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校园暴力

时间:2022-10-16 05:01:18

也谈校园暴力

【摘 要】我们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考试机器的地方,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格和品行的教育,真正让所有的学生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接受人格教育真正明白什么叫“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这种校园暴力才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

【关键词】校园暴力;案例

2016年11月27日央视新闻报道,一个15岁少年陶成鹏两次自杀留下三份遗书,最后喝农药自杀,因为不堪被同学欺凌,经常会被学生殴打。

我们经常会在微博或新闻里看到这样有关校园暴力的视频,施暴者可以毫不避讳的将施暴过程在网上,也可能是有学生看到这种暴力行为不敢制止而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希望能帮助被施暴者。其实,在我们自己的校园里也常常有暴力事件发生。尤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最严重。高中阶段老师对学生施暴行为比较多。虽然造成的结果没有网上的那么严重,但对受害者的成长和一生的生活都会留下严重的阴影,是心理成长摸不掉的悲伤。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小学生萱萱一天放学哭着回家,妈妈问怎么了?萱萱说被薛某推倒头碰在暖气上了,妈妈觉的孩子推推搡搡是常事,就没在意,安慰了一下孩子,让孩子以后注意不要跟薛某玩了;隔了两天萱萱又哭着回家,妈妈一问又是被薛某打了,萱萱妈妈注意到,每次考试如果某课成绩不好,老师就派薛某把萱萱的考试卷带给家长,所以萱萱常会被薛某殴打。

案例二:初中学生赵某一天放学很晚才回家,一进家门妈妈看到赵某满脸血,衣服的前胸部分也满是血,妈妈看到此情此景吓坏了,赶紧问赵某怎么回事,赵某说几个同学把他按倒在卫生间用脚踢他的头,门口围着好多同学看却没有一个人去告诉老师,后来被老师发现才制止了殴打行为。问及原因就因为打篮球时,争一个篮球是谁的发生争执被打。赵某平时学习不太好。

案例三:高中生王某跟班主任老师发生争执,老师抬手一巴掌将王某的左耳耳膜打穿孔。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天早上班里有几位同学迟到了,班主任老师把几位同学让站在教室前面问为什么迟到,问到王某,王某说自己没迟到,前一天是迟到了当天没迟到,班主任老师认为王某犟嘴,抬手就一巴掌,这一巴掌就把王某的耳膜打穿孔了。王某平时学习不太好。

这些案例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的案例。

从上述三个案例可以看出,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去欺负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呐?我认为这跟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有关,现在的教育已经部分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最原始的教育应该是前辈们把自己生存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让下一代更好的生存下去;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开始把前辈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汇集成册,传授给下一代,同时也把做人的道理和方法传授给下一代,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却变成了以考试为目的,所有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上大学。所以学校也就变成了培养考试机器的地方,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人格教育,学校通过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以好成绩和差成绩来衡量学生,就产生了两类学生:“好学生”“差学生”,学生不懂得什么是“尊重”也和“被尊重”。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成就了两类人:“好学生”和“差学生”。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类人:第一类:好学生最后变成了“乖宝宝”,所谓的“品学兼优”,这类孩子很听话,一切行动听指挥,让往东决不会向西,所以就成了教育产业链的好产品,顺利的考上了好大学,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人的本性里都有“善”和“恶”两面,我们通过人格教育要让学生们“去恶扬善”。但因为我们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去恶扬善”的教育功能就严重弱化。一味的追求好成绩,使一些学生因为背负巨大的考试压力而造成心理的扭曲。在我们认为的好学生里面其实也有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是这些学生心理问题被好成绩掩盖了起来,但这种有心理问题的人一旦出现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恶”的一面就会完全暴露出来,如“马加爵杀人案”、“付成励杀人案”,轰动世界的“朱令铊中毒案”。

第二类人:差学生:在学校被老师歧视、被同学歧视、被家长数落,完全不在乎这些学生性格的善良一面,长期下来使这些孩子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形成了不完全人格,很多孩子在学校时留下的心理阴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对这类孩子老师和学生往往忽略了他们善良的一面,虽然现在这些孩子也能上个二本、三本或高职学校,但是中小学受教育的经历已经使他们对学习深恶痛绝,他们就成了现在教育产业的残次品。(我们的教育已经使决大多数学生厌恶了学习)

而第二类人往往就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由此可见,校园暴力与下面两个因素有关:

1、与学校和老师有关:首先学校不重视校园暴力事件,没有相应措施和办法;其次,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带出来的歧视感会被某些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感受到,而这些学生就会找机会去施暴受害者,他们的有恃无恐也是认为“老师知道了也不会管”,让这些“差生”离开班级老师会高兴,“因为他们影响了我们班的成绩”,老师管了,他们也会有很多的理由把责任推到受害者身上,因为受害者是“差生”,施暴者所说的老师会相信的。

2、与家长有关:施暴者的家长认为孩子打个架什么的很正常,只要不打出大问题就行了;被施暴者的家长会觉的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没脸去见老师,所以没有及时制止暴力行为,而使暴力事件频频发生。

学生毕竟不是独立行为能力人,没有能力处理这种事情,如果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不介入,校暴事件就可能继续发生,受害者可能一直会被欺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好学生老师会宠着(这不是尊重),差学生会被看不起,没有了最起码的做人的尊严,这实际上是培养奴隶的教育,学生除了服从还是服从,学生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像上面案例三,学生为自己辩护的权利都没有,老师说什么学生就的听什么,争辩就得挨揍,学生做人的尊严在哪里?所以,当我们只把学习成绩做为学生的评价标准时,我们的教育就变了味道。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一生,学校教育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它却能影响人的一生。我们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考试机器的地方,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格和品行的教育,真正让所有的学生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接受人格教育真正明白什么叫“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这种校园暴力才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

中小学应该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地方,不要把它做成培养考试工具的地方。

北大哲学系章启群教授在他的《谈谈教育》里说:教育应该是一种全民的、整体的教育,不是那种培养少数精英而伤害大多数的教育。任何教育都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只要我们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行的人,发挥每个人自己的潜能,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就是极大的成功。而假如让走出校门的“大多数”成为这个社会冷漠无情、甚至是具有对抗心理的公民,将是中小学教育真正的失败。

参考文献:

章启群《谈谈教育》

上一篇:转变育人观念 注重个性培养 下一篇:浅析公路病害的成因分析及养护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