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与故人

时间:2022-10-15 09:00:45

鲜花与故人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如今的东北已经沦亡了四年,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煎熬,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饭碗,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这首歌曲的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会陌生,这就是歌曲《五月的鲜花》。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首歌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电影《青春之歌》的插曲,其实电影上映的时候,这首歌已经传唱了20多年。歌曲的词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诗人、《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光未然,而曲作者阎述诗却鲜为人知,一直到阎述诗去世,两个人都没有见过面……

阎述诗是东北人,从小就喜欢音乐创作,学生时代经常参加宣传抗日思想的演出活动,也因此受到敌人的迫害,并逃到了关内,后辗转来到北京,在一所中学任数学教师。

1935年,光未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首小诗,阎述诗受到诗歌的感染,想起了自己在参加学生运动时的情景:敌人用刺刀阻止同学们的脚步,许多人付出了鲜血的代价,但大家依然情绪高涨,没有一点儿退缩……他激动地提笔为这首诗谱了曲,当晚就教给了大家,并很快成为鼓舞情绪的“战地”歌曲。这首歌就是《五月的鲜花》。当年恐怕连阎述诗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歌后来能流传如此之广。而最令人难忘的,就是1937年冼星海在一次万人聚会上,一句一句地教大家唱《五月的鲜花》,在场的很多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在大家眼泪的背后,却没有人知道这位默默的“无名”英雄,连歌曲的词作者光未然也对他一无所知。

最初,光未然一直在文艺界寻找这位“合作者”,却始终没有消息,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阎述诗去世的时候,光未然接到一个讣告:特级数学教师阎述诗去世。上面还写有生平和家庭住址云云。光未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寻找的人竟然离自己这么近,住处只距离一条胡同之遥,但两个人却整整30多年都没有机会见面!

光未然连忙赶到阎述诗家,敲门说明了来意:我想看看阎述诗老师的照片,我一直想认识他,但是现在没有机会了。我希望通过照片辨认一下,在这漫长的30年里,我是否曾经与他有过不经意的一面之缘。可惜,光未然的记忆中从未有过阎述诗的样貌,他叹了一口气说,太遗憾了。

《五月的鲜花》开始传唱的时候,阎述诗的女儿阎莉莉才刚出生不久,在她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一名数学教师,甚至从来没有向家人炫耀过自己这首歌的“成就”。

阎述诗是个很感性的人,“他在家里每天与音乐为伴”,阎莉莉说,“只要他在家里休息,音乐声会一直伴随着他,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后来还做了一名音乐教师。”

上世纪50年代末,电影《青春之歌》的上映,让一代人认识了林道静,也让一代人学会了《五月的鲜花》。阎莉莉也不例外,她和当时的年轻人一样,激动地唱着《五月的鲜花》。惟一不同的是,她突然发现这首歌的曲作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虽然自己的名字已经被打上了电影的字幕,但和女儿的惊喜相比,阎述诗的情绪一直很平静。后来阎莉莉考上了艺术学校,她的老师希望阎述诗写一篇关于《五月的鲜花》创作经过的文章,这时人们才了解到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和思路。

以一名音乐教师的身份来看,阎莉莉对父亲的作品做了一些深入的分析:《五月的鲜花》不同于其他抗战歌曲。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许多歌曲都是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风格,而《五月的鲜花》的整体音乐配合了歌词的情绪,是一种倒抛物线状的变化。首先是“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有着怀念烈士的抒情;第二句写到东北沦陷,“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煎熬,失去自由更失去饭碗,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曲调压抑低沉;第三句中“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带领演唱者酝酿悲愤的情绪;最后到“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曲调也更加激昂有力,让音乐在情绪的最高点达到释放。“虽然我是阎述诗的女儿,但我最遗憾是我没有机会成为他的学生。”阎莉莉说。原来,在阎述诗在世的时候,阎莉莉一直没有听过父亲的一堂课。

其实,《五月的鲜花》并不是阎述诗第一次创作音乐,在家人的眼里,阎述诗一直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说话声音总是非常轻,从不粗声粗气地对待学生。他做每一件事情都很认真,写了很多美妙的曲子,但也许是《五月的鲜花》结合了当时的社会气氛,流传得比较广,因此大家一提起阎述诗,总是首先想到这首歌。但对于阎述诗来说,音乐几乎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音乐时刻陪伴着他,一直到他病危的时候。他可能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了,所以每天都在听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一直到最后。”阎莉莉说起父亲,情绪依然哀伤。

上一篇:夏季户外运动之必备 下一篇:屈原投江,不是为情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