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何去何从

时间:2022-10-15 10:28:08

手机何去何从

S:学生 T:老师

幕1:

(课堂上,学生低头玩手机,过于专心,等到发现老师走近自己身旁,为时已晚。)

S:(将手机塞进抽屉)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玩了!

T:(朝S伸出手)拿来!

S:(没有交出手机的意思)我错了!

T:别等我数一、二、三。赶快!

S:(将手机攥在手里,口气有些强硬,试图强迫教师做出承诺)那您还还给我吗?

T:你还敢跟我讨价还价?(反问的口气)

S:(口气因为对方更加强硬的态度而缓和下来)没有!没有!给您吧!

幕2:

(下课后,S冲上讲台)

S:老师!我错了!

T:(假装糊涂)哟!你做错什么了?

S:嘿嘿,我那手机,您还是退给我吧!(伸手去拿)

T:(用课本敲了一下学生的手,学生将手缩回去)我记得你们班每天早上都要把手机收上去,放学再发,你怎么没交啊?

S:(挠挠头皮)今天我来晚了,踩着铃进教室,然后早自习测验已经开始了,所以我就没来得及交。

T:那你课间干吗不去交啊?(皱着眉头,语气非常不满)说到底,你就是想把手机攥自己手里,上课逮着机会就玩!这回玩傻眼了吧!让我一抓一个正着!如果是你们班主任遇到这种事儿,会怎么处理啊?

S:(双手合十,不停作揖)老师,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您千万别告诉我们班主任。

T:为什么不能告诉她?!(明知故问状)班主任有权利知道你们班出现了哪些违反班规校纪的事情。我待会儿就去找你们班主任,让她来处理你的手机问题。(边说边将手机塞进自己的袋子里)

S:千万别啊!老师!(愁眉苦脸的表情)如果到了我们班主任手里,我的手机就再也回不来啦!

T:什么意思啊?怎么叫再也回不来呀?

S:(有气无力地说)你要是把手机给了班主任,她就彻底没收了,得等到毕业才会还给我!

T: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呀!你犯了事儿,你自己去承担后果啊!(推开挡在前面的学生)别跟我掰扯了,我没时间,你还是等着跟你们班主任交涉去吧!我走了!

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被任课教师批评教育,并将其没收,这类事情在学校里屡见不鲜。在幕2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行为问题,究竟应该由班主任解决,还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处理?如果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事先有过沟通,如果出现某类问题,需要移交前者统一处理,那么任课教师应该尊重以及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反之,则没有必要,否则就是推卸责任,就像幕2中的那位教师一样。

第二个问题,没收手机的处理方式是否真正有效?从短期的角度来说,将手机没收,的确能够暂时将学生与干扰源隔离,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专注于课堂。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会造成阻滞甚至隐患。一旦收缴或没收成为常态的处理方式,久而久之,可能会降低学生的自信程度,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处理学业和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只能依赖外力的强制约束。因此,与其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不如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在幕2中,教师没有必要表现出对立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毕竟作为教育工作者,最终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位教师可以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反问学生――“如果日后出现类似情况,手机没有及时上交,留在自己身边,如何避免上课玩手机的问题出现?”或“采取哪些办法,才能避免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至少对其本人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建议,或者与学生达成协议,由学生自己保管手机,教师只是负责提醒和监督,并提供及时的鼓励和正强化。比如,学生可以在上课期间关机,并且不要将手机放在随手可拿的地方,比如校服口袋里,而是将其放在书包最隐蔽翻找难度最大的地方。在家中,学生可以关机,也可以将手机处于静音状态,并且将其放置在隔壁房间。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方法指导,那么学生不论在学校上课还是在家里自习,都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做到专时专用,不受外物干扰。

上一篇:陈曦 在音乐的世界里,你肯定是不会骗自己的 下一篇:女王的化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