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健美操教学“自主学练法”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10-16 04:53:43

高中健美操教学“自主学练法”的实验研究

教育改革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做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健美操教学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这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体育生活化、社会化以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组: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健美操社团1组共30人。对照组: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健美操社团2组共30人。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笔者查阅近年来有关高中健美操课的资料,并对所得的资料进行总结、概括,运用相关的资料完善本研究。第二,问卷调查法。实验后,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健美操教学的满意程度。第三,数据统计法。实验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数据统计。第四,教学实验法。为减少主观性因素,两个组在相同教学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班采用“自主学练法”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见表1)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自主学练法”的概念

“自主学练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练习、自己评价的一种学习方法。该教学方法把教学要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思维的能力。其原则是:学是主体;导是主线;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主要目标。

2.“自主学练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教学实际,在健美操教学中,把健美操课程设置为四个环节,即自学环节、自练环节、自评环节和自创环节。每个环节又细分出若干个小节,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自学环节。教师规定健美操教材的内容,学生自由组合,5~6人为一小组,教师将所学动作的要点与要求发至各小组学生,教师指点自学方法。

第二,自练环节。自练环节是以学生自身独立活动为主,对健美操动作反复进行练习的环节。它是学生掌握健美操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本实践操作活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学生自练的能力和习惯,要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自练活动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第三,自评环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自己学练行为价值标准的掌握和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与调节措施。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自评方法;要明确制定动作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帮助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依据。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别对自己做出目标、动作、效果评价。

第四,自创环节。学生个体通过思维活动产生独特、新颖并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体育知识、技术及练习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养成探究的习惯,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提倡手脑并用。要鼓励、引导学生扩大视野,激发创新意识。这一环节包括动作自创、编排自创。

3.“自主学练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经过两个月的实验研究,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自主学练法”在健美操的成绩等方面优于常规的教学方法。

第一,运用“自主学练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对健美操理论知识的掌握显著高于对照组,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自主学练法”教学,使学生在“我要做小老师”的意识下对健美操的基本知识、编排原理、锻炼手段和方法的关注程度提高。

第二,运用“自主学练法”,更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巩固与掌握。从表3可以看出,在遗忘动作、停顿、中断次数方面对照组学生非常明显地多于实验组学生;在力度、幅度和音乐节拍吻合度方面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无显著差异;在表现力、成套动作考评成绩方面实验组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跟练,对知识和动作的掌握不够灵活。“自主学练法”教学是学生在对动作内容、要点经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讨论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模仿、适应、反馈、强化等环节达到巩固和掌握。两种教学方法比较,新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动作的熟练度和规范性。

三 结论

第一,实验结果证明,“自主学练法”在高中健美操教学中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它把教学活动放在“学”上并教会学生如何“学”与“练”,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统一起来。其原则是学为主体、导为主线、能为主标,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从而有效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和健身效果。

第二,“自主学练法”是培养学生自练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自练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自练上,“自主学练法”正是从这点出发,设置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自学、自练时间占整个教学时间的70%左右。它符合教学“精讲多练”的基本原则,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上一篇: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教育策略 下一篇:浅谈美术教师如何精心打造“人性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