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时间:2022-10-15 11:12:56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教与学思路一致,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归纳出课堂提问五原则是:目标导向原则,启发思维原则,难易适度原则,质疑问难原则和展开想象原则。

提问是课堂上常用的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方法之一。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教与学思路一致,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归纳出课堂提问五原则,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目标导向原则

设计向学生发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紧紧扣住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使教师的发问和学生的答问一步一步地逼近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必须摒弃那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随意的、盲目的提问。

课前教者布置学生预习新课的提示,应是教学目标范围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新课时,用简洁的导语引入新课后,即向学生提出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意味着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启动、激励、凝聚、制约的心理作用,能使学生带着强烈的目标意识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益。

2启发思维原则

我们教学工作者都十分强调和重视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什么是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此,问题的设计应立足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有所发现,体会思考与成功的喜悦。成功的喜悦能激起答问的更大兴趣。这样就会逐渐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和科学思维的头脑,学会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这样也就形成了智力和能力。

提问要富有启发性,为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引渡”、“搭桥”。如为了让学生明确《藤野先生》一文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思想,便可用提问、引导的方式。首先理清两条线索,一条是记叙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惜别和思念;另一条是感情线索:作者(鲁迅)对在东京、仙台所见、所闻和所经历之事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然后再提问学生,哪条线索是表现本文中心思想的?确认了线索之后,文章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也就自然确认下来了。这时,再提问学生: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文章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3难易适度原则

问题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此,提问之前要对学生思维应答能力有一个准确的估计。估计低了,设计的问题太易,学生不加思索便可以作答,一则答问失去意义,二则时间长了,会失去答问的兴趣;估计过高,学生冥思苦想也不能作答,一则会影响思维的积极性,二则达不到提问的目的。难易适度的另一层意思是,要符合教纲的教学要求,不要避开重点难点而提出一些低于教纲要求的问题,也不要超越大纲,而提一些与学生知识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再者,不要用有学术争议性的问题发问学生,因为这些不是中学生要研究探讨的问题。比如引经据典地考证《卖炭翁》中的“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两者的比值是多少,来说明宫吏的巧取豪夺是不必要的,对诗的思想意义的理解也是有害的.因为这样会误导学生认为这场交易的不公平。

4质疑问难原则

让学生质疑问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说从东京到仙台的路上,现在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了。为什么20年后还一直记得这两个地名?这是闲笔吗?这与文章的主题(鲁迅先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有何关系?鲁迅当年路过“日暮里”车站时,也许想起了唐朝诗人崔颢的诗句:“日暮乡间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也想起了陈子昂的“故乡杳无限,日暮且孤征”吧?见到了“日暮里”,触动了鲁迅先生思国怀乡之情。至于“水户”——“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反清复明斗争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自然使鲁迅先生产生敬仰之情。一九零五年暑假,他还特意去凭吊朱舜水的遗迹。鲁迅先生记得“水户”,正是他深切关怀祖国和民族命运的表现。所以,鲁迅记得“日暮里”和“水户”,是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又如,当藤野先生得知鲁迅要终止学医离开仙台时,“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伤,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如何理解“悲伤”?又为何想说“竟没有说”?“悲伤”里蕴含着惋惜,但又表示理解;既然理解了,心相通了,还能说些什么呢?还去劝阻鲁迅的正确决定吗?因而是“想说”而“竟没有说”。接着,鲁迅“便说了一句慰安他的谎话”,又应如何理解“谎话”?——鲁迅为了寻求拯救民族和国家的路子,不得不离开自己敬仰的老师;又为了不让老师不愉快,因而不得不“说了一句慰安他的谎话”。“谎话”韵味深长,饱含着师生情谊的浓重。因此,质疑问题式的提问,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理清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和词语表层意思,而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开掘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领会词语和文章的深层含义。

为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倘若教师能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并遵守课堂提问五原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有了希望。

上一篇: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语感 下一篇:浅析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