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的钢材流通体系探讨

时间:2022-10-16 03:57:00

基于供应链的钢材流通体系探讨

摘要:文章对我国现阶段钢材流通发展的特征进行了概述,并总结和探讨了目前我国钢材供应链流通模式和常见问题,以弥补和完善我国目前钢材供应链流通体系的不足,进而进一步促进钢铁市场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钢材流通;供应链;供应链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4-0007-02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内大力发展建筑事业,钢铁生产与需求不断增大,我国钢材流通事业也跟着迅速发展。但与国外成熟钢材市场的流通体系相比,我国钢铁市场的竞争力仍然较弱,主要表现为钢材供应链流通效益低。构建和完善我国基于供应链钢材流通体系,降低钢材流通成本,是发展我国钢铁市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我国钢材供应链流通发展特征

从传统钢材物流走向现代钢材物流,标志着我国的物流事业迈上新台阶。我国现代钢材物流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特征:其一,钢材物流不再局限于销售阶段,而是贯穿于钢铁的产供销的全部过程,包括企业内部的钢铁原材料、半成品或产成品的空间位移;其二,传统钢铁企业设置的专门物流部门已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第三方物流等外部资源整合打造的社会物流;其三,传统物流仅提供搬运服务,而现代物流在此基础上提供如仓储包装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其四,市场与物流紧密结合,钢铁市场实行“零库存”战略和准时制生产;其五,网络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高速便捷的信息流通促进钢铁流通信息的共享和协同运作,物流效率大为提高。

2 我国目前钢材供应链流通模式

我国目前钢材流通呈现出传统流通模式和现代流通模式的融合与交替,两者各自发挥其优势。

(1)钢厂直供模式。“钢材企业终端用户”这种直供模式依赖于大型钢铁企业与下游各种企业之间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缩短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实现钢铁企业整体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钢厂直供模式销售钢材量约占总流通量30%。

(2)钢厂自行销售。目前有很大部分钢厂在国内甚至海外通过设立销售公司或者进行网上销售,对钢材定时配送。这种流通模式不仅能增大钢厂的销售利润,也有利于稳定钢厂与下游企业间的供货关系。

(3)经销商。经销商在钢厂与钢材交易市场或直接与终端用户间起中转作用。这一流通模式由于在供需主题间增加一层利润关系或者由于供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而导致钢材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转困难,使得供应链整体效益降低,这一流通模式已逐渐被淘汰。

(4)依托交易市场。钢材的巨大需求催生了市场作为交易平台,有利于多重市场主体参入,促进交易透明与

公平。

(5)建立配送中心。钢铁流通是一个充溢巨大利润的环节,钢铁企业为谋利与经销商成立钢铁配送中心,追求多重利润。

3 我国钢材供应链流通常见问题

3.1 统筹规划不合理

钢材流通涉及面广、跨度大,实现流通高效益不能只从某一层面或阶段进行,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统筹规划。保证钢材供应链上的各连接主体实现信息同步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避免钢材流通参与方信息不对称。

3.2 交易环节繁杂

我国钢铁行业目前处于制造企业与流通商竞争重组的阶段,流通渠道多样且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的缺陷:一、大批发商缺席。尽管我国钢铁总生产量大,但一般都是小规模分散经营,这就加大钢材原料、成品、半成品等的运输难度与量度。流通环节过多和运输时间过长,导致企业将货物出库发送后难以追踪其流向,而终端客户无法预知货物到达的准确时间。流通环节过多也使得钢材用户对钢材的质量要求无法得到保证,钢材质量管理与监督难度加大。二、佣金过高。每多一重的流通环节便会加大物品的销售成本,最终用户的购买成本过高,交易资金流通压力大。流通成本过高是我国钢铁企业难以取得根本性进展的瓶颈。

3.3 钢材流通业内部管理缺乏创新

我国钢铁企业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单一,增值服务能力不强,所以无法和钢材生产厂家取得价格和资金流转优势。经销商实行从上一级到下一级的级别化管理,且下游市场不够集中,导致流通环节繁杂,同行之间缺乏有效配合,导致流通成本增加。由于钢材流通中心人员设备等管理资源有限,钢材检验、盘点以及信息录入等效率低下,钢铁材料无法及时入库,出库时的钢材发错率也跟着走高,对产品的数量与质量缺乏有效监控,从而导致物流资源流失。同时,对于加工配送中心剩余的边角余料难以统计和收回,余料集中利用度低。对钢材的入库只能以吨对其重量与体积进行管理,也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实现对其实现有效管理。因此,缩减钢材经销商的数量规模而加大对大规模企业建构的投入,是今后钢材流通业发展的大势

所趋。

4 我国钢材供应链流通的发展策略

4.1 构建科学稳定的钢材供应链

钢铁企业应树立长远利益意识,力争建设一个能改善整体运营效益的供应链,降低经营风险,促进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良性循环发展。首先,建立原材料采购“经济链”,维持稳定的原材料采购关系,降低原材料流通成本;其次,与流通企业建立长远的伙伴合作关系,选择最适合的流通方式,减少生产商的物流花费;最后,实现供销市场与终端用户的信息及时有效对接,使供需信息对称,从生产企业到终端用户间的流通环节过于繁杂。建立高效率钢铁供应链,实质上就是在各参与主体间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利益链”。

4.2 培育和发展大型钢材流通经销商

尽管我国近些年钢铁市场繁荣,但具备大规模的钢铁企业仍然少之又少,钢铁流通服务范围受限。培育和发展大型钢材流通经销商,集约经营,综合管理,不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价格较低的货物也能刺激市场消费,从而使钢铁流通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循环模式。

4.3 建立优化钢材区域流通

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使得流通业产生成为必然。由于钢铁质量大且从钢铁厂到终端用户间的运输距离长,低效益的钢材流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在全国区域内建立大型物流网络,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流通模式,能更好满足远距离消费者的需求。

4.4 建立新型流通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消费者的需求与选择越来越成为商家取得市场地位的关键。终端客户对物流要求越来越高,下游行业应建立新型融资、加工、配送中心,形成自有的钢材流通配送网络。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能有效满足用户多品种、小批量需求,从而将钢材流通供应链向用户终端延伸。

4.5 构建钢材流通信息化网络

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将生产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让订单驱动钢铁生产。采用网上订单能使市场订购信息迅速进入分销系统,有利于对订单数据及时跟踪与分析,帮助钢铁库存和运输计划的合理安排,促进后续销售阶段钢铁顺畅流通。另外,加强钢铁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钢铁生产企业的联系,原材料供应商关注下游生产企业乃至整个钢铁行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合作关系,也能提供改善自身的反馈信息。

5 结语

“重视生产,忽视流通”的企业经营理念已逐渐被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淘汰。尽管我国钢材产量在世界首屈一指,但流通服务企业相当匮乏,钢铁流通成为钢铁继续生产的瓶颈。我国应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制定高效合理的物流规划与计划然后落实执行。积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各节点紧密联系的钢材供应链,是我国现阶段钢铁企业突破瓶颈继续发展的必然之选择。

参考文献

[1] 高卫星,朱香山.我国钢铁分销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J].物流技术,2009,28(12):193-199.

[2] 李拥军,陈琢,吕兵.对中国钢材流通业发展的解析

[J].中国钢铁业,2006,(4):22-26.

[3] 阳杰,李剑.钢材市场电子商务模式探讨[J].技术与

市场,2012,(2):73-74.

上一篇:转型国家技术创新环境分析 下一篇:船闸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