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5 09:26:12

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文化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烟草行业也确立了文化引导发展的工作思路。本文在回顾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文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重庆烟草由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迈进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文化 烟草企业 文化建设

一、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现状

重庆烟草行业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构建起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形成了重庆烟草亚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为重庆烟草主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底蕴。2011年11月,重庆市烟草公司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正式确定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二、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不足

(一)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1.系统性强。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故事集、企业文化宣贯文集等文化成果,体系完整,模式健全,实现了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的统一。企业文化体系既有内在的理念识别系统,又有外在的视觉和行为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内外兼顾,全面建设;既建立了内部评价机制、品牌传播方案等动态机制,又完善了组织机构设置、内训师培训评价机制等相对静态的文化成果,动静结合;既规划了远期战略,又建设了近期服务标准、流程优化等机制,远近相衔;以《“三诚”服务品牌手册》为例,该手册囊括了服务文化手册、服务视觉识别手册等12项成果;每项成果均有具体详细和标准规范的内容支撑。

2.融合度高。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和服务品牌与生产经营各环节紧密结合,实现了理念文化与行为文化的统一。企业文化涵盖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用文化引领企业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服务品牌建设。其中服务品牌建设把重庆烟草服务对象分为六大类,针对他们需求,分别开展包括“种烟客户安心工程、工业客户省心工程、零售客户舒心工程、消费者放心工程、社会公众信心工程、员工开心工程”六大工程,下设20项具体行动,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了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与生产经营的融合。

3.实践性强。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宣贯“4+10”模式,由浅到深,由形到神,实现了文化发展与员工成长的统一,提升了文化执行力和创新力。“4”是指通过4个层次(看见、知道、理解、践行),“10”是指在宣贯方式及机制上做到“十统一”,即统一宣贯教材、统一宣讲平台、统一培训队伍、统一视觉形象、统一听觉形象、统一沟通平台、统一活动冠名、统一活动平台、统一费用预算、统一项目管理。同时,将学习型组织建设作为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载体,通过“332”建设模式(即组织、团队、个人三个层面,混合学习、分享学习、反思学习三项方法,在线学习、培训基地两个平台)整体推进,以“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为学习要素,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推动持续学习,实现文化发展与员工成长相统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开放性高。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结合生产经营不断完善体系内容,实现了文化建设进程与文化发展规律的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以“适应全国烟草改革发展需要,践行‘两个至上’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体现重庆烟草特色”为目标,通过构建、试点运行、公开、全面推进、持续提升“五步走”,在自发到自觉的文化建设过程中,确立了“服务品牌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进步,实现文化建设进程与文化发展规律统一。

(二)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

1.企业文化宣贯传播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存在“外热内冷”、“上热下冷”现象。现在,重庆烟草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认可度较高,行业内有的单位也充分认识到了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少数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氛围不浓,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仅是政工部门的工作,制度文化建设不到位,员工缺乏动力,企业缺乏活力。

2.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还需进一步融合。目前,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出效益”的作用无法以量化的形式得以体现,造成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结合不够紧密,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3.企业文化建设的阵地需进一步拓宽。部分单位孤立进行企业文化和“三诚”服务品牌建设,缺乏与思想政治等工作的统筹安排,造成政工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甚至顾此失彼,无法提高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员工知行合一有差距。由于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不统一,认识不到位,没有确立文化引领发展的理念,执行力不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部分员工也存在“企业文化建设与我无关”思想,还有“被文化”、“被政工”的论调,与文化理念背道而驰。

三、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设原则

1.理论指导原则。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借鉴和运用当前国内外先进的企业文化理论,结合重庆烟草实际,培育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企业个性的企业精神,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重庆烟草企业形象。

2.“两个至上”原则。“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是我国烟草行业的共同价值观,也是重庆烟草企业文化的基石。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要展示将重庆烟草行业对国家、对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意识形象,使“两个至上”原则在企业的每个角落、每位员工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3.人本原则。重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因素,倡导人本管理,搭建竞争平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烟农、工业客户、零售商、消费者、社会公众服务,维护好他们的利益,引导消费,调控市场,不断满足消费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4.个性化原则。坚持行业共同价值观,结合重庆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建设有重庆烟草特色的企业文化,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5.动态性原则。与时俱进,不断融合时代科技与教育培训的内涵,博采众长,形成现代的、动态开放的重庆烟草企业文化,使重庆烟草获得蓬勃生机和精神力量。

(二)建设对策

1.内化于心。按照“全覆盖、全渗透、全方位、全提升”的“四全”目标,广泛发动职工群众,持续抓好宣贯传播,让企业文化理念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发自内心的认识和共识,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宣贯传播工作;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诚服务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绩效目标考核体系结合起来,促使文化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推进文化融合;继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深化“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和“行动者文化”体系,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切实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外化于形。主动把重庆市烟草公司的发展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从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和视觉识别系统(VI)三个层面由内到外地完善自身形象识别系统(CIS);坚持“发展同向、工作同心、服务同步、利益同体”,以“六心工程”为载体,不断优化客户服务,维护卷烟市场秩序,打造卷烟现代物流,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把“三诚”服务品牌打造为“客户信赖、行业认可、社会满意”的服务品牌,彰显行业形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共同价值观,注重行业自律,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努力提高效益,增强员工归属感,广泛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树立“规范烟草、和谐烟草、健康烟草、责任烟草”的良好形象。

3.固化于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围绕“卷烟上水平”的战略目标,不断完善生产经营制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建立全方位的内部管理监督体系,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管理,改善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制度行为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结材料(内部资料),2011.2

[2]麻世强.四川省烟草公司企业文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EMBA学位论文,2007

[3]冉幕寿.行动创造未来 2012年全市烟草工作会议专题培训讲义,2012.2

[4]李恩华.行动之源--来自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文化报告.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

上一篇: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区位转移及对我国启示 下一篇:合伙的法律地位的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