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初中生谈数学竞赛

时间:2022-10-16 05:00:00

与初中生谈数学竞赛

比较近年来各地的中考与竞赛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虽然在总体难度上有降低的趋势,但在思维品质的考查方面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题的设计比以往更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的考查,更注重对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面对这一趋势,有志在数学竞赛中一显身手的同学应该怎样应对呢?

一、精选辅导资料,确保学习时间

选择一套好的竞赛辅导资料及与之配套的训练题,是确保竞赛准备有序有效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林林总总的竞赛辅导书中,精选一本体例新颖、内容完整、难度适中且体现竞赛要求的奥赛辅导书,以便自己在课余时间能有效地去独立钻研,获得系统的知识与扎实的能力.

毫无疑问,具有基本的数学天赋,是我们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在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地利用时间,是取得优良成绩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具体安排上应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除每周固定的辅导时间外,应该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投入,做到细水长流,集腋成裘.

二、重视反思过程,体验学习情趣

在解题过程中,切忌为解题而解题.解题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它只是我们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在解题之后,要重视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反思与研究.这种反思和研究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这道题我是怎样切入的?又是怎样深入的?在这切入与深入的过程中,有什么可以总结的经验与教训?二是在解题过程中,怎样去体会数学思维的力与美?在数学竞赛的准备过程中,由于要掌握的知识多且深,要做的习题多且难,怎样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把自己的解题活动“调理”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领略数学的奇异与优美,我们的学习就能进入一种类似于数学家享受研究乐趣的境界.

三、重视模拟训练,力求举一反三

许多同学在准备参加竞赛时,总是要找上届的竞赛题,一道一道地做,再找上几届乃至买竞赛题汇编,从第一届开始做起,希望能“撞上”几道.殊不知数学竞赛命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用陈题.

那怎么办?不做题行吗?当然不行。我们可以“陈题”为训练靶子,通过“打靶”,达到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目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在重视一道题解法产生的思维过程的同时,举一反三,通过追踪练习,努力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下面我们看一道题:

例1梯形ABCD中,AB∥CD,BD=BC,E在AD延长线上,过E和DC中点M的直线交AC于N.求证:∠DBE=∠CBN.

①延长BN交DC于F;②作DH∥AC.

这两个想法是怎样产生的呢?对于①,触发灵感的因素是对对称性的敏感;至于②,则是源于对线段“中点”概念的深入理解:中点是线段的对称中心.从这个理解出发,通过作DH∥AC,构造关于点M的对称图形,进而得到DH=CN.

基于这个想法,还可以作CC'∥DE,CC'交EM延长线于C',这就得到了第二种证法.

证法2:作CC'∥DE,CC'交EM延长线于C'.由于M是DC中点,则CC'=DE,

同时有==.

而AB//DC=及=,于是=DG=CF.

以下同证法1.

基于对“等量代换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扎实掌握,还可想到延长DE到E',使EE'=ED,连接E'C,得到第三种证法.

证法3 :延长DE到E',使EE'=DE,连E'C,又因为M是DC中点,于是EM∥E'C.这样,由====

CF=DG.

以下同证法1.

基于“等比代换”方法的熟练掌握,又会产生下面的想法:延长EM交AB的延长线于B',得到:====

=CF=DG.

以下同证法1.

四、关注命题趋势,加强实战训练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已成为竞赛题设计的新特点,对于这种新的命题趋势,我们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撷取几例供大家欣赏.

1.材料利用方案设计题

例2下面让我们来探究有关材料的利用率问题:工人师傅要充分利用一块边长为100的正三角形簿铁皮材料(如图1)来制作一个圆锥体模型(制作时接头部分所用材料不考虑)。

(1)求这块三角形铁皮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012);

(2)假如要制作的圆锥是一个无底面的模型,且使三角形铁皮的利用率最高,请你在图2中画出裁剪方案的草图,并计算出铁皮的利用率(精确到1%);

(3)假如要用这块铁皮裁一块完整的圆形和一块完整的扇形,使之配套,恰好做成一个封闭圆锥模型,且使铁皮得到充分利用,请你设计一种裁剪方案,在图3中画出草图,并计算出铁皮的利用率(精确到1%).

解析:(1)过点A作ADBC于点D.

ABC是等边三角形,BD=BC=50.

根据勾股定理,得AD==50,

SABC==2500≈4330.

(2)如图2,当扇形与BC边相切时,三角形铁皮的利用率最高.

S=0)2

=500

=1250≈3925.

利用率≈ 00%≈91%.

(3)方案1:如图3(1),扇形与O相切于点E ,O与BC相切于点D.则A,E,O,D在同一直线上,且AEBC.设扇形半径为x ,O半径为y,

x+2y=50,

则有=2y.

解得x=≈65.0,

y=≈54.13.

利用率≈ 60.

方案2:如图3(2), O与半圆D相切于点E, O与AB,AC分别相切于点F,G,连接OF,则OFAB,设半圆D的半径为x ,设O的半径为y ,

∠BAD=30O=2y.

3y +x=50,

x=2y.

解得x=20,

y=10.

利用率≈65%.

方案3:如图3(3),扇形与O相切于点E,O与AB、BC分别相切于点F、G.连接AO、OF、OB,则AO过点E,OFAB,BO平分∠ABC.

设O的半径为y,扇形的半径为x,则有OB=2y ,BF=y.

=2y,x=6y.

AF==y=4y.

AF+BF=100,4y+y=100.

y=,x=40.

利用率≈68.

2.折叠剪切操作题

例3电脑CPU芯片由一种叫“单晶硅”的材料制成,未切割前的单晶硅材料是一种薄型圆片,叫“晶圆片”.现为了生产某种CPU芯片,需要长、宽都是1cm 的正方形小硅片若干.如果晶圆片的直径为10.05cm,问一张这种晶圆片能否切割出所需尺寸的小硅片66张?请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不计切割损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游戏中的一元一次方程 下一篇:滚动圈数凭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