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时间:2022-10-16 12:31:16

职业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摘 要: 本文对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主要的目的是寻求校园文化建设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及一系列的监管措施。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抢占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开校园的“壁垒”,拓展高校体育教育功能,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抵制伪科学的渗透,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1.引言

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非常宽泛,几乎涵盖了整个现代社会化人的一切活动领域。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生存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学生的健身兴趣与这一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此现象加以探讨,旨在为研究学校体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从广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指学校体育教学、健身活动、体育竞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活动中所形成和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狭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则指学校的体育观念、健身知识、健康理念和体育意识等。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群体,它又与竞技运动、校本群众体育活动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3.校园体育文化的两大功能

3.1从教育出发激发学生健身热情。

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一个使人不断地接受新文化滋养、熏陶、装备的园地。校园体育文化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之中。学校的体育教师,是拥有专门体育知识的人材,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以系统的知识形态经教师的传授,给学生们以滋养,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认识体育的价值,逐渐地成熟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校本理念。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激发起学生健身热情,使之终身受益。

3.2强身怡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校园体育文化中的意识、行为、物质三个文化部分均能有助于人们的心理调节,满足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手段的练习,锻炼意志品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团队意识,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消除精神烦恼,给人带来欢愉,使人的身心得以和谐、健康地发展。

4.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4.1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文化主体的精神、道德观念、知识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团队意识、拼搏进取、敬业笃学、竞争开拓精神等,把体育精神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运用各种传媒进行宣传,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对工作、学习、身体、生活、家庭、社会的影响;通过课堂教学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健身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4.2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4.2.1改革体育课堂教学

确立学校体育以学生健康为第一教育任务,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体育课程发展上要注意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有全面的体育文化修养。在体育课程教材的选择上,注意增加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可发展性,加强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改革体育成绩评价办法,将单纯的技评、达标、终结性评价转变为体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多维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改革。

4.2.2建设校园体育组织系统

健全学校的体育运动委员会,支持学生成立各种体育协会或社团,并为他们的活动提供引导、帮助、支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之顺利开展。制定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

5.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要有利于人的健康

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场地、设施等,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同时,它们又成为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校园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这些特质会折射每个人的心灵,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如在运动场周围进行绿化,形成绿色环保场地。此外,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作为一种依托,它承载着体育锻炼的实践。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建造优美雄伟的体育场馆、添置运动设施,器械的摆放都要给学生一种美好的享受,用场地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6.结语

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依据办学类型、规模、师生构成、地域、环境、气候等的差异进行建设,一切围绕学生的健康,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高品位的特色学校。

上一篇:农村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