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心育三部曲

时间:2022-10-16 01:21:19

浅析初中语文心育三部曲

摘要:初中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阶段,是他们性格、魅力的成型阶段,是他们生理、心理的成熟阶段。他们的人格、气质、才学、追求和生存全都要在中学校园里定格。努力锻炼生命的质量,造就一个具有当代社会属性的自我,他们要学会理性,要学会成熟,要树立远大目标,他们更需要的是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初中语文 心理教育 学生 成长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在交往、学业、情感、亲子、生理和择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认识不够又无法排解,常衍生出偏激,伪情与言之无物等语文表达方面的问题,这给语文教学也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运用形象化手段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教育,在培养他们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心理素质。如何运用形象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教育?首先是通过心理问题的情境化再现,当学生面对这些鲜活的生活图景时,再引导学生进入内部,进行理性化的体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想象中对生活与意境进行理想化的描绘,达到思想和心理的升华,使学生产生正常情感和理智,获得控制,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的能力。这个过程可概括为:情境化再现—理性化体悟—理想化升华。

一、情境化再现,让学生置身现实的情景

针对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情境,在活动中获得初步的体悟和体验,为思想沉淀做准备。例如:情境表演。通过情境表演,为学生提供一种发现与思考的情景,学生面对虚拟的生活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共鸣,引发对心理问题的思考。此外,我们也可采用个人讲述,师生对话,课本剧表演等情境化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但要注意每个活动都要依靠生活的细节和完整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在把语文活动情境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心灵,理性地去认识生活矛盾与心理问题,感悟生活的内涵,在学会疏导心理的同时,积淀思想,为更好的思想表达打基础,也解决作文偏激、空洞等问题。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平等的待人,给人以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帮助与友谊。这种活动是通过体悟的方式,要求学生内化,达到认识主体生活,认识自我心理的目的,当然这种感情是以形象化情境的细节为基础,以达到调节心理和沉淀思想的目的。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理想化升化,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进入想象世界,将抽象的认知形象化,在想象中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心灵里构造一个理想的美丽世界,真正清除或舒缓自己的心理问题。理想化升华有两点要求:一是思想和心理上的升华,二是描绘出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这也是进一步酿造思想的过程,是写作中的基本环节。这种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达到生活与情境的描绘中升华思想和提升心理境界的目的,心结得到真正的放松与缓解,同时提升语文表达的水平。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是为了个性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将知识教学与个性成长结合起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在课堂上,就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个性教育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它不是不要教,而是把教立足于向学到转化上,教学过程就是教不断向学转化的过程,学不断摆脱对教的依赖,不断走向自主,独立,走向创新。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个性。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真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要强化学习参与。为此,要了解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共性和个性,与学生心理上沟通,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设计课堂发言的内容时要具有由浅入深的梯度,创造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话可说,要让课堂活动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课堂真正地充满生机,焕发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主,独立活动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多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总之,语文形象化心育过程根据不同问题和具体需要,可以在课内或课外活动中有计划的完成。每个心育过程都可以由上述三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是按照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有不同要求和阶段性的目的。三个环节中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感情,从而逐步获得能够适应个性需要和社会发展,理智地观查社会和应对生活的健康情感,培养控制、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感悟,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写作中内容贫乏或不真实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第六中学)

上一篇: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下一篇:转化后进生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