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诚信与契约精神的区别

时间:2022-10-16 02:04:22

浅议诚信与契约精神的区别

摘要:传统的诚信观与西方的契约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缺乏外在权威作为约束力量;主体只有义务,缺乏权责利的平衡;诚信有差等和选择性。因此,传统的诚信观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需要塑造契约精神。

关键词:诚信契约精神基督教规则

近年,三鹿奶粉等事件在引起国民震惊之余,也引起有识之士的反思: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为何会有如此恶劣的行为?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缺乏诚信”;但笔者认为中国缺乏的不是诚信,而是“契约精神”。

中国传统的“诚信”和西方的“契约精神”有何区别?本文试进行简单论述。

1、诚信与契约精神的概念

a) 诚信

传统中,“信”是“五常”之一,其含义是诚实不欺。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

不过儒家的“信”是相对不太重要的德性。在“四教”、“五教”和“五常”中,“信”均列末位,而且,儒家的“信”只局限于亲缘与准亲缘(即“熟人”)之间,圈子很小。

b) 契约精神

“契约”一词的基本意思是交易。契约的主要特征是自由:选择缔约方的自由、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和选择缔约方式的自由。

契约精神不仅仅表现在遵守合同;契约精神其实是对规则的无条件尊重和敬畏,就是对职责尽职尽力,对承诺绝对兑现,对规则严格遵守。

2、诚信与契约精神的比较

契约精神与诚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约束力量、对主体的要求和表现形式。

c) 约束力量:良知VS外在权威

诚信是一种德性修养,讲究的是自律和良知。对“圣贤”来说,自律与良知是够了。但圣贤毕竟少,当人的自律和良知不够时又当如何?作为伦理道德,诚信能求助的外部力量只有舆论。

《论语》中有个故事,说到宰我觉得守孝三年太久,只需一年即可。孔子于是反问:“你只守孝一年是否心安?”宰我答:“心安”。孔子只能生气地说:“你心安就去做吧,但君子绝对不会这么做!”等宰我走了以后,孔子感叹说:“宰我这人真是不仁不义!”

“孝”与“忠”乃最基本的传统道德,即便如此,孔子对“不孝”的宰我也无可奈何,可见舆论只是一种软性力量,若违反道德的人不在乎,舆论就无法起作用。

契约精神则非常强调外在权威。当今西方“契约精神”的理论源头有二:基督教的契约神学和人文主义的社会契约论。两者的出发点虽不同,但都强调契约的神圣性,也即契约的外在权威。

对基督教来说,契约神圣不可侵犯,因圣经本身就是神与人之间的契约,神是最高的外在权威。因此,无论是神人之间的契约,或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人都须遵守。因此基督教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大都具备深厚的契约精神。

启蒙运动后,卢梭等人提出了“社会契约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秩序乃一项神圣权利,而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约定,具体做法就是每个人放弃部分天然自由和权力,转让给“者”,主导社会秩序。这种思想虽摆脱了神学的影响,但仍然强调契约的外在权威,只不过外在权威由神变成了进行共同约定的人。

西方的契约精神还具备非常强的法制形式。因此,契约精神不止有宗教和伦理道德作为约束力量,还有现实的法律进行约束。

d) 对主体要求:单纯义务VS权责利的平衡

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是对人的伦理要求,因此诚信是单方面的义务。

契约的存在则必须有两方以上的主体,否则达不成共同的约定。在这种共同约定中,双方的意见必须一致,且契约需明确双方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因为在圣经中,即便神与人签订的盟约,也须明确规定神的责任,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也当如此。

权责利的平衡还意味着进入契约的各方可以讨价还价。圣经中就有好几个人跟神讨价还价。受这些先例的影响,西方国家国会议员经常吵得不可开交,西方人签合同前也经常反复谈判,但协议一旦签署,就须严格执行。

契约达成之日,就是忠实践行诺言之始;享受权利的同时,严格履行义务;收获利益的同时,就要承担风险。这就是契约精神体现出来的权责利的平衡。

e) 表现形式:差等对待VS平等对待

传统语境下的诚信是有差等的,具体来说就是对亲缘与准亲缘需要诚信,而对其他人则无须诚信。而且,诚信排在“仁”和“义”的后面,所以当诚信和“仁”、“义”冲突时,被牺牲掉的往往是诚信。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以“忠”著称,却常常背“信”。如赤壁之战后,周瑜问刘备是否会攻取南郡,刘备按诸葛亮的吩咐,骗周瑜说不会。周瑜便与刘备立字为证。接下来周瑜与南郡守将曹仁开战,双方皆伤亡惨重。刘备和诸葛亮于是趁双方都无暇他顾时攻下南郡,把周瑜气得金疮迸裂。

很奇怪,诸葛亮一方面随意撕毁与吴国签订的协议,另一方面却将“连吴抗曹”作为蜀国的基本战略,期望吴国绝对遵守协议。这可能吗?但诸葛亮却认为可能。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反的,契约精神把“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并且把全社会的所有人都囊括进来,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在圣经中有个故事,说到以色列人进攻迦南时,迦南有个叫基遍的民族,害怕被以色列人消灭,便希望与以色列人结盟。但神不允许以色列人与任何迦南人结盟。基遍人于是骗以色列人说自己是遥远边界上的一个民族,以色列人信以为真,便签了盟约。随后,以色列人发现被骗,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法毁约。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强调的契约精神:即使对敌人,也要遵守规则;即便是神,也要遵守契约。

为什么要对敌人遵守规则?规则既有约束性,也有保护作用。诸葛亮随意撕毁协议的结果是吴国不再信任蜀国,蜀国失去一位盟友。而吴国也深受其害。这就是不守规则的结果:破坏了整个生存环境,对谁都没有好处。

契约精神尊重规则,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长远来说,这有助于创造出更好的环境,最终与合作者和竞争者达成共赢。

3、结语

契约精神实际上可以看作是诚信的进化:遵守承诺的同时,尊重社会规则;保护自我合法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利益。可见,市场经济中,契约精神更符合社会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塑造契约精神正逢其时。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2][美]阿尔文・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汪晓丹、赵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汪中求:《契约精神》,新世界出版社

上一篇: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下一篇:浅析广播电视系统的即有地位和新形势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