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厦门市城市交通无障碍设计

时间:2022-10-16 02:06:49

浅谈厦门市城市交通无障碍设计

摘 要: 为了能较深入地研究厦门无障碍设施设计建设真实情况,多次实地考察了厦门相关的无障碍设施。文章仅从城市交通方面无障碍设计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 城市交通 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094-01

福建省厦门市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并成立了“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对全市相关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制定了“厦门市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实施方案”,拟定了《厦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规定》。2005年2月,厦门市由于在此方面的建设成就,荣膺全国首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之一。

因为厦门地处特区,对外开放较早,对无障碍设施设计意识亦较强,故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但是相关部门在无障碍设计方面的宣传、监督、管理方面的力度欠佳,使得人们在使用无障碍设施过程中对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残障人士权益的意识不强,同时厦门市的部分主管部门和工程设计人员对于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甚至根本没这个方面的认识,一些开发商也甚至觉得没有必要投入无障碍设计;文章就按照类别对相关无障碍设计进行分类讨论。

1人行道

(1)人行道均高于车行道0.15~0.2m,在各种路口均设计了可供轮椅通行的缘石坡道,并且宽度不小于1.2m,需增加有障碍设施设计,如车挡石、铁栏杆;

(2)人行道上大多设有宽度一般为0.4~0.6m的盲道,大部分盲道设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很好地衔接,部分人行道被迫改变了原有功能,成为临时停车场或商家经营地。因此需对应增加直观的无障碍设施宣传图像资料,并加强对相关设施的进一步立法、监督和管理。

2人行天桥、地下通道

(1)大部分人行天桥、地下通道附近没有设计提示盲道,只有少数厦门市区域在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设有供残障人使用的垂直升降梯;亟需在每个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设置垂直升降梯;

(2)大部分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设计坡道,楼道和坡道两侧设有扶手或护栏,楼梯表面有防滑措施设计,但是缺乏形式感和美化设计,应当把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外观作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3公共汽车站

(1)城市主要道路和公交车站之间没有设计提示盲道的设施,亟待增设。

(2)公交车站站牌没有可触摸的盲文指示牌,没有供残障人士使用的有障碍装置,如:公交候车凳,候车护栏,亟待增设配套设施。

4BRT站台

厦门BRT为2009年时正式启用,设有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升降,并且BRT站台和车厢地板高度一致,能方便残障人进出,是较为优秀的典范,但是仍应当在已有无障碍设施上加强监督和管理。

5交通信号灯

主要路口均设有过街信号灯,但未装备过街音响信号设置,亟待增设,尤其在城市人行通道繁忙的路口和主要商业街;

6停车场

(1)在地面或地下停车场的墙上或标志牌上未设有明显残障人士标识,应设置明显的残障人停车位指示标志;

(2)多数停车场未设置方便残障人使用的专用停车位,应在停车场靠近人行通道的地方设置残障人的优先停车位。

7小结

(1)人们在使用无障碍设施过程中对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残障人士权益的意识不强。厦门市的部分主管部门和工程设计人员对于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甚至根本没这个方面的认识。开发商甚至觉得没有必要投入无障碍设计;同时,政府对于无障碍的宣传力度不够。需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2)主管部门对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够。目前,在厦门市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审批、监督制度没有真正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在城市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违反强制性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被任意地占用或被破坏时有发生,部分盲道成为临时停车场或小贩摊点,甚至被破坏。管理方面的跟进力度不足,使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3)城市交通无障碍相关的设备、产品缺乏或不配套。如音响交通信号、公共汽车站对于维护残障碍人士安全的栏杆等设施的建设相当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无障碍设施的整体使用效能。

厦门市目前正朝着加快海湾型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迈进,在此过程中必须正视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该设施的建设,使残疾、老、幼、孕、弱、病等人群能更方便地融人和参与社会生活,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通过对厦门这种发达沿海城市的交通设施的调研,可知我国的无障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城市交通无障碍设计的关注与研究,旨在减少或消除城市的道路障碍,以方便城市道路中的各类人群。在今后城市交通无障碍设计中,应以科学的方法,逐步探索、完善城市无障碍设计,最终建立起残疾、老、幼、孕、弱、病等人群能够共同的自由交流、和谐生活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文麟.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0.3.

[2]刘连新,蒋宁山.无障碍设计概论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0.

[3]黄平.浅谈无障碍设计[J].浙江建筑第21卷第2期,2004.4.

[4]张旭山.厦门市无障碍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 [J] .中国建设信息城市规划,2006.1.

[5]董华.浅谈公共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J]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7.1.

上一篇: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河北省平泉县古月萤石矿矿体特征及赋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