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执法”如何才能不沦为“花瓶”?

时间:2022-10-28 04:51:06

“鲜花执法”如何才能不沦为“花瓶”?

继“眼神执法”、“举牌执法”和“围观执法”后,武汉城管再现柔性管理——“献花执法”:城管队员在劝阻占道商户时,如果商家配合地将占道物品搬进店里,城管会给其献上一束玫瑰花。

从“眼神”到“举牌”,再到“围观”,如今又加上了“鲜花”,应该说,为了让执法更加人性化,更为有效,城管们的确也是绞尽脑汁,并使出浑身解数。平心而论,既然城管是一种管理与服务工作,当然不应该只是板着一副面孔,而理应讲究管理的策略、手段以及方式、方法。假如自认为是管理者,便将其视作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力,而忽略了与管理服务对象的充分沟通,城管工作的开展,必然不是陷于“猫鼠游戏”式的困境,便是因为执法手段的粗暴而遭遇暴力反弹,从这个意义上说,更多的讲究城管工作的策略性,在管理服务以及执法过程中添加一些柔性手法,对于提高城管工作人性化,改善城管形象,增进城管与社区的融合来说,当然不无益处。

有道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本是相互的,得到了对方的尊重,自然没有不尊重对方的道理。不难设想,有了“献花执法”,对于那些有幸被城管送上鲜花的商户及经营者而言,仅仅因为配合执法,便能收获如此的善意和感谢,即便心中有抵触,或许也不难被消弭,并增进对城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从“献花执法”的效果来看,既然违规和再犯都少了很多,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鲜花”的确不只是一个中看却不中用的花瓶,而确实是行之有效。

从刚性到柔性,城管在管理与服务理念上的改善,固然是有目共睹。不过,城管在管理策略与手段上的一系列柔性创新,究竟是从骨子里的改变,还是仅仅流于形式,徒具其表,自然大相径庭。事实上,无论是此前的“眼神”、“举牌”、“围观”,抑或如今的“鲜花”,关键其实并不在这些表面形式上的创新,对于城管而言,真正意义上从刚性到柔性,其实更应体现在管理服务意识上的转变。如何更多从管理走向服务,如何在管理服务过程中体现出对于人的尊重,以及与管理服务对象建立起充分沟通的机制,也才最为关键,更是城管工作获得公众认同与支持的核心所在。否则的话,假如“眼神”同样可能让人捉摸不透,“鲜花”也同样难免遭来“花招”的揣测,真若如此,显然与城管求变的初衷相悖。

基于上述视点,城管工作的改善,当然需要讲究一下策略,甚至不妨在具体的手段上有所创新,但唯有真正从骨子里建立起服务的意识和尊重的理念,“鲜花”才能真正传达善意,而不是沦为“花瓶”。

上一篇:内家拳五字要诀 下一篇:戒不掉的喀什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