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问题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10-15 10:42:06

也谈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而要想做到这些,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能与学生的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下面我结合实例,从四方面谈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所教内容,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去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之产生认识上的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在讲《月亮湾》时,上课伊始,我满面春风地说:“孩子们,春天来了,小草从地下探出了绿脑袋,柳树抽出了绿丝绦,桃树、杏树开出了火红的花朵……到处生机盎然。这时你最想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大都被我煽情描述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纷纷说:“我想踏青”,“我要和爸爸妈妈去旅游” ……我顺势引导说:“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月亮湾。”(板书课题)随即出示月亮湾的图片。“孩子们,先欣赏一下图片,月亮湾美么?”“美!”“那好,我们一起走进去仔细欣赏一番。请你们借助拼音好好读读课文。”这时,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出来,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了。

当然,情境的创设最好是贯穿教学始终。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也会引导学生:“我们外出旅游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谁来说一说文章写了月亮湾的哪几个地方?最好能按先后顺序来说。”这样,既使得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又教给了学生观察的方法。学完课文后,再布置一项有意义的家庭作业:请你给爸妈或爷爷奶奶当一次小导游,把月亮湾的美景讲给他们听。整篇文章的教学,用一条“游览”的线把它串起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巧用教具,丰富生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儿童一般是依靠形象、色彩、声音和触觉来思考的。”采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进入直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积累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具、学具,可以使学生轻松地理解道理,掌握知识,加深印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教《虎门销烟》时,我课前从影片中剪辑了一些鸦片对人类产生危害的片断,上课时让学生先来观看电影剪辑。通过课件,学生不仅了解到鸦片对人的身体、心理和家庭的危害,还了解了19世纪中国的状况,从而对林则徐更加的敬仰。教具的利用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以至于在“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的写话练习中,学生个个妙语连珠。

三、巧用竞赛,体验成功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并得到教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读得快又对”“看谁记得多”“比比谁回答得更巧妙”等,这些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每日一诗”中,我进行了“星级古诗状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背诵古诗认真的学生,发给他们小奖状。又如,在教学《看图说话》时,我让学生比赛说图意,看谁说得最好、最准确。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生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会更高。

四、巧用质疑,引导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疑问,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踊跃质疑:1.“爱”和“茉莉”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说“爱如茉莉”?2.课文中主要写了谁和谁的爱?这两个问题正是本文的重难点。既然通过质疑,学生抓住了重点,我接着就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或句子,反复朗读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学习的动机和探究的欲望都很强,效果自然不错。交流时,有的小组抓住茉莉的“平淡无奇”,有的抓住“妈妈惦记爸爸爱吃饺子”“爸爸伏在床边睡,陪护妈妈”“妈妈胳膊和腿麻木了,怕惊动爸爸,忍着不动”等话语和生活中的小事体会到了“真爱”就是这样“平淡无奇”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发现,原来平时爸妈的“唠叨”才是真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富于变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更是形式多样,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对待。但归根结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和自我体验的机会,通过创设情境,使“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乐学”的自主探究学习。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阅读,让语文教学彰显魅力 下一篇:一心只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