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域中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

时间:2022-10-16 12:08:06

人才培养视域中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

摘 要:文言文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部分。就目前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看,教学效率普遍偏低,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才能助力学生成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创新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从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中精选而来的,而且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入,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增加,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作以思考。

一、以历史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文言文是汉语文化的源头,它作为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紧随历史的足迹传承了几千年,无论是先秦诸子散文还是后世诗词都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文化,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与散文、诗词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在讲解文言文时切忌将文章孤立开来,单独讲解,而要联系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将有关联的篇目串联起来。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强化学生理解记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和《荆轲刺秦王》这两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就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了秦王扫六合的历史背景之中,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进而掌握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大秦帝国》的相关片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也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有这样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二、营造轻松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同学们普遍反映文言文难学,其实文言文难就难在与学生的距离上。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对文言文都感觉很陌生,理解起来十分费劲。造成这种结果除了文言文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就是教学方法不合理。传统讲授法并不适用于文言文教学,因为传统讲授法使课堂枯燥乏味,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受到限制和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变讲授学习为互动学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录音,将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其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如果文章具有情节,则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尽量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情感特色。接着用现代文的语言结构知识去同化文言文结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会事半功倍。第三,用故事进行引导,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三、联系文言文语境,增强对关键语义的感知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思考,自读自悟,通过联系文言文语境,增强对关键语义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陈情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提出了质疑,不明白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回归语境,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还原文本,经过思考分析学生们便能明白这是一种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将“落日”比作人命,预示了祖母在不久之后就会离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密要报答祖母养育之恩的恳切之情。通过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学生会对文章的内蕴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感悟文字的能力

文言文作为文字语言的一种,也需要学生拥有文字感悟的能力以及语感,这是语文水平的一部分,只有拥有好的语感才能对语言文字进行准确地分析、理解和体会,对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语感拥有很强的经验色彩,语感需要在反复阅读和运用中培养,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日常生活几乎没有这种机会。因此,学生语感的培养依旧是一项难点。如果学生拥有语感,就能够轻松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把握住文中的虚词和实词,强化对文章意蕴和理趣的理解,进而促进文化素养的提高。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特别重视文言文的背诵和朗读,因为随着朗读背诵篇目的增多,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这是一个夯实基础、为量变到质变做准备的过程。经过两年的积累到了高三后,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会发生质变,凭借语感就能够对文章大意和意蕴有个大体的理解和把握,学习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因此,语感的培养对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和前提。

五、加强知识拓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化内涵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诗文中的极品,它们历经千年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文言文作品中的语言大都历经千锤百炼,采用的表现手法斐然可观、独具匠心,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智慧宝藏。高中生作为正在接受文化教育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更需要大量阅读这些古代诗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阅读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将诵读与思考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这首诗的深刻内涵。文章在第四段中表示“羡长江之无穷”,随即又希望“抱明月而长终”,由此可归纳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这种开朗、豁达、自信的可贵品质正是学生所必备的,也是文言文教学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总之,文言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部分之一,直接关乎到学生语文能力能否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水平,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助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陆云霞.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J].文学教育,2010(3).

[2]丹.变换手段 培养能力——高中文言文教学[J].佳木斯

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江忠虎.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

学语文,2010(12).

[4]王赛云.趣教文言文[J].语文天地,2006(15).

上一篇:以实用性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下一篇:基于人才成长的初中语文综合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