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违约风暴

时间:2022-10-15 07:51:04

债券违约风暴

债券市场红火的背后,不断曝出兑付险情。

10月20日是“10中钢债”的法定回售到期日,在中钢证券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沼,外界对中钢债券能否正常付息争议不断时,中钢股份于10月19日公告宣称,公司将以所持上市公司中钢国际的股票为债券本息追加质押担保,将回售登记时间延后到11月16日,同时将延期支付本期利息。毋庸置疑的是“10中钢债”的违约开启了央企钢铁企业债务到期无法兑付的先河,在债市上的钢铁行业中做了一个“坏榜样”,也随之带来了投资者的担忧:央企的债券都违约了,还有什么可以买?

事实上,仅10月以来便有中钢集团、南京雨润和天威英利先后表示,有债务违约的风险。如此密集的风险警示,在中国债券历史上还属于首次。

“10中钢债”的步后尘之路

作为央企债务违约,“10中钢债”不是先例。

2015年4月保定天威公告称,因年度发生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融资能力丧失,无法按期兑付15亿元债券的本息。保定天威也成为首个央企债券违约的例子。

天威英利违约犹在眼前,“10中钢债”开始步其后尘。

2010年中钢股份发行了“10中钢债”,由中钢股份的母公司中钢集团提供无条件担保。债券发行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5.30%,存续期从2010年10月到2017年10月,2015年10月20日为付息日。等到2015年10月时,中钢股份却因部分业务停摆,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而无力到期完成债券兑付。10月19日,中钢股份公告,将回售登记时间延后到11月16日,同时将延期支付本期利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0中钢债”的违约迹象早现端倪。根据2013年中钢股份披露的年报显示,母公司中钢集团总负债为1033亿元,中钢股份总负债950亿元,中钢股份负债占中钢集团集团总负债92%。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位,从2009年起一直在90%以上。招商证券报告指出,公司现金流稳定性差,筹资性现金流在2012至2013年均为净流出状态,主要原因是借款筹集资金无法冲抵逐年增加的还债支出。2013年1月,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曾公告,将中钢股份双A主体信用等级、中钢集团的双A主体信用等级,以及10中钢债的信用等级都纳入了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之中。

母公司中钢集团的经营状况也并不乐观。据相关媒体报道,从2010年开始,中钢集团连续三年亏损,2013年扭亏为盈,但是资产负债率却高达93.87%。此外,现金流稳定性差以及高企的债务也是中钢面临的两大难题。

中钢债券陷入泥淖的“步伐”没有停止。2015年7月,中诚信将中钢股份的主体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为BB,将“10中钢债”的债项信用等级下调至BB,并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9月28日,承销商中银国际公告,提醒投资者关注非正常情况。10月19日,中钢股份公告,将回售登记时间延后到11月16日,同时将延期支付本期利息。

行业低迷“难咎其责”

事实上,中钢股份的债务危机可以折射出整个钢铁行业的不景气。2010年以来,受累于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及行业景气度下滑,钢铁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到了2015年,钢铁价格的下行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方面政策的出台限制产业的发展,导致钢铁企业亏损严重;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对于钢铁的需求减弱,钢市陷入供需两弱的局面。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全国大中型钢企2015年上半年营收1.5万亿元,同比下降17.9%,主营业务亏损216.8亿元,增亏167.7亿元。至7月份,亏损企业户数占比超过50%。正如一位钢铁行业券商研究员说的那样:“在宏观大环境相对低迷的背景下,钢铁行业首当其冲,中钢债违约风险只是冰山一角。”

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钢材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过度扩张的高风险业务以及高杠杆的激进财务政策是导致中钢集团发生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而随着市场环境继续恶化且债务重组进展缓慢,后期中钢可能面临大量银行贷款发生逾期甚至引发破产危机。相关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认同。招商证券分析师孙彬彬认为,尽管中钢股份在2013年投资净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有大幅增长,但主营业务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盈利可持续性存疑虑。虽然,行业的低迷成为中钢债兑付危机的重要原因,但是中钢快速扩张为企业经营埋下地雷。除此之外,国企的高授信和钢贸行业的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才是真正的导火索,更能发人深省。

不能回避的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10中钢债”的违约开启了央企钢铁企业债务到期无法兑付的先河,会发生怎样的“蝴蝶效应”谁都难以说清。中钢集团的债务困境只是整个钢铁行业的缩影,而更加彻骨的“寒冬”或许才刚刚开始。今年以来,包括保定天威和中钢证券两家央企违约案例在内,中国债市违约已有五例。

债市上虽然险情不断,但一直没有出现过最终没有刚性兑付的情形,这也使得债券的交易人一直有恃无恐。

因为现在债券的收益太低,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曾经表示,一个亿的债券,通过不断的“抵押,买债,再抵押,再买债”的循环往复,能够做到4个亿到5个亿的量。因此现在专业投资者的状态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大家都知道风险,但是在真正“打破刚性兑付”之前,都是卯足了劲来加大杠杆比例。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英利中票、雨润中票、中钢债等信用事件频发,刚兑打破的历史趋势未变且有加速之势。

中信建投证券报告亦强调,经济下滑的过程也是信用风险加剧的过程,“纸”终将包不住“火”,刚性兑付打破过程在加速。

那么,10中钢债违约对基金影响如何呢?记者通过Wind资讯发现,绝大部分基金对这个产品之前就已经回避。万家基金虽然在2014年年底持有数量不少的10中钢债,但应该都已经卖出。

相关专家建议,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市场上信用风险事件不断发生,而在经济下行风险仍然较大的背景下,要谨慎低等级品种信用风险的恶化,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避免踩雷风险。民生证券固收负责人李奇霖评论认为,钢铁、煤炭、石油化工和纺织是信用风险高的行业,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极高的国有企业以及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

上一篇:眼界决定边界 下一篇:信用卡消费误区你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