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2-10-15 10:15:07

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内在的发展。可以说,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实行有效性教学策略,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和考虑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首先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一个很高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不少学生对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的个人资料无所不知,这些信息他们是在极轻松的情况下掌握的。可见,兴趣越浓厚,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创设合适的情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让众多的学生体验成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诗意的教学语言设计等。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有效教学日益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教师善于钻研,灵活处理,一定能最大程度地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从而构建起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把握语文教学规律,设置情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语文和数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数学的知识点是相当明确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点的掌握、各项技能地形成过程,而语文学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理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中要设置情景教学、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

对于送别场面的感悟,一位老师就采用了“移情体验法”,教师以导语引导学生幻想送别的场面,幻想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唤起学生亲身感受后,再来感悟课文中的送别场面,学生读着读着,仿佛自己成了志愿军战士或送别的小金花,情真意切,感悟颇深。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注学生的生活。

三、新课标理念重视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老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任其依照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个性化阅读,可能会产生阅读范围与方向的错误,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虽然许多学生在选择阅读范围的时候,把高考作为首要的目标进行选择,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很难完全把握阅读的方向与范围。甚至还有许多学生只是单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时间,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在学生自主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目标,对于学生的阅读方向与范围,教师可以给予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进行目的性阅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是配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阅读主体性的作用,积极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探索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实现高考的理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积累素材,训练学生写作,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平时,语文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逐渐训练其做到厚积薄发、运笔如神。如果说作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鲁迅先生所讲过的:“要多看、多想、多读、多写。通过对近几年高考作文变化趋势的分析和对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的分析,不难看出,从试题角度来说,命题人对各种类型作文题目的设计,源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写作实际。考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应该关注社会,感悟生活,而不是做生活的旁观者。文体的自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写作水平主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积累写作素材中提高综合能力;二是勤奋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此外,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学科,而且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了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只有深入行业,才能了解自己 下一篇:浅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