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的图像教学

时间:2022-10-16 01:42:35

浅谈初中科学的图像教学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育的最K目标是培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科学》教材中,图像是表达、深化、归纳和拓展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图像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取、概括信息并进行推理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图像教学,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引导学生读图、说图、绘图三方面进行初探。

关键词:初中科学;图像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113

一、引导学生读图

对解决能力较高的问题,首先要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才能把获取的信息运用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此类问题对知识的综合性强,许多是以图像形式来反映。因此,引导学生对图像所载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至关重要。

1. 分解组合图像

分解分解组合图像就是把图像所载信息分解成若干部分,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综合处理,串联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块。

[例1]右图中的曲线表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O2和CO2含量的变化,图中H为肺动脉,据图分析:

(1)曲线a表示的是 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

(2)曲线b在I段血管处迅速升高是由于 。

(3)I代表的血管类型是 。

此题看起来很难下手,但如果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分析每条曲线所表的含量变化情况;分析两条曲线对应关系;分析曲线在各段血管处的变化情况;便可综合回答整个问题:由于H为肺动脉,则I段一定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当肺动脉中的静脉血流经肺泡后,静脉血中的气体发生了交换,其中肺泡中的O2扩散到血液,而血液中的CO2扩散到肺泡,因此肺动脉的血流经肺泡后,血中的O2含量上升,CO2含量下降,所以可以判断曲线a、b分别表示CO2和O2的含量变化。所以答案应填:(1)CO2;(2)肺泡中的O2扩散到血液;(3)肺泡外毛细血管。

2. 缩合图像

对彼此有联系的图像进行缩合,能够增加图像的知识容量,以保持知识的整体性,并促进相关知识点的融合。

[例2]在学习酸、碱、盐、氧化物、单质时,可将上述物质之间的关系缩合成右图,可以系统地概括所涉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化和条理化。

3. 在引导学生读图过程中优化处理图像

华师大版《科学》图文并茂,但教材中的图像是以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缺乏层次性,学生往往难提取图像的主要信息。[例3]学习电路图时,若先向学生展示电路实物,然后用动画制作工具分层次、分色彩对各电路元件的结构进行拆分、合并和局部放大等处理,帮助学生理解各元件的结构特点;也可用简笔画边画边讲。经过这样处理后,能把教材中的图像信息逐步综合和转化,从多角度多层次给学生创造读图的情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说图

仅仅让学生会读图像,获取图像上的某些表面信息是不够的。教学过程中图像的应用还应在读图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将所获的信息经过思维加工和处理。

看图像说出图像所载信息,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深化。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提取图像中的有效信息和结合相关的知识点,组织适当的语言表达图像含义,而且还要把图像信息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4]说出右图表示的液面压强大小与沸点高低图所含信息。经过学生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归纳出图像所表达的含义:液面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家庭里使用高压锅煮食物,可以缩短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三、训练学生绘图

俗话说“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得;让我画,我会理解。”所以,学生在会读图、说图的基础上还应学会自己动手描绘图像,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把文本数据和表格数据转化为图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尝试绘图、相互评价绘图、最终完善绘图,从中掌握信息迁移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协作精神。

[例5]在凸透镜成像教学中,成像规律是难点,特别是要完成与下面表格同类型的内容,学生往往出现差错。

在教学中,利用凸透镜二条特殊入射光线的折射规律(一条与光轴平行,折射经过另侧焦点,另一条过光心沿原方向),训练学生绘制在三种情况下成像的图像(如下三图),收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提高,图像作为浓缩和承载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图像教学,切忌“重文轻图”,只有做到“图文并重”,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常汝吉.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孙宏安.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耀村.新课程新题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吴志华.学科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三中 325102)

上一篇:合作学习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专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及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