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获取路径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15 09:22:39

企业知识获取路径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摘 要]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路径,分别讨论了直接的外部知识获取、与外部组织合作以及人员流动对于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建立了外部知识获取路径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影响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

[关键词]知识获取路径, 产品创新, 模型研究

一、引言

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 经济环境日趋呈现快速多变、激烈竞争和买方市场等特征, 这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创新以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创新源于企业对知识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创造, 不仅要依靠自身占有的稀缺资源 (包括知识 ),还需要企业积极从外部获取新的关键知识从外部关系中搜寻并吸收的新知识可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和增强技术的独特性。

二、研究背景和概念模型

1.知识获取路径

知识获取行为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 在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做好知识的获取工作才可能进一步利用知识、创造知识,这种管理行为被定义为“为满足现有需要的关键知识管理过程, 以识别、拓展现有和需要的知识资产, 并发展新的机会” Heide( 1994)指出企业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一切关键知识资源, 这要求企业必须不断从外部获取知识以满足产品创新的资源需求。目前, 有很多的研究说明, 外部知识对企业创新有重大影响, 也描述了多种知识获取的路径。总的来说, 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别: (1)直接的外部知识获取; (2)与外部组织的合作; (3)人才流动。

2.产品创新

随着技术创新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创新(又称产品开发)也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它可以使创新者增加产品品种,开辟新的市场,取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从而在短时间内推动一个企业、行业乃至一个产业部门的迅速发展,所以企业家对产品创新有着特别的偏好。根据产品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以及产品创新活动的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提出将产品创新的投入、产品创新的管理、产品创新的效果作为产品创新绩效的评级指标。

开发一种新产品需要大量的投入,产品创新的人员、设备、资金的投入表明了一个企业产品创新的潜在实力。投入同样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却不一定相同,有时还会大相径庭,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管理。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人民需要的产品,使企业增加盈利。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建立外部知识获取路径对产品创新绩效影响模型,见下图。

三、研究命题

1.直接的外部知识获取和产品创新

直接获取外部知识, 指的是企业有意识地通过种种手段搜索各种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产品创新,是企业确保市场竞争优势、维持企业生存及成长的重要机能。企业通过成立专门的信息部门负责收集相关的市场、产品信息,或者针对具体的信息知识,以项目调研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市场分析,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而对于潜在的知识,企业主要通过购买知识源来获得。通过这些途径获得的一般是显性的知识,对产品创新起到最直接的作用。

2.与外部组织的合作获取知识和产品创新

Polanyi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很多时候属于隐性知识,很难从外界直接获取,而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接触的渠道,所以, Almeida等指出,与外部组织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协作和联合,是获取外部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通过有效率的合作学习,参与合作的组织可以得到大量的好处,在产品创新型过程中尤其如此。通过组织间的合作,企业不仅可以直接获得显性知识, 即研发合作的成果;通过企业人员间的接触交流,各种难以表述的知识也得以在企业间扩散,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产品创新。

3.人才流动和产品创新

人才是知识的重要载体。知识, 特别是隐性知识, 往往只能通过人的经验和“干中学”获得, 并嵌入在组织成员身上。因而, 这些知识很难与拥有它的人分离开来,但是这些知识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却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人才流动来获得企业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 就可以直接避免组织间知识转移的种种障碍, 从而能够成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5]直接引进外部人才, 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最常规的手段。特别是从竞争企业中引进人才, 企业将可以获得急需的、依附于人才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直接拓展了企业的知识边界。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从企业外部知识获取的路径为角度提出了企业产品创新的分析框架, 从直接的外部知识获取、与外部组织合作获取知识和通过人员流动获取知识三个角度来分析企业的外部知识获取路径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因此, 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时, 既要考虑如何有效的从外部直接获取知识,还要考虑如何积极通过与外部组织合作以及人员的交流获取新的有价知识, 这对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Kogut B and U Zander. 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3):383397

[2]Quinstas, P., Lefrere, P., Jones, G., Knowledge Management: a Strategic Agenda [J].Long Range Planning,1997,30:385~391

[3]Heide Jan B. Interorganizationa Governance in Marketing Channels[J].Journal of Marketing January,1994,58:71 - 85

[4]Almeida, P., Dokko, G., Rosenkopf, L., Start- up size and the Mechanism of External Learning: Increasing Opportunity and Decreasing Ability[J].Research Policy,2003,32:301~315

[5]Zander U , Kogut B. Knowledge and the Speed of the Transfer and Imi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an Empirical test[J].Organization Science,1995(6):76~92

上一篇:关于佳木斯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挑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