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6 04:52:15

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摘 要 论文采用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威海地区高校图书馆移动用户的调研分析,分别从统一的平台需求、完善的信息需求和愉悦的体验需求,详细分析网络环境下移动用户的需求。针对目前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移动用户的需求,结合响应式WEB设计提供的技术支持,构建了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移动图书服务新模式,为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响应式WEB设计 移动图书馆 服务模式

分类号 G250.7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0.016

New Mode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s Based on the Responsive WEB Design

Chen Jing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analyses mobile users’ demand in detail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university library mobile users in WeiHai, and resp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fied platform requirements, perfecting the information demand and enjoyable experience demand. In the view of the present mobile library service mode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mobile user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t presents a new mode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s based on responsive WEB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technical support provided by responsive WEB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library.

Keywords Responsive WEB design. Mobile library. Service mode.

随着网络和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悄然而生。移动图书馆是指在传统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移动图书馆的信息化平台或模块,使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经无线网络接入到移动图书馆,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得图书馆相关的信息、资讯、应用和服务[1]。伴随3G、4G网络的广泛应用,移动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变化。传统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无论从服务功能、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上都不能满足移动用户的新需求。因此,探索一个既能满足移动用户需求,又适合移动图书馆长期发展的新模式是图书馆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响应式WEB设计技术的逐渐成熟,为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通过探寻移动用户的新需求,分析响应式WEB设计为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提供的技术支持,构建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移动图书馆新模式,旨在为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 网络覆盖环境下移动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分析

移动图书馆服务在经历了服务形式快速创新阶段后,正逐步进入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体验的精细化服务阶段[2]。目前,如何根据用户需求开展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已经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茆意宏[3]对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的用户,从信息内容需求和信息服务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宋鸾姣等[4]对长沙地区5所高校学生用户的服务需求和服务类型进行了调查。叶莎莎等[5]对国外127家、国内151家已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机构所涉及的移动服务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郑俊德等[6]对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北等16个省市的高校展开调查,对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需求和使用偏爱展开详细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移动图书馆用户的需求,笔者在2015年2月对威海地区移动图书馆的用户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书馆,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的移动用户。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25份,问卷有效率达90%。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环境下移动图书馆用户的需求主要可以归纳为3种:①统一的平台需求;②完善的信息需求;③愉悦的体验需求。

1.1 统一的平台需求

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移动设备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比较流行的移动终端系统不仅仅是Iphone、Android、Windows phone等手机平台系统,还有ipad、Kindle、Galaxy Note等平板设备系统。从调研结果了解到,87%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26.2%的用户拥有ipad、Kindle等移动设备。无论是智能手机用户还是其他移动设备用户,有62.3%的用户表示,希望图书馆有功能强大的统一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移动用户无论使用什么系统、什么类型的移动终端都可以通过单一入口访问所有移动图书馆资源,享受一步到位的一站式集成服务。

1.2 完善的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指用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能够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完整可靠的信息要求。用户的信息需求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在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也会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有新的特点。本文将用户在网络覆盖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分为显性信息需求和隐性信息需求。

1.2.1 显性信息需求

显性信息需求是指用户能够将容易认知的信息,以提问的形式有效表达出来的需求。通过笔者对移动图书馆用户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其他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总结出网络环境下移动用户的显性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馆藏资源服务(馆藏书目查询、数据库导航、全文阅读、学位论文、一小时讲座等)。调查显示,移动用户对查询和下载电子资源需求最为强烈。数据库资源和学位论文资源将会是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的长期需求。②个人信息管理(个人借阅查询、图书到期提醒、超期催还、续借、预约等)。个人信息管理是移动图书馆服务中最早的一项服务,至今移动用户对查询借阅情况等需求表现依然比较强烈。③个性化服务(实时参考咨询,座位预约、文献传递等)。随着网络覆盖面积的扩大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用户对个性化服务需求逐渐增强。调查显示,移动用户对个性化需求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馆藏资源和个人信息管理。④教学科研(课程指南、选课、考试信息、精品课视频等)。调查中,有46.1%的用户希望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查看教学科研信息,方便自己的日常学习。⑤馆务信息(图书馆新闻公告、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简介等)。调查显示,移动用户对馆务信息的需求较前两年有所下降,排在第五位。

1.2.2 隐性信息需求

隐性信息需求是指被用户有所意识却还未能及时有效地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隐性信息需求会随着使用者的增多或者其他一些客观条件的刺激而转为为显性需求。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移动终端,人们可以随时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工作或者交流等。移动用户需要通过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实现的隐性信息需求有以下几种。①个人信息需求。通过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向外界宣传自己、表达自己、表现自我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②信息交流需求。信息交流是指与他人的沟通。可以通过社区论坛、图书馆博客等平台与其他用户展开交流。③实时参考咨询需求。参考咨询则是对学习、对图书馆资源等信息的需求。移动用户可以通过短信、手机在线咨询和手机电话咨询的方式对参考咨询老师展开咨询。参考咨询老师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咨询经验、咨询技巧以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敏感性,都是移动用户的隐性需求。④学科馆员需求。学科馆员是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的一座桥梁。移动用户需要及时与学科馆员沟通,需要学科馆员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1.3 愉悦的体验需求

用户体验,ISO 9241-210标准[2]将用户体验定义为“用户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即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自动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偏好、认知、行为、生理和心理反应等。用户体验,顾名思义,就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用户在使用某项产品的个人感受,主要是愉悦度和价值感。由于移动终端界面的限制,传统移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内容不能像PC电脑一样清晰简洁,而是在移动终端界面上形成垂直和水平滚动条。用户在复杂页面中的浏览和检索容易产生挫败感。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移动用户对用户体验有需求。触摸是移动终端用户操作的主要方式,如果网站精美简洁且富有灵活性,无论移动用户是放大、缩小、横放还是竖放,网站能自动调节页面内容,且图片漂亮有美感,又有满足移动用户需求的视频播放,这会让移动用户非常舒心、愉悦,生产满足感。

2 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应用现状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展开相关调查,无论是在2012年龙泉等通过对SNnes-QS2011 世界大学排名前30 位的高校图书馆的调查[7],还是叶莎莎等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对国外移动图书馆的最佳实践网站M-Libraries 中100 多个移动图书馆逐一进行访问和调查[5],亦或是过仕明等在2013年对39所“985”高校的图书馆和36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展开调查[8],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模式都是WAP网站服务模式、短信服务模式和APP客户端服务模式。只是国外APP客户端服务模式的应用远比国内更普及。国内开展短信服务模式的图书馆较国外多。国外一些图书馆的短信服务主要用于参考咨询服务。

当前,国内外正在使用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普遍存在的不足主要有:服务模式架构不宜推广;服务内容单一、不完善;用户体验不尽如人意。如:SMS短信服务模式虽然信息提醒及时,但是服务内容过于简单;使用WAP上网的移动终端必须开通GPRS业务、内置浏览器,并且WAP网站页面提供的服务较少;APP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需要单独开发应用程序,把各自不同的应用系统信息发送到不同的移动终端,管理非常复杂,开发成本较高。对于用户的使用体验,国内由于传统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种种限制,鲜有图书馆顾及到这一点。

近两年来,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响应式WEB设计技术的逐渐成熟,响应式WEB技术开始应用于国外图书馆。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等图书馆网站都开始使用响应式WEB设计[9]。在国内,复旦大学[10]、华东师范大学[11]等高校主页已经采用响应式设计。“国立”台湾图书馆网站的主导航也开始实现流式布局。响应式WEB设计技术开始运用于图书馆是运用新技术变革图书馆服务的一大进步。但是,如果仅仅把响应式WEB设计技术应用于传统图书馆网站,由于移动终端屏幕大小各异,无论是在内容、性能、交互性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应用在移动终端。因此,需要开发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移动图书馆网站,基于用户的设备、位置、连接速度,以及包括技术特性在内的其他变量来提供不同的内容、设计和交互,让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成为未来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3 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

3.1 设计理念

面对移动图书馆用户的种种需求,移动图书馆现有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且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无论是从服务模式还是服务内容都落后于国外。为了满足移动用户需求,提高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本文结合响应式WEB设计特点,在网站设计时不限制固定元素,而是使用百分比灵活布局,根据页面元素的位置、大小实现动态变化,以期建设一个功能全面的、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

3.2 模型架构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网站访问等方法,在综合考察威海地区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以及移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学者对“985”院校和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研究成果,深入把握其共性与差异,根据系统功能规划,将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划分为6大模块设计:馆务信息模块、OPAC集成系统模块、馆藏资源模块、教学科研模块、个性化服务模块和其他信息服务模块。服务模式架构见图1。

(1)馆务信息模块。馆务信息模块是向移动用户图书馆馆务信息的阵地。主要包括:图书馆简介,开放时间和组织机构与办公电话等信息,以及图书馆新闻公告、图书馆导引视频和新生入馆教育等。

(2)OPAC集成系统模块。联机公共检索简称OPAC。OPAC系统是联系图书馆服务整合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纽带。中外共有OPAC系统。各个系统各有所长。本文以江苏汇文OPAC系统为例。通过OPAC集成系统,移动读者可以进行图书馆书目查询,登陆“我的图书馆”可以查询个人信息,并完成部分流通功能,如图书续借、图书预约、查看借阅史等。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实现新书通报、读者荐购等服务,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爱好实现页面自定义定制。

(3)馆藏资源模块。馆藏资源模块是向用户提供数据库检索、电子书全文阅读、音频视频图片资源、自建资源、学位论文等常规服务。

(4)教学科研模块。教学管理模块主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课程指南、考试信息、选课、精品课视频等与课程、科研相关信息服务。

(5)个性化服务模块。个性化服务模块为移动用户提供实时参考咨询、座位预约、研讨室预约、文献传递、学科馆员信息、数据库培训等服务,满足移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6)其他信息服务模块。此模块为图书馆拓展服务模块,可为移动用户提供天气预报、移动应用软件下载、图书馆微博和社区网络的链接、二维码访问等信息服务,满足移动用户对图书馆以外的其他信息资源需求。

3.3 平台搭建

响应式WEB设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采用PHP为编程语言,MySQL作为系统后台数据库,Windows+IIS+mysql+PHP的运行环境。PHP的语法吸收了C语言、JAVA和Perl的特点,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去执行,并且可以执行编译后代码。PHP可以使代码运行更快、执行效率更高。MySQL是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既增加了速度又提高了灵活性。

3.4 技术支持

响应式WEB设计采用了HTML5+ CSS3模式。HTML5包含了用于交互、多媒体和本地离线等多方面的标签和应用程序接口,它可以把WEB带入一个交互的、音频、视频和图形用户界面的崭新平台。CSS3采用模块化管理,整合了主要的媒体查询和流式布局等模块。响应式WEB设计在页面流式布局的基础上,通过CSS3的媒体查询调整页面元素在不同屏幕分辨率下的显示,针对任意设备对网页内容进行完美布局。

3.4.1 HTML5

HTML5是万维网核心语言的最新版本,其前身是HTML4.01。它不仅继承了HTML4.01用于在浏览器中呈现富文本内容和超链接的特点,而且更侧重于在浏览器中实现Web应用程序。在响应式Web设计中嵌入视频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HTML5不仅允许设计者创建更加简洁快速的代码。而且html5 中新增了用来处理音频和视频的元素audio和video。HTML5通过一个类似Zip文件的方式来管理video文件,实现对video文件的加载和控制。视频本身是定位的,但是结合max-width技术,视频就可以在不同大小的屏幕上维持原来的比例,解决了在响应式Web设计中嵌入视频复杂的问题。

3.4.2 媒体查询

媒体查询模块不但支持定义媒体类型,而且支持上网设备的物理特性的检测[12]。媒体查询由媒体类型和一个或多个媒体特性的条件表达式组成。

3.4.3 流式布局

随着流行设备视口的不断变化,在固定布局下,仅仅使用媒体查询来适应不同视口的固定宽度设计,会出现水平滚动条、媒体内容部分内容剪切或是页面无法匹配等情况,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把固定布局改为流动布局。流动布局不对任何视口做设定,而是将固定像素宽度转换成对应的百分比宽度实现流动布局。根据流动布局的定义,整个页面包含元素的样式属性设置如下:#wrapper{ margin: 0 auto; width: 100%; max-width: 1280px; min-width: 220px; }。整个页面的宽度单位使用百分比,设置为100%,页面内容可随着视口大小自动调整,页面内容始终居中。合理设定宽度的最大和最小值.可以防止栏被无限地伸长和收缩。max-width: 1280px,主要考虑类似桌面PC的显示设备。该属性值是对元素的宽度设置的一个最高限制。元素可以比指定值窄,但不能比其宽,更不允许指定负值。所以max-width的值尽量是大尺寸,高分辨率显示设备的尺寸。min-width: 220px,最小宽度值设置主要考虑移动互联设备中显示分辨率一般最小值为240 像素,考虑到浏览器窗体的边框宽度,最小宽度应设为220 像素。如果包含元素的多个子元素共同占满整个一行的话,宽度单位也采用百分比,合理分配即可。

事实上,HTML5和CSS3的结合可以提高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 结语

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都是基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本文根据网络环境下移动用户的需求,结合响应式WEB设计技术,构建了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服务不仅可以为所有移动用户提供统一的移动服务平台,而且突破了传统服务模式界限,拓展了图书馆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了最佳的使用体验,增加了移动用户与图书馆的互动交流,为图书馆扩展外延服务提供了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 1 ] 徐俊,曹霞.基于4G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141-144.

[ 2 ] 邢军,徐春霞.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构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81-88.

[ 3 ] 茆意宏.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76-86.

[ 4 ] 宋鸾姣,李利.面向智能手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图书馆,2012(5):75-76.

[ 5 ] 叶莎莎,杜杏叶.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发展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6):141-147.

[ 6 ] 郑德俊,沈军威,张正慧.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用户需求调查及发展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7):46-52.

[ 7 ] 龙泉,谢春枝,申艳.国外高校移动图书馆应用现状调查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3,33(3):60-64,24.

[ 8 ] 过仕明,梁欣.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90-96.

[ 9 ] RUSEY E. Responsive design sites:higher ed,libraries,notables[EB/OL].[2015-01-20].http://blog.lib.uiowa.edu/hardinmd/2012/05/03/responsive-design-sites-higher-edlibrari-es-notables/.

[10] 复旦大学[EB/OL].[2015-01-10].http:///.

[11] 华东师范大学[EB/OL].[2015-01-10].http:///.

[12] FRAIN B.响应式Web设计HTML5和CSS3实战[M].王永强,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4-27.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浅析 下一篇:浅议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