱钱胜于命。孔乙己能否活下去都难说,他还在想欠他的十九个铜钱。

生4:他还是一个奸商,在酒里羼水。因为怕“小伙计”羼水干不了,所以被安排温酒去了。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探讨得太棒了,看来“寻人启事”还是按原样张贴。孔乙己还上咸亨酒店老板的十九个铜板希望渺茫,能拿到咸亨酒店老板“重谢”更是不可能。这是因为:第一,孔乙己不肯自食其力,因为他认为他是读书之人;第二,他想用那又破又脏的长衫来忽悠人也已经不可能,因为他的长衫已经不复存在了;第三,他能否像从前一样做些偷窃之事更不可能,因为他的两只手也可能被打折了;第四,短衣帮、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甚至小孩也只是把他当成笑料,同样不会帮他。他已经成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多余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最终综合大家讨论来看,要让咸亨酒店老板梦想成真,只有——

生众:大家几乎是同声说道,只有取消那种科举制度,唤醒麻木无知的老百姓,那人剥削人的封建社会……

教学反思:

(1)要认真学习与实施新课程理念,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本案例,教者如果没有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有较强的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就不会有课文赏析结束后的学生“例行”的质疑与探究,更不会出现学生的大胆、有趣、深入课文主题的“寻人启示”问题的生成。

(2)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机智地捕捉学生质疑中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生成问题引发探究。本文列举的语文教学探究片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本课当学生提出听似玩笑的“寻人启事”,倘若教者武断地制止甚至痛斥学生一番,使课堂戛然而止。那不仅丢失了这一极其有价值的探究题,而且势必沉重打击学生有创意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3)要认真钻研教材与学生,并将学生的“节外生枝”预想在备课中。如此放手地让学生探究,在一般的教者看来,肯定完成不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教者备课时已预估了学生的生成问题,因此我们的备课应把学生的质疑列入其中,以便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

(4)教者要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因势利导的水平。本案例,当学生把有创意有价值的生成问题提出来,如果教者不能较快地从“寻人启事”中引申出五个具有导向性且能逐层深化主题的问话,以及最后画龙点睛式的启发总结,探究效果就要打折,课堂也就没有如此的出彩。

(5)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并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拓展。我国的强国方略,需要有创造能力和开拓水平的人才,而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是其基础。像这样的课堂探究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坚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探究,并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拓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

(睢宁县庆安中学)

上一篇: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促进教学转型升级 下一篇:紧扣问题“三项特性” 提升问题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