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词\段\问\思”,优化阅读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15 07:22:35

紧扣“词\段\问\思”,优化阅读课堂教学

一、紧扣一点,教活一课

小语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这些词,或揭示了文章中心,或点明了文章情感,或概括了文章内容,或暗示了文章思路。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教活整篇课文。 《开天辟地》结尾处有“开天辟地”、“化生万物”一词,概括了全文内容,提示了课文思路。教学时教师紧紧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语分以下几步设计:

(一)让学生自读全文,找出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关键词(“开天辟地”“ 化生万物)。

(二)再让学生找出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又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这样抓住一个关键点来教,仅30分钟就教完了全文,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思路,明确了课文中心,掌握了重点词语,一举数得。剩下来的时间,便进行语式练习。这样紧扣关键词教全篇,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更深刻。 在小语教材中,可紧扣一词来教活一课的课文有不少。有些课文,课题就点明了关键词。

二、抓住一问,串联整篇

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的。有些文章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抓住这些关键句,提炼紧扣中心的一问,就可以一问串联全篇。 《开天辟地》一课,教者在教学时抓住这个问句分以下几步设计: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要研究是个( )的神。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用哪一个词来概括最好?(力大无穷)

(二)自己读读课文的3―6自然段,天地被开辟了,但并没有高枕无忧,他又是怎么做得呢?此时你觉得又是一个( )的神?(高大)

(三)天不再升高了,地不再增厚了,自由读读课文第8自然段,好好读读,相信你会有新的体会,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或一两个词写下来。(是个伟大、无私的神)。

这样一问,有如用一线串珠。在小语教材中,这样的课文有不少。如《草原》中有“蒙汉情深何忍别”一句。这“蒙汉情深”就是提挚全文情感线索的关键句;《落花生》中有“人要做有用的人”这样的句子,这是理解喻意,捕捉中心的关键句;《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有“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句,抓住一句,就抓住了全文的纲。教句子,不在多,而在于精。精教一句,精提一问,胜过泛教十句。

三、精导一段,拨通全文

一篇课文由若干段落组成的。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就可以拨通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也可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其余各段则需略加指点即可弄通。

《开天辟地》前面几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学时精教第8自然段,先让学生边读边想,的什么变成了什么?然后出示图片,通过直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的身躯变成了什么?再巧妙提问让学生说说怎么记住的?从而指导学生神话故事需要合理的想象。

在小语教材中能精导一段拨通全文的课文亦有不少。低年级的许多童话课文,故事情节大都有三次反复的特点,教师可重点指导一段,其余只需稍加点拨。中高年级也有不少课文内容的段落结构相似。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春、互、秋、冬四季,各段的写法大体相同;《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的那三段,写法大同小异;教这些课文大可不必平分秋色地逐段一讲串间,而要精导一段,拨通全文。

四、品透一词,领悟内涵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本课出色地体现了这一目标。在对词语的理解中,教者把每个词都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如“巍峨”这个词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偏旁来体会词义,并联系以前课文中“巍峨”形容的主体是山或者建筑物,现在却用来形容一个人,可见有多么的高大;理解“精疲力竭”时,教者问:看到“精疲力竭”,你想到了哪个词?学生很自然地回答“精疲力尽”。前一个词的理解,是把形容主体进行比较来理解词义,同时理解文本意义,后者是从字面上比较理解词义,教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时不拘泥形式,不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恰当地点拨灵活地应变。《开天辟地》一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学完课文,教师让学生再找出类似的句式,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这种句式会深入到学生内心,逐步达到内化。理解词语不脱离语言环境,理解句式用板块呈现,遣词造句正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积累。

五、用心一思,填补空白

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教者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教学中,重点抓住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伟大的献身精神。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想象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语言精练、内容含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有意留下一些艺术的“空白”,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先要指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获得信息,再恰当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以想象填补“空白”,达到理解目标、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可抓住”一点”、“一问”、“一段”、“一词”、“一思”来突破,并形成训练层次,可以全盘皆活。这样教,看似小小,实则多多。 (编辑李沁)

上一篇:浅论多动症儿童心理症状表现及其干预手段 下一篇:如何做好新时期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