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在产科系统中的实践和效果评价

时间:2022-10-16 12:50:24

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在产科系统中的实践和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在产科系统提供围产期全程服务的实践及效果。方法 组建由助产士、产科医生、母婴专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及志愿者组成的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团队,以助产士为主线和沟通桥梁,构建产科医生-助产士-孕产妇三位一体的工作服务模式,让孕产妇参与治疗决策和过程,保障围产期安全,提高医疗护理服务|量,达到医护患三方满意。调查比较在实施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前后孕产妇满意度、自然分娩率及会阴侧切率。结果 实施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后孕产妇满意度和自然分娩率高于实施之前,会阴侧切率明显下降。结论 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孕产妇满意度,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

关键词: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助产士;围产期;自然分娩率;满意度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孕产妇对围产期的诊疗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产科治疗护理中,为孕产妇提供基于女性生理及心理等特点的及时有效的个性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1]。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在一般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病房服务,以助产士为主线,将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延伸至产前门诊,通过为孕产妇提供个体化产前检查、健康咨询、分娩技术指导、产时接生及产后随访等一系列连续性医疗护理服务。本院于2014年4月在产科系统探索实施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为孕产妇提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全程服务,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1日~4月30日在本院产科就诊的孕龄为20 w的孕妇16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调查,年龄在18~35岁。将162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与观察组81例,定产科二区为研究试点病房收治研究对象。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孕妇在产前由门诊医生负责;助产士与孕妇在产前没有任何接触,在分娩时由产科医生及助产士负责;在病房由病房的医生及护士负责。门诊医生、助产士、病房医生及病房护士按常规完成各项医疗护理服务。

1.2.2观察组 采用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即从产前门诊开始,由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团队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一系列连续性医疗护理服务,通过建立充分的沟通和信任,有效增进孕产妇与助产人员之间的感情,并在分娩过程中积极地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做好产程观察和胎儿的状况监测。

1.3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工作内容 通过对本院助产士、母婴专科护士和产科医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进行评估,选拔团队成员,组建由助产士、产科医生、母婴专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及志愿者组成的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团队。

1.3.1产前

1.3.1.1孕早期 在产科门诊选择初次建卡的初产妇进行孕期风险评估,介绍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档案管理建立数据库。

1.3.1.2孕中期 助产士协助产科医生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知识宣教答疑,负责联系心理咨询师对孕妇进行心理干预与支持;联系营养师为孕妇制定营养食谱;对有陪检需求的孕妇联系志愿者陪检。

1.3.1.3孕晚期 助产士分别在29~30 w、32 w、34~35 w、36w、37 w五个时间段对孕妇进行面对面指导和评估,根据孕妇的产检资料与健康状态进行相应指导,制定分娩计划,为孕妇预约床位。对于有异常情况的孕妇,及时转接产科医生诊治。医护协作为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孕妇建立自然分娩的勇气。

1.3.2产中

1.3.2.1入院后由医护小组共同与孕产妇进行3~4次的有效沟通。沟通时段分别是孕产妇入院后的首次沟通,调整治疗方案或手术前的二次沟通、出院前的再次沟通。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沟通的次数,做好相应记录。

1.3.2.2进入产房后助产士为孕妇进行接生,产科医生对分娩过程中治疗和用药给予支持,医护患三方协作,保证分娩过程顺利完成。

1.4评价指标 孕产妇满意度调查: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孕妇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通过从产前满意度、产检满意度、产程满意度以及产后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2结果

2.1孕产妇满意度 两组孕产妇满意度统计情况见表1,由数据可见,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自然分娩率 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统计情况见表2,由数据可见,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会阴侧切率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共77例,其会阴侧切率统计情况见表3,由数据可见,观察组孕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我国传统的产前诊断主要由产科医生来完成,而助产士只负责产妇的围产期护理[2-5]。这种模式限制了产科医生以及助产士的职能,使其两者不能充分达成协调,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而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在弥补传统模式不足的基础上,细化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内涵,有效提升孕产妇满意度,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研究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据过往文献报导[7],90%的初产妇由于对分娩过程及产程等相关方面知识的缺乏,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导致临产时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表现,进而使子宫收缩乏力,导致难产发生率明显上升。更有信心自然分娩,产程进展也更加顺利,可有效提高自然那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

综上所述,产科医护患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孕产妇满意度,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

参考文献:

[1]刘永侠,廖碧春.一体化服务模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3:76-78.

[2]黄智清.助产士门诊在围产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2,29(8):290-295.

[3]闫志萍.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22):1996-1997.

[4]朱艳槐.孕妇孕期实施健康教育对降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36-1237.

上一篇:终身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探索 下一篇:小学安全教育存在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