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6 03:30:14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是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本文介绍了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现阶段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资金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一、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基本内涵

货币资金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以及本票和汇票存款等可以立即支付使用的交换媒介物。为了适应货币资金管理的需要,一般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其中,“现金”科目用以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但不包括企业内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银行存款”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用以核算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为了总括反映企业货币资金的基本情况,资产负债表上一般只列示“货币资金”项目,不再按“货币资金”的各组成项目单独列示。

货币资金管理是指企业现金资产和准现金资产(有价证券、应收应付账款等)的管理,其目的是在整个企业系统范围内对公司资金来源和资金流向(即流动资产和债务)进行最合理的利用。

对于货币资金管理可以分为“管”和“理”两部分。具体而言,“管”即货币资金的制度性管理,就是要建立与企业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对企业特别重要而又容易出现舞弊、挪用等不法行为。因此,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制定货币资金收付的具体规章制度和控制措施,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收付符合法律法规,这是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而“理”即货币资金的理财性管理,从理财学的角度看,货币资金属于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盈利性也最低。如何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货币资金而又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就是对货币资金管理提出的最主要的财务要求。

二、现阶段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货币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有些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财务工作,为了节省开支,财务是外包给记账公司,公司里只招聘整理单据和现金收付的财务人员。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自己人看管资金才能放心,出纳的岗位要么是自己,要么是自己的亲戚,造成出纳的专业业务水平较低。有些企业聘用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财务业务一知半解,对自身的工作认识不足,只是处理手头上琐碎的事务,也不参加任何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有些企业大多采用现金收入与支付,许多支付采用“白条”抵库,收到的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这种现象增加了库存现金占用成本,降低了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更有甚者认为货币资金是企业自己的钱,企业有权自由支配。没有意识到这样已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大大增加了货币资金挪用、贪污等的机率。

(二)货币资金管理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有些企业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如出纳一人负责从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到报销后编制付款凭证的全部业务,包办银行相关业务从而使其他人员不与银行接触。

有些企业财务部门人员临时出差或休假时未有明确的职务制度和工作交接制度,经常会出现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或者出现岗位工作无人负责的“真空”期。有些企业财务部门人员缺乏定期轮换岗位,一个岗位一直由某一个人做,从来不换岗,这样有可能导致舞弊被掩盖住而不能被发现。

有些企业没有完善的申请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所有事务都要管理者最终逐一确认,如果管理者出差或休假,会影响企业的业务进展。还有就是企业管理者审批过程中主观意识强,随意性大,同样是一些不合理的开支,此时审批通过,而彼时审批不通过。企业对重大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也是一个人决策,忽略了集体决策和审批过程,后续也没有进行责任追究。

(三)货币资金管理信息混乱

当集团下属存在多个企业,各家企业在不同的银行开立或注销多个账户,会导致集团无法对资金质量及其运行状况实施有效及时监管,从而容易造成资金账外循环和资金管理失控的现象。同时,多方开立银行账户导致资金分散,流动资金占用量大幅增大,货币资金管理成本增加,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集团中一些企业资金有盈余空置在账上,只获得较少的利息收入;而另一些企业资金有短缺需要对外融资,从而支付大笔的融资费用。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货币资金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使货币资金利用率大幅降低,增加货币资金持有成本、管理成本和融资筹资成本。

有些企业管理者理解的货币资金只是狭义的现金(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没有认识到准现金即应收应付账款也属于货币资金范畴。还有就是认为货币资金管理仅是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责任,与销售、采购、生产等部门的人员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货币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处理程度不够,相关信息难以有效传输到财务部门,对管理造成不便。

三、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货币资金管理意识

企业应普及和提高管理者及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人员关于货币资金管理的理念,货币资金的管理包括来源和去向的管理。企业应积极送公司人员参加外部的各种培训,同时鼓励公司人员参加各种考试,所学知识需要在公司传达给其他人员,让企业全体人员都得到全方面提高。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例会,组织财务及相关人员学习新的知识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健全资金管理内控制度

首先,企业应建立货币资金岗位责任制。企业必须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企业不得由一人保管所有银行预留印鉴章。

其次,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职务制度。企业应建立明确交接制度,交接工作时要有他人监督,对于财务人员出差或休假的职务不可为不相容职务相兼。同时,对出纳岗位要建立强制换岗或带薪休假制度,这样也可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

然后,企业还应建立明细的分级授权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分为部门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集团总部的审批权限。还要建立紧急事务处理相关制度,确保企业的业务正常运转。对于重大的货币资金支出项目,不得由一个人决策,必须采取集中表决,参与人员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

(三)完善货币资金管理信息

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企业应对货币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资金池”,通过与当地银行进行密切合作,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完善资金管理。具体操作上可以由集团统一确认所属公司的资金需要,充分利用网上银行和ERP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由集团统一收取货款、统一支付货款,对集团所属货币资金进行统一调配。这样既可以降低外币汇率风险以及融资筹资成本,又可以降低资金交易成本。

加强对销售部门的考核。为扩大产品销售及售后及时收回货款,制定实用有效的信用政策。鼓励销售部门以收现金为主,也应为了扩大销售设定合理的信用期间,应收账期一般分为:0~30天、31~60天、60~90天。根据对客户的了解,通过评估客户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为了缩短企业的平均收账期,可以采用适当的现金折扣政策。

加强对采购部门的考核。规定采购部门不可以用大额现金进行采购,鼓励采购部门合理利用商业信用,与供应商商谈免费信用期60~90天的付款期。合理确认付款时点(最好到信用期的最后一天付款),以降低资本筹资成本。

(作者单位为上海井上新艺塑料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喻兴凯.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才智,2014(18).

[2] 兰天.关于货币资金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3] 孙亚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办法[J].财税金融,2015(1).

[4] 薛秋月.浅议如何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6).

[5] 袁书寅.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提高融资创效能力[J].财务与会计,2014(2).

上一篇: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管理控制路径分析 下一篇: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