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以生为本

时间:2022-10-15 07:56:5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以生为本

摘 要:新课改推行至今,无论是其核心思想还是基本理念,都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学生才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体。本文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的优化、学生教学活动参与性的提升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3-01

新课改基本教育理念是促进学生发展,从其深层意义上来讲,不仅仅是指在学业上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得到发挥,进而长期保持一种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为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行为都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得到丰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出更加完善的学习条件。

1.以学生为本理念下课堂氛围的营造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好玩、好动的群体。如若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去考虑数学课程以及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而一味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就容易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无趣,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因此而分散到别的事物上,进而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无论是对学生、教师还是教学本身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在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特性出发,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努力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在紧紧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在学习基本的加减法知识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定一些与学生贴近的题目来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公式、数字变得立体化,更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从课堂教学中被动的倾听变为主动的学习、组织、参与,在增强学生话语权的同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良好体现。

2.以学生为本理念下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以人为本理念下,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围绕数学教材,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在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从促进学生的发展来考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优化。具体而言,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联想到旧的知识,以促使学生能够在大脑当中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系统。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以前学过的、与习题类似的知识点再次进行回顾,并对以往做过同样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比对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完成该习题。这样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内容优化理念,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使以往学习的知识点得到良好的巩固,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

3.以学生为本理念下学生教学活动参与性的提升

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是反映课堂教学以学生程度为本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教师要想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就必须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对教学活动内容、形式等的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践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在对几何图形进行学习时,要求学生通过素材的收集,将其所熟悉的几何图形制作成模型,在课上向大家进行展示。第二,可以通过对常用数学知识的收集与整理,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知识问答赛,对比赛中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得到锻炼,也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影响下,整个社会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并逐渐认识到以学生为本理念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必须端正教学态度,时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来使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费 琴.直观 体验 自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14,(10).

[2]宫德利.让小学数学课堂有滋有味[J].新课程(上),2014,(10).

上一篇:埔巡香万人空巷 下一篇:昵称决定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